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4.42.17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东坡八首(并叙)》苏轼诗词 的原始碼
←
《东坡八首(并叙)》苏轼诗词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苏轼'''<br><img src=https://i01piccdn.sogoucdn.com/ed28c0742c8383af width="250"></center><small>[https://www.sohu.com/a/24624207_114746 来自搜狐的图片] </small> |} [[苏轼]]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就一种文体自身的发展而言,苏词的历史性贡献又超过了苏文和苏诗。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苏轼的诗现存约两千七百余首。 ==诗词正文== 《东坡八首(并叙)》 苏轼 宋代 苏轼 余至黄州二年,日以困匮,故人马正卿哀余乏食,为于郡中请故营地数十亩,使得躬耕其中。 地既久荒为茨棘瓦砾之场,而岁又大旱,垦辟之劳,筋力殆尽。 释耒而叹,乃作是诗,自愍其勤,庶几来岁之入以忘其劳焉。 废垒无人顾,颓垣满蓬蒿。 谁能捐筋力,岁晚不偿劳。 独有孤旅人,天穷无所逃。 端来拾瓦砾,岁旱土不膏。 崎岖草棘中,欲刮一寸毛,喟焉释耒叹,我廪何时高。 荒田虽浪莽,高庳各有适。 下隰种秔稌,东原莳枣栗。 江南有蜀士,桑果已许乞。 好竹不难栽,但恐鞭横逸。 仍须卜佳处,规以安我室。 家童烧枯草,走报暗井出。 一饱未敢期,瓢饮已可必。 自昔有微泉,来従远岭背。 穿城过聚落,流恶壮蓬艾。 去为柯氏陂,十亩鱼虾会。 岁旱泉亦竭,枯萍黏破块。 昨夜南山云,雨到一犁外。 泫然寻故渎,知我理荒荟。 泥芹有宿根,一寸嗟独在。 雪芽何时动,春鸠行可脍。 (蜀人贵芹芽脍,杂鸠肉作之。 )种稻清明前,乐事我能数。 毛空暗春泽,针水闻好语。 (蜀人以细雨为雨毛。 稻初生时,农夫相语稻针出矣。 )分秧及初夏,渐喜风叶举。 月明看露上,一一珠垂缕。 秋来霜穗重,颠倒相撑拄。 但闻畦陇间,蚱蜢如风雨。 (蜀中稻熟时,蚱蜢群飞田间,如小蝗状,而不害稻。 )新舂便入甑,玉粒照筐筥。 我久食官仓,红腐等泥土。 行当知此味,口腹吾已许。 良农惜地力,幸此十年荒。 桑柘未及成,一麦庶可望。 投种未逾月,覆块已苍苍。 农夫告我言,勿使苗叶昌。 君欲富饼饵,要须纵牛羊。 再拜谢苦言,得饱不敢忘。 种枣期可剥,种松期可斫。 事在十年外,吾计亦已悫。 十年何足道,千载如风雹。 旧闻李衡奴,此策疑可学。 我有同舍郎,官居在灊岳。 (李公择也。) 遗我三寸甘,照座光卓荦。 百栽倘可致,当及春冰渥。 想见竹篱间,青黄垂屋角。 潘子久不调,沽酒江南村。 郭生本将种,卖药西市垣。 古生亦好事,恐是押牙孙。 家有十亩竹,无时客叩门。 我穷交旧绝,三子独见存。 従我于东坡,劳饷同一餐。 可怜杜拾遗,事与朱阮论。 吾师卜子夏,四海皆弟昆。 马生本穷士,従我二十年。 日夜望我贵,求分买山钱。 我今反累生,借耕辍兹田。 刮毛龟背上,何时得成毡。 可怜马生痴,至今夸我贤。 众笑终不悔,施一当获千。 ==个人风格== 1、气势恢弘、激情磅礴的豪放风格,苏轼开创了豪放词风,是豪放词的代表,他能够借助瑰丽恢宏的意象来抒发慷慨豪情,将充沛激昂或悲壮苍凉的激情融入词中,并开拓了词的写作范围把宋词浓丽深婉的特色提升到一个崭新的境界,前人多将苏词归于豪放一派。 2、直抒胸臆,自由豪放,豪情奔放苏轼的词注重抒情言志,直抒胸臆,自由豪放,苏东坡的多样词风,苏东坡不歧不求,随时随地吟诗作赋,批评臧否,纯然表达心之所感,他的作品中,流露出他的本性,亦庄亦谐,生动有力,写作优美,作为勇敢,绝不为本身利益而动摇,也不因俗见而改变。 3、拓展了词境,涌入了生活波涛,内容广泛,苏轼的词题材众多,凡诗文所能写的内容均可入词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重要成员,其诗能不受成规束缚,其词突破了传统词的题材限制,扩大了词境,他以诗为词,开创了宋词的新时代,不愧为宋代文学发展到顶峰时期的一位伟大作家。 ==作者简介== [[苏轼]]<ref>[https://www.gushiwen.org/Author_1d96298374.aspx 苏轼 ] 古诗文网</ref>(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徽宗即位后,苏轼被调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元符三年四月(1100年)大赦,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于建中靖国元年七月二十八日(1101年8月24日)卒于常州(今属[[江苏]])。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享年六十五岁。苏轼留下遗嘱葬汝州郏城县钧台乡上瑞里。次年,其子苏过遵嘱将父亲灵柩运至郏城县安葬。 宋高宗即位后,追赠苏轼为太师,谥为“文忠”。 苏轼在文、诗、词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ref>[http://news.nen.com.cn/system/2016/09/09/019346984.shtml 从公已觉十年迟――王安石与苏轼的友情],辽宁文艺频道网,2016-09-09</ref> 而且苏轼的创造性活动不局限于文学,他在书法、绘画等领域内的成就都很突出,对医药、烹饪、水利等技艺也有所贡献。苏轼典型地体现着宋代的文化精神。 <ref>[https://wenda.so.com/q/1469520016720892 苏东坡修筑苏堤故事],360问答网,2016.02.27</ref> ==参考文献 ==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國文學總論]] [[Category:851 中國詩]] [[Category:821 中國詩論]] [[Category:800 語言、文學類]]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东坡八首(并叙)》苏轼诗词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