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7.205.1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鹽運使 的原始碼
←
鹽運使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鹽運使'''全稱為'''都轉鹽運使司鹽運使''',元朝始置,專設於兩淮、兩浙、[[福建]]等產鹽各省。 明清朝沿用,明代在兩淮、兩浙、長蘆、河東、山東、福建等處設[[都轉鹽運使司]]。[[清朝]]時,[[品等]]為[[清朝官職表|從三品]]。該官職名為統轄地方鹽務的官員,設於[[都轉鹽運使司]]。該官職屬於專任的技術官僚,下設分司,提舉司,鹽課司。民國初年仍設鹽運使,屬[[鹽務署]],1937年,鹽運使公署改組為鹽務管理局,該官職廢除。 鹽運使秩從三品,可由各省[[知府]]升任,聽命於管理鹽政之督撫。全國鹽運使主要設於產鹽的省份,共有鹽運使7人,即直隸、山東、兩淮、兩浙、廣東、四川(宣統二年由鹽茶道改設)、奉天(宣統二年增設)各1人。清初所設河東鹽運使,於乾隆五十七年(1792)裁;福建鹽運使,於雍正四年(1726)改為鹽法道。鹽運使掌督察場民生計,商人行息,適時平其鹽價,管理水陸輸運。鹽運使官署稱為「都轉鹽運使司」,其下設有經歷(從七品)、知事(從八品)、巡檢(從九品)及庫大使(正八品)等職官。 鹽法道秩正四品,其職權與鹽運使相同。全國共設鹽法道13人,分別為山西、福建、雲南、江南、江西、湖北、湖南、陝西、廣西、四川、河南各1人,甘肅2人。鹽法道屬員有經歷、巡檢等官,其品秩、職掌與鹽運使司屬官相同;其不設屬員的省份,則以運同(從四品)、運副(從五品)、運判(從六品)及課大使等兼理其事,此外在一些省份還設有鹽課提舉司提舉、監掣同知及鹽課司大使、鹽引批驗所大使等官員<ref>李理著.清代官制與服飾.遼寧民族出版社,2009.01.第129頁</ref>。
返回「
鹽運使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