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3.58.18.135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三叉戟”II导弹 的原始碼
←
“三叉戟”II导弹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三叉戟”II导弹1.jpg|缩略图|“三叉戟”II导弹[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904/9d4598500e634a7eb7da35bdd1b540dd.jpeg 原图链接][https://www.sohu.com/a/338562403_120058607 图片来源于搜狐网]]] '''三叉戟”II导弹'''[[三叉戟导弹]],美国研制的由[[潜艇]]发射的多弹头导弹,美国已于1989年开始将这种导弹装备在“[[三叉戟]]”潜艇上。 [1] 主要有三叉戟-1、三叉戟-2等多种型号:三叉戟-1(C-4)导弹,射程为7400千米,装有8个分导式多弹头,命中精度约为500米,1979年开始部分装备在“海神”潜艇上,其余陆续装备在“三叉戟”核潜艇上;三叉戟-2 (D-5)导弹,射程达到1.1万千米,每枚导弹装有14~22个弹头,命中精度为120~150米。 ==“三叉戟Ⅱ”导弹老兵永不言败== 2019年5月9日,[[朝鲜]]在一周之内再次发射2枚短程导弹,有意思的是,不到10分钟之后,[[美国空军]]和海军也分别试射了1枚“[[民兵Ⅲ]]”洲际弹道导弹和1枚“三叉戟II”潜射导弹。其中“三叉戟II”在佛罗里达附近海域发射,导弹飞行距离超过11000公里。美国既不可能预知朝鲜何时发射导弹,导弹试射也需要提前准备,故二者发射时间的贴近只是“纯粹的巧合”而已。 不过,说到“三叉戟Ⅱ”,倒是值得我们多花一点笔墨。“三叉戟Ⅱ”是美国第三代潜射弹道导弹,从射程到有效载荷,从精度到可靠性,都力压各国同类型导弹,当之无愧高居世界潜射导弹头牌位置,是潜射弹道导弹发展历史上最成功的型号。在希腊神话中,三叉戟是海神波塞冬的专属武器,作为水下发射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三叉戟Ⅱ”威力确实只有海神才配拥有。 [[File:“三叉戟”II导弹2.jpg|缩略图|左|“三叉戟”II导弹[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904/0e31ca08b9e34d828095f6f855429cb1.jpeg 原图链接][https://www.sohu.com/a/338562403_120058607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三叉戟Ⅱ”既然排行老二,那么它就应该有个同胞兄弟才对。不错,的确是有“三叉戟Ⅰ”的存在,但实际上二者区别很大。严格来说,“三叉戟Ⅰ”是美国第二代潜射导弹“海神”的改进型。从外形尺寸和发射重量上看,“三叉戟Ⅰ”与“海神”几乎一模一样,这是为了便于使用“海神”专用的弹道导弹核潜艇“拉菲特”级的缘故。“三叉戟Ⅰ”的变化在于射程,从“海神”的4600公里提高到7000公里。那么,在尺寸和发射重量不变的情况下,怎么才能做到射程几乎翻倍呢?奥秘在于动力系统。“三叉戟Ⅰ”发动机经过改进,使用了新的固体推进剂,又利用“海神”导弹的整流罩加装了第三极发动机;另外,“三叉戟Ⅰ”还通过使用新型材料减轻了重量,这些都可以达到增程的效果。 因为沿用了“海神”的技术,“三叉戟Ⅰ”的发展过程十分顺利。从1973年开始研制,1979年就[[正式服役]]。但是,“三叉戟Ⅱ”就没这么幸运了。它只是继承了“三叉戟”的名字,实际上是一种全新的导弹,与“三叉戟Ⅰ”已经分属于不同时代。虽然研制计划1973年就被批准,但因为国家经济问题,形成作战能力时间一推再推,而且设计指标也水涨船高,所以,直到1989年12月,“三叉戟Ⅱ”才正式服役。 如果说“三叉戟Ⅰ”与“海神”像兄弟,那么,“三叉戟Ⅱ”与“三叉戟Ⅰ”更像是青出于蓝胜于蓝的父子。从外观上看,“三叉戟Ⅱ”就明显超过“三叉戟Ⅰ”,导弹长度增加了3米,直径增加了20多厘米。导弹使用了燃烧效能更高的固体推进剂和很多重量更轻的新型材料。这一切,使“三叉戟Ⅱ”的射程最远达到12000公里。更重要的是,“三叉戟Ⅱ”的有效载荷是“三叉戟Ⅰ”的2倍,达到2.7吨,如果使用爆炸当量为47.5万吨的W88弹头,可以携带8个,如果用爆炸当量10万吨的W76弹头,可以携带14个。由于“三叉戟Ⅱ”的命中精度提高到200米以内,通常可以达到120米,不仅创造了潜射导弹命中精度的世界纪录(潜艇在水下发射导弹精度会受到影响),而且,还具备了打击硬目标,比如洲际导弹地下发射井的能力,从而突破了潜射导弹作为二次打击手段只打城市目标的局限。因为导弹载荷大,精度高,加之配套的“[[俄亥俄]]”级核潜艇每艘装备有24个[[导弹发射筒]],故1艘核潜艇的打击能力相当可观,完全可以将一个中等国家打回石器时代。 [[File:“三叉戟”II导弹3.jpg|缩略图|“三叉戟”II导弹[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904/7c45ec89fdaf49eba4fdac2bb5edf239.jpeg 原图链接][https://www.sohu.com/a/338562403_120058607 图片来源于网络]]] “俄亥俄”级核潜艇水下排水量18750吨,美国海军原本准备建造24艘,因苏联解体最后削减到18艘。可不要小看这18艘核潜艇,它们一共可以携带432枚导弹、3456或6048枚分导式多弹头!不过美国后来将其中4艘改装成巡航导弹核潜艇,剩下的14艘执行核打击任务。根据2010年美俄新核裁军条约,两国各自部署的核弹头总数为1550枚。目前,美军已将“三叉戟Ⅱ”导弹携带的弹头减少到4个以下,450枚“民兵Ⅲ”洲际导弹则进行单弹头处理。这样一来,“三叉戟Ⅱ”在美国核威慑体系当中所占的比重已经提升到70%左右,是名副其实的支柱。 其实,先进的性能并不是“三叉戟Ⅱ”导弹唯一值得称道的地方,它的可靠性同样惊艳。从1989年12月到现在,“三叉戟Ⅱ”已经连续发射170次,无一例外全部成功!对比之下,俄罗斯“布拉瓦”导弹的表现就十分尴尬了。 当然,作为在上世纪80年代研发的导弹,“三叉戟Ⅱ”也必须不断进行升级改造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在配套弹头方面,W76-1潜射弹头已完成生产,W76-2低威力弹头2019年开始生产;在潜艇方面,新一代”哥伦比亚”级弹道导弹核潜艇首艇2021年开建,2031年部署;对“三叉戟Ⅱ”导弹本身的新一轮延寿从2014年开始,预计2023年完成,延寿之后的导弹命名为“三叉戟Ⅱ”D5LE。配备现代化的电子设备和升级的航电子系统的“三叉戟”-2 D5 LE将在美国海军和英国皇家海军服役至2040年。看来,“三叉戟Ⅱ”这个老兵是轻易不会退出江湖,江湖中不仅有它的名声,更有它的存在。<ref>{{ cite web | url=https://www.sohu.com/a/338562403_120058607 | title=“三叉戟Ⅱ”导弹:老兵永不言败 | author=军事科技前沿微平台 | date=2019-09-03 | language= | accessdate= }}</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470 製造總論]] [[Category:471 精密機械工藝]]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ite web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Configur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Date valid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Whitelist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三叉戟”II导弹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