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6.178.17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无家别》唐朝·杜甫 的原始碼
←
《无家别》唐朝·杜甫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无家别》唐朝·杜甫]]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无家别》唐朝·杜甫 '''<br><img src="https://p1.itc.cn/images01/20230407/0dc46d9514ef4551816fe057f05bd42d.jpeg "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p1.itc.cn/q_70,c_lfill,w_228,h_148,g_faces/images01/20230407/0dc46d9514ef4551816fe057f05bd42d.jpeg 圖片來自 搜狐]</small> |} <ref>[https://www.gswen.cn/compose/8549.html 无家别 古诗文网] </ref> [[《无家别》]]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新题乐府组诗“三吏三别”之一。此诗叙写了一个邺城败后还乡无家可归、重又被征的军人,通过他的遭遇反映出当时农村的凋敝荒芜以及[[战区]]人民的悲惨遭遇,对统治者的残暴、腐朽,进行了有力的鞭挞。全诗情景交融,感人至深。全诗情感虽沉痛凄婉,批驳虽强烈深刻,却不是一味直陈显言,而是借景、物、事来寄情抒怀,显示了感人的艺术魅力。 作品名称 无家别 作 者 杜甫 创作年代[[盛唐]] 作品出处 《全唐诗》 文学体裁五言古诗 ==作品原文== 无家别 寂寞天宝后⑴,园庐但蒿藜。 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 贱子因阵败⑵,归来寻旧蹊。 久行见空巷,日瘦气惨凄⑶, 但对狐与狸,竖毛怒我啼⑷。 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宿鸟恋本枝,安辞且穷栖⑸。 方春独荷锄,日暮还灌畦。 县吏知我至,召令习鼓鞞⑹。 虽从本州役,内顾无所携⑺。 近行止一身,远去终转迷⑻。 家乡既荡尽,远近理亦齐⑼。 永痛长病母,五年委沟溪⑽。 生我不得力,终身两酸嘶⑾。 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⑿。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天宝后:指安史之乱以后。开篇是以追叙写起,追溯无家的原因,引出下文。庐:即居住的房屋。但,只有,极为概括也极为沉痛地传达出安禄山乱后的悲惨景象:什么都没有,唯有一片蒿藜(也就是野草)。 ⑵贱子:这位无家者的自谓。阵败:指邺城之败。 ⑶日瘦:日光淡薄,杜甫的自创语。 ⑷怒我啼:对我发怒且啼叫。写乡村的久已荒芜,野兽猖獗出没。 ⑸“安辞”句:以“宿鸟”自比,言人皆恋故土,所以即便是困守穷栖,依旧在所不辞。 ⑹“召令”句:是说他又要被征去打仗。鞞(pí),古同“鼙”,鼓名。 ⑺携:即离。无所携,是说家里没有可以告别的人。 ⑻“近行”二句:是以能够服役于本州而自幸。终转迷:终究是前途迷茫,生死凶吉难料。 ⑼齐:齐同。这两句更进一层,是自伤语。是说家乡已经一无所有,在本州当兵和在外县当兵都是一样。 ⑽从天宝十四年安禄山作乱到这一年正是五年。委沟溪:指母亲葬在山谷里。 ⑾两酸嘶:是说母子两个人都饮恨。酸嘶,失声痛哭。 ⑿蒸黎:指劳动人民。蒸,众。黎,黑。 ==白话译文== 天宝以后,农村寂寞荒凉,家园里只剩下蒿草蒺藜。 我的乡里百余户人家,因世道乱离都各奔东西。 活着的没有消息,死了的已化为尘土。 因为邺城兵败,我回来寻找家乡的旧路。 在村里走了很久只见空巷,日色无光,一片萧条凄惨的景象。 只能面对着一只只竖起毛来向我怒号的野鼠狐狸。 四邻还剩些什么人呢?只有一两个老寡妇。 宿鸟总是留恋着本枝,我也同样依恋故土,哪能辞乡而去,且在此地栖宿。 正当春季,我扛起锄头下田,到了天晚还忙着浇田。 县吏知道我回来了,又征召我去练习军中的骑鼓。 虽然在本州服役,家里也没什么可带。 近处去,我只有空身一人;远处去终究也会迷失。 家乡既已一片空荡,远近对我来说都是一样。 永远伤痛我长年生病的母亲,死了五年也没有好好埋葬。 她生了我,却得不到我的服侍,母子二人终身忍受辛酸。 人活在世上却无家可别,这老百姓可怎么当?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春。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乾元二年三月,唐朝六十万大军败于邺城,国家局势十分危急。为了迅速补充兵力,统治者实行了无限制、无章法、惨无人道的拉夫政策。杜甫亲眼目睹了这些现象,怀着矛盾、痛苦的心情,写成“三吏三别”六首诗作。这次战争,与天宝年间的穷兵黩武有所不同,它是一种救亡图存的努力。所以,杜甫一面深刻揭露兵役的黑暗,批判“天地终无情”,一面又不得不拥护这种兵役;他既同情人民的痛苦,又不得不含泪安慰、劝勉那些未成丁的“中男”走上[[前线]]。这首《无家别》是“三别”的第三篇。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851 中國詩]] [[Category:821 中國詩論]] [[Category:820 中國文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无家别》唐朝·杜甫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