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5.89.18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丐僧》 的原始碼
←
《丐僧》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丐僧.jpg|thumb|350px|right|[http://n.sinaimg.cn/sinacn14/756/w934h622/20180322/425e-fysnevk5974540.jpg 原图链接] [http://k.sina.com.cn/article_2455910742_92623956001004h5b.html?cre=tianyi&mod=pcpager_auto&loc=20&r=9&doct=0&rfunc=100&tj=none&tr=9&from=travel 图片来自新浪网]]] '''《丐僧》'''是蒲松龄写的一篇文言小说,出自聊斋志异。 == 原文 == 济南一僧,不知何许人。赤足衣百衲[1],日于芙蓉、明湖诸 馆[2],诵经抄募[3]。与以酒食、钱、粟,皆弗受;叩所需,又不答。 终日未尝见其餐饭。或劝之曰:“师既不茹荤酒[4],当募山村僻巷中,何日 日往来于膻闹之场[5]?”僧合眸讽诵[6],睫毛长指许,若不闻。少选[7], 又语之。僧遽张目厉声曰:“要如此化!”又诵不已。久之,自出而去。或 从其后,固诘其必如此之故,走不应。叩之数四,又厉声曰:“非汝所知! 老僧要如此化!”积数日,忽出南城,卧道侧如僵,三日不动。居民恐其饿 死,贻累近郭,因集劝他徒,欲饭饭之,欲钱钱之。僧瞑然不动。群摇而语 之。僧怒,于衲中出短刀,自剖其腹;以手入内,理肠于道,而气随绝。众 骇告郡[8],藁葬之[9]。异日为犬所穴[10],席见[11]。踏之似空;发视之,席封如故,犹空茧然[12]。 [1]百衲:此从青本,底本作“白衲”。即百衲衣,僧服。百衲,谓以碎 布缝缀。 [2] 芙蓉、明湖诸馆:芙蓉衔、大明湖,两处邻近,在济南旧城西北隅, 为当时繁华、名胜之地,多茶楼酒馆。 [3] 抄募:零星地募化财物;指僧人化缘。 [4] 茹:吞食,吃。 [5] 膻闹:膻腥喧闹;谓不洁不静。 [6]讽诵:念佛号、诵经文。 [7]少选:义同“少旋”,一会儿。 [8]告郡:报告济南知府衙门。郡,明清作为府的别称。 [9]藁葬:草草 埋葬。语出《后汉书·马援传》。此指以藁荐、芦席裹尸埋葬。 [10]穴:穿洞。 [11]见:同“现”,露了出来。 [12] “席封”二句:草席封裹完好,但像无蛹蚕茧,不见尸体。 == 翻译 == 济南有一个和尚,不知叫什么名字。他赤着脚,穿着百衲衣,每天都到芙蓉街、大明湖各酒店念经化缘。人们给他酒饭、钱粮、米面,他都不要。大家问他要什么,他也不回答。终日没见他吃过一口饭。有人劝他说:“师傅既然不吃荤酒,应到乡下去化缘,为什么天天在这腥膻的地方呢?”和尚仍闭眼念经,耷拉着一指多长的睫毛,好像什么也没听见。过了一会儿,人们又这样劝他。和尚瞪着眼睛厉声说:“我就要这样化缘!”说罢又念经不止。他念的时间长了就自己走去。有些好奇的人跟在他后面,要问个究竟,为什么必定这样化缘,可和尚始终不应声;再三问下去,他又厉声说:“你们不懂,老僧就是要这样化!” 又过了好几天,和尚忽然出了南门,躺在路旁像僵死了一样。一躺三天,一动也不动。当地人怕他饿死,把他抬到城墙边,都劝他到别处去,若要钱就给钱,若要饭就给饭。但和尚一直闭着眼,一句话也不说。大家一齐摇着他对他说,和尚大怒,从百衲衣中抽出一把短刀,一刀剖开自己的肚子,用手伸到肚子里掏出肠子理一理放在路上,于是气绝身亡。大家都害怕了,赶快报告了官府。官府来草草埋葬了他。 后来,包和尚尸体的席子被狗扒了出来。人们用脚踏踏,好像是空的。打开一看,死尸没有了,席子原样捆着,像个空茧壳一般。<ref>[https://www.vrrw.net/wx/18986.html 聊斋志异《丐僧》原文、翻译及赏析]</ref> == 一、关于作者 == 蒲松龄(1640—1715),清代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今属淄博)人。 蒲松龄出身在一个没落的地主家庭。蒲家号称“累代书香”,祖上虽然没有出过显赫人物,在当地却是大族,但在明末清初的动乱中衰微下来。蒲松龄的父亲蒲槃原是读书人,由于家境困难,不得不弃儒经商。 蒲松龄童年时跟着父亲读书,由于勤奋和颖慧而深得父亲钟爱。他19岁初应童子试,以县、府、道三个第一名补博士弟子员,颇受当时主持山东学政的著名诗人施闰章的赏识,赞他“观书如月,运笔成风”,一时文名颇高。此后,他与同乡学友砥砺学问更勤,曾与李希梅等人结成“郢中诗社”,常“以风雅道义相劘切”(张元《柳泉蒲先生墓表》)。他在李希梅家中读书时,“请订一籍,日诵一文焉书之,阅一经焉书之,作一艺、仿一帖焉书之。每晨兴而为之标日焉。庶使一日无功,则愧、则警、则汗涔涔下也”(蒲松龄《醒轩日课序》)。康熙九年(1670)至康熙十年间,他应做县令的友人邀请,先后到宝应和高邮做过幕宾。这是他一生中惟一的一次远游。幕宾生活使他对于官场和世情有了更多的认识。回家乡后,长期在乡间作塾师。他设馆的主人家藏书丰富,使他得以广泛涉猎。他不但研究经史、哲理和文学,而且对于天文、农桑、医药等等也有很大的兴趣。 蒲松龄一生刻苦好学,但自19岁“弁冕童科”之后,屡试不第,直到71岁高龄,才援例成为贡生。康熙五十四年农历正月二十二日,也就是在他的夫人去世的两年之后,依窗危坐逝世。 === 二、思想内容 ===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所收作品将近500篇。故事的来源非常广泛,或者出于作者的亲身见闻,或者是借鉴过去的故事,或者采自民间传说,或者是作者的虚构。虽然有些故事有明显的模仿痕迹,但因为加入了作者丰富的想像和创作理念,所以能够旧瓶装新酒,传达出独特的意蕴。 《聊斋志异》的故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抒发公愤,刺贪刺虐。这是《聊斋志异》中很有思想价值的部分。 2.揭露科举制度的弊端。 3.狐鬼花妖与书生交往的故事。《聊斋志异》里众多的狐鬼花妖与书生交往的故事,也多是蒲松龄在落寞的生活处境中生发出的幻影。 4.关注社会风气和家庭伦理的作品。 除此之外,《聊斋志异》中还有其他一些篇章,有的颂扬了女子超人的智慧,如[[《颜氏》]][[《狐谐》]][[《仙人岛》]];有的描写了儿童的胆量和计谋,如《贾儿》[[《牧竖》]]等;有的则纯是描述奇闻异事,如《偷桃》《口技》《海市》等;有的则是通过一些奇闻异事,表达一定的哲理和思考,比如《骂鸭》《狼三则》[[《螳螂捕蛇》]]等。<ref>[http://www.xiexingcun.com/tougao/HTML/53619.html 蒲松龄《聊斋志异》导读]</ref>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810 文学总论]] [[Category:820 中国文学总论]]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丐僧》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