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6.200.18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馆阁体 的原始碼
←
馆阁体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馆阁体23.jpg|350px|缩略图|右|[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022/76d13254aa7f41859f2f80224b74fb02.jpeg 原图链接][https://www.sohu.com/a/270435602_203251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馆阁体''',是清帝国朝廷公文的标准[[楷书]]书体,强调书写字形、大小、粗细的统一,字体乌黑、方正、光洁。清帝国[[科举]]也要求以馆阁体书写,不以标准馆阁体书写者无法进入翰林院。馆阁体对书写者的书法水平有着很高的要求,但也因其呆板而受到诟病。 明代称“台阁体”,清代改称“馆阁体”<ref>[https://www.sohu.com/a/376136519_591969 《启功论书绝句百首》:94 馆阁体] ,搜狐,2020-02-27</ref>。 台阁体的形成是在[[明朝]]初年,[[书法家]]沈度的楷书清秀婉丽,深受明成祖喜爱,并誉为“我朝王羲之”。朝廷的重要典籍皆委任沈度书写,于是当时的读书人纷纷效仿以迎合帝王的喜好。甚至当时的“台阁重臣”如[[杨士奇]]、杨荣、杨溥为皇帝起草昭告时,亦采用这种字体,号称“博大昌明体”,因为他们位居台阁,这种书体亦称为“台阁体”。到了清帝国[[康熙]]、[[乾隆]]年间,明帝国的台阁体演变成以乌黑,方正,光泽,大小如一为特征之馆阁体。 由于清帝国殿试是不用誊录,评卷关键往往在应试者的书法,甚至到了“抑文重字”的程度。因此,科举制度可以说是馆阁体形成的[[催化剂]]。 以书法发展史来看,馆阁体的产生是配合时代的需要,其艺术性是无法超越在[[唐朝|唐代]]已发展至极致的楷书。 但是,它的方正,大小如一之规律性特征,却对中国书法普及化有一定程度之贡献。
返回「
馆阁体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