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5.147.65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霞帔—古代女性的身份标志之一 的原始碼
←
霞帔—古代女性的身份标志之一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B3DDF4" align= center| '''<big>霞帔</big>''' |- |<center><img src=https://www.jieyan8.cn/wp-content/uploads/2022/10/2022102111481163.jpg width="285"></center> <small>[https://www.jieyan8.cn/wp-content/uploads/2022/10/2022102111481163.jpg 来自网络的图片]</small> |- | align= light| |} '''霞帔—古代女性的身份标志之一'''[[霞帔]]是中国古代妇女礼服的一部分,类似现代[[披肩]]。它同时也是宋以来贵妇的命服,式样纹饰随品级高低而有区别,类似百官的补子。明代服用此式较为普遍,它的形状宛如一条长长的[[彩色挂带]],每条霞帔宽三寸二分,长五尺七寸,服用时绕过脖颈,披挂在胸前,下端垂有金或玉石的坠子。<ref>[https://www.gugong.net/wenhua/5767.html 霞帔——古代女性的身份标志之一 故宫历史网] </ref> 霞帔本来只是服饰的一种,据专家们研究,它来源于唐代女性的“帔子”。但是,在宋代,霞帔变成了女性礼服的一部分,也变成了女性社会身份的一种标志。福建南宋黄升墓中出土有宋代霞帔的实物,其形制是两条绣满花卉纹的细长带,长带尖角一端相连,形成“V”字形。穿用的方式是将两条长带搭在肩头,在颈后以线相缝连,而尖角一端垂在身前,下坠一个金或玉的圆形“帔坠”作为装饰。这样的霞帔是宋代内、外命妇常礼服的一部分,如《[[宋史·舆服志]]》所记:“常服,后妃,大袖、生色领,长裙,霞帔、玉坠子。”所谓“常服”并非指日常服装,而是在国家大典之外的各种礼仪场合所应着的正式礼服。 正因为霞帔是贵妇常礼服的一部分,并非人人可佩,所以在宋代宫廷中衍生出了“红霞帔”、“紫霞帔”这样的后妃名号。如《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记,绍兴九年,“后宫韩氏为红霞帔”。将韩氏泛称以“后宫”,说明她只是一位普通宫女,原本没有任何位阶。再如宋人张扩《东窗集》中记有《红霞帔冯十一、张真奴、陈翠奴、刘十娘、王惜奴等并转典字,红霞帔鲍倬儿、紫霞帔王受奴并转掌字制》一则,实际是皇帝开具的“授任书”,把一批原为红霞帔、紫霞帔身份的宫女,“提升”为典字、掌字。据《说郛》中的《趋朝事类》,在宫廷“内命妇”中,典字为正八品,掌字为正九品,在后妃、女官的正式编制中属于最低的两级,而红霞帔、紫霞帔以及地位更低的听宣、听直、书直则根本“不系入品”。 看得出来,皇帝如果喜欢上了一位普通宫女,往往先给她一个红霞帔或紫霞帔的名分,让她与一般的宫女有所区别。如果这位宫女能够继续获得皇帝的恩宠,才有可能被封为“正式”的嫔妃,在礼法体系中占据一个堂堂正正的席位。 至于何以呼为“[[红霞帔]]”、“[[紫霞帔]]”,推测起来应该是,普通宫女当然没有佩戴霞帔的权利,于是受了皇帝恩宠的宫女会被特别赐以红霞帔或紫霞帔。在宫中的各种礼仪场合,有正式名号的后妃们要按规制穿戴符合各自地位的常礼服,尚未获得“职称”的承恩宫女们当然没有这一资格,但是,她们可以在宫女服装上加佩红霞帔、紫霞帔,标示其特殊身份。<ref>[https://www.jieyan8.cn/49142.html 凤冠霞帔的起源(古代女子的婚礼服霞帔)丁百科] </ref>
返回「
霞帔—古代女性的身份标志之一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