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5.105.14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静脉系统 的原始碼
←
静脉系统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静脉系统1.jpg|thumb|right| [https://p1.ssl.qhimg.com/t01dad3e192be22e493.jpg 原图链接] [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2&eid=1490168&sid=1575747 图片来源360图片网] ]] '''静脉系统'''体循环的静脉包括上腔静脉系、下腔静脉系和心静脉系肝静脉系统包括肝左、中、右静脉和它们的属支。此外还有一些肝短动脉。体循环的静脉数量多,行程长,分布广,与动脉相比,静脉具有以下特点:①体循环的静脉分浅、深两类。浅静脉又称皮下静脉,位于浅筋膜内,数目较多,不与动脉伴行,最终注入深静脉。临床常经浅静脉注射、输液或采血。深静脉又称伴行静脉,位于深筋膜的深面或体腔内,多与同名动脉伴行。其导血范围与伴行动脉的分布范围大体一致。②静脉的吻合比较丰富。浅静脉多吻合成静脉网(弓),深静脉在某些器官周围吻合成静脉丛,如食管静脉丛、直肠静脉丛、手背静脉网等。③常有静脉瓣静脉瓣由内膜凸入管腔折叠形成,有防止血液逆流的作用。四肢静脉瓣较多,躯干较大的静脉较少或无。④静脉管壁薄,弹性小,管腔大,压力较低,血流缓慢。静脉不仅比相应动脉的管腔大,而且数量也较多。血液总容量是动脉的两倍以上,从而使回心的血量得以与心的输出量保持平衡。体循环的静脉包括上腔静脉系、下腔静脉系(包括肝门静脉系)和心静脉系(见心的静脉)。(一)上[[腔静脉系]]上腔静脉系的主干是上腔静脉(superior vena cava),主要收集头颈部、上肢、胸壁和部分胸腔器官的静脉血。上腔静脉是一条短而粗的静脉干,由左、右头臂静脉在右侧第一胸肋关节后方汇合而成,沿升主动脉右侧垂直下行,注入右心房。 头臂静脉(brachiocephalic vein)左、右各一,由同侧的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在胸锁关节后方汇合而成,汇合处的夹角称静脉角(venous angle),有淋巴导管注入。1.头颈部的静脉(1)颈内静脉(internal jugular vein):为颈部最大的静脉干。上端在颈静脉孔处与颅内的乙状窦相延续,伴颈内动脉、颈总动脉下行至胸锁关节后方,与锁骨下静脉汇合成头臂静脉。颈内静脉与颈总动脉、迷走[[神经]]一起被周围[[结缔组织]]形成的颈动脉鞘包绕,由于颈动脉鞘与颈内静脉管壁连接紧密,使静脉管腔经常处于开放状态,有利于头颈部静脉血液的回流。但当颈内静脉损伤破裂时,管腔不易回缩、塌陷,有导致空气进入形成栓塞的危险。颈内静脉的属支有颅内支和颅外支。颅内支汇集了脑、脑膜、视器、前庭蜗器及颅骨的静脉血,最终注入颈内静脉。颅外支汇集了面部、颈部的静脉血,主要的颅外属支有面静脉(facial vein)和下颌后静脉(retromandibular vein)。 面静脉:起自内眦静脉,与面动脉伴行,至下颌角下方与下颌后静脉的前支汇合后注入[[颈内静脉]]。面静脉收集面前部软组织的静脉血。面静脉在口角平面以上没有静脉瓣,且可通过内眦静脉经眶内的眼静脉与颅内海绵窦交通,因此,当口角以上面部感染时,若处理不当如挤压时,细菌和脓栓可经以上交通途径进入颅内海绵窦,造成颅内感染。临床上常将鼻根至两侧口角之间的三角区称为“危险三角”。下颌后静脉:主要起自颅顶的颞浅静脉,在腮腺下端分为前、后两支,前支注入面静脉,后支注入颈外静脉。下颌后静脉收集颅顶和面部深面区域的静脉血。(2)颈外静脉(external jugular vein):是颈部最大的浅静脉,在耳下方由下颌后静脉的后支、耳后静脉及枕静脉汇合而成。颈外静脉沿胸锁乳突肌表面下行至锁骨上方穿深筋膜注入锁骨下静脉。主要收集耳廓、枕部及颈前区浅层的静脉血。颈外静脉位置表浅而恒定,管径较大,临床上儿科常在此作静脉穿刺。2.锁骨下静脉及上肢的静脉(1)锁骨下静脉(subclavian vein):是腋静脉的直接延续,位于颈根部,在胸锁关节的后方与颈内静脉汇合成头臂静脉。由于该静脉管腔大、位置恒定,临床上常作为静脉穿刺、心血管造影及长期留置导管的穿刺部位。(2)上肢的深静脉:与同名动脉伴行,收集同名动脉分布区域的静脉血,经腋静脉续于锁骨下静脉。(3)上肢的浅静脉:主要有头静脉、贵要静脉和肘正中静脉,是临床上采血和输液的常选部位。
返回「
静脉系统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