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5.72.18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六书故》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的原始碼
←
《六书故》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六书故111.jpg| thumb|350px|right|[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img.hwcha.com%2Fzidian%2Fpic%2F9875.gif&refer=http%3A%2F%2Fimg.hwcha.com&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jpeg?sec=1632922222&t=3dc0077fe2a8c867d43f428fcea21ee6 原图链接][https://ip4s&gsm=a&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nojc=undefined 图片来网]]] '''《六书故》'''是运用“六书”理论体系解析汉字的一部字书。宋元之际戴侗著。元代延祐7年(1320)刊行。后有明代张萱重刊本,清乾隆49年(1784)师竹斋李鼎元校刊本,《小学汇函》本等。<ref> [https://www.kekeshici.com/guji/mingzhu/147908.html- 可可诗词网]</ref> 戴侗(生卒年不详),字仲达,宋元之际永嘉(今浙江省温州市)人,生年80有余。宋淳祐年间中进士。德祐元年(1275)曾召授秘书郎,军器少监,辞不就。擅长小学,本书历时30年而成。 全书33卷,另附[[《六书通释》]]1卷。本书编排体例独特,不取《说文》部首法,采用字义和字形相结合的方法,分层归类编次,计分9类479目。9类是:一数、二天、三地、四人、五动物、六植物、七工事、八杂、九疑。类下分设各目,由189个“文”(独体字)、245个“字” (合体字) 和45个“疑” (形体有疑的字)标示。同目之下的字,再按指事—象形—会意—转注—谐声—假借的顺序排列。如 “月”目下,所列 “夕(指事字)、[[多]](会意字)、[[夥]](多的谐声字)、夜(夕的谐声字)”等。这种 “父以联子,子以联孙”的编排体例,虽以基于六书的字义和字形为据,亦似有层次,然并不利于检索,更由于形义交叉,标准难以画一,难免混杂不清。 == 《六书故》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 本书旨在按 “六书”的原则考释汉字。作者以为,所有汉字,均可摄入二百多个指事象形的文或疑文的项下。因之解析文字,常证以古文字,并区分文字的本义(正义)、假借义和引申义。如:金文 “壴”象鼓形、“帝”象华蒂之形。“常”的本义是 “上衣下裙也”,其“寻常”义则为假借义。但本书也存在缺乏根据的臆测。如: 不取 “光”而以 “影”作为 “景”的本义。作为象形字的 “元”被视为“从一,兀声”的谐声字。所谓反“人”为 “匕”、反 “子”为 “云”的转注说等。 不仅要“因文以求义”,还要“因声以求义”,这是本书考释的假借字、谐声字等的一个新的途径。如“但”的释文云:“假借之用与第同,又与特同。但、第、地、特,声相通,故其假借之用略同。”作者在 《六书通释》里明确指出: “训诂之士,知因文以求义类,未知因声以求义也。夫文字之用莫博于谐声,莫变于假借。因文以求义而不知因声以求义,吾未见其能尽文字之情也。”([[《小学汇函》]]本,下同)这一因声求义的理论原则,其实际价值远远超越了它于本书的应用实践,而成为启迪后世并造就清一代朴学之大成的重要训诂学方法。此外,关于方言用字,作者同样以“因声以求义”的方法,通过“一音之转”而求得声义的相通。所谓“凡方言往往以声相禅,虽转数音,实一字也,不当别为之立文”。如: “那”为 “如何”之急言。俗书“侬”,则与 “吴人、越人呼 ‘人’为奴红切”相通。尽管作者对古音系统还不够了解,本书也未能达到以“六书”原则对汉字进行“贯通群籍”的分类目的,然它在中国语言学史上毕竟是一部具有开拓性的著作。 <ref>[https://www.kekeshici.com/guji/mingzhu/147908.html - 可可诗词网]</ref> == 参考来源 == [[Category:810 文学总论]]
返回「
《六书故》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