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91.97.22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靖难之役 的原始碼
←
靖难之役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159ea22199624873962646ad1cf02752.png|缩略图|右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525/159ea22199624873962646ad1cf02752.png 原图链接] [https://www.sohu.com/a/232848237_99905444 来自搜狐网]]] <p style="text-indent:2em;">'''靖难之役''',又称靖难之变,是建文元年(1399年)到建文四年(1402年)明朝统治阶级内部争夺帝位的战争。<br> <p style="text-indent:2em;">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时把儿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势力日益膨胀。因太子[[朱标]]早逝,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建文帝与亲信大臣[[齐泰]]、[[黄子澄]]等采取一系列削藩措施。与此同时,也在北平周围及城内部署兵力,又以防边为名,把明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的护卫精兵调出塞外戍守,准备削除燕王。 <p style="text-indent:2em;">朱棣于建文元年(1399年)起兵反抗,随后挥师南下,史称“靖难之役”。建文帝起用老将[[耿炳文]]统兵北伐,又派[[李景隆]]继续讨伐,而建文帝也缺乏谋略,致使主力不断被歼。朱棣适时出击,灵活运用策略,经几次大战消灭南军主力,最后乘胜进军,于建文四年(1402年)攻下帝都应天(今南京)<ref>[《中国大百科全书》2009年第二版第12卷175页。英译Jingnan Campaign] </ref>。 <p style="text-indent:2em;">战争历时四年(1399—1402年)。战乱中建文帝下落不明,或说于宫中自焚死,或说由地道逃去,隐藏于云、贵一带为僧。 同年,朱棣即位,是为明成祖。 <p style="text-indent:2em;">朱棣进入南京后,大肆杀戮曾为朱允炆出谋划策及不肯降附的文臣武将。齐泰、黄子澄、[[景清]]等先后被杀,[[方孝孺]]更是被诛十族,造成空前的惨案。靖难之役给明初刚刚得到恢复的社会经济又带来不小的破坏,尤其是战争剧烈的地区,所受的破坏更大,形成“淮以北鞠为茂草”的情况。<ref>[南炳文,汤纲.《明史·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第131页] </ref>
返回「
靖难之役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