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91.182.5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早春·雪消冰又释》唐朝·白居易 的原始碼
←
《早春·雪消冰又释》唐朝·白居易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早春·雪消冰又释》唐朝·白居易]]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早春·雪消冰又释》唐朝·白居易 '''<br><img src="https://www.kfzimg.com/sw/kfz-cos/kfzimg/ebdeefab/aa465b0d3d4c211e_s.jpg "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search.kongfz.com/product_result/?key=%E7%99%BD%E5%B1%85%E6%98%93&status=0&_stpmt=eyJzZWFyY2hfdHlwZSI6Imhpc3RvcnkifQ== 圖片來自 孔夫子旧书网]</small> |} <ref>[https://search.kongfz.com/product_result/?key=%E7%99%BD%E5%B1%85%E6%98%93&status=0&_stpmt=eyJzZWFyY2hfdHlwZSI6Imhpc3RvcnkifQ== 早春·雪消冰又释》唐朝·白居易 孔夫子旧书网] </ref>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雪消冰又释,景和风复暄。 满庭田地湿,荠叶生墙根。 官舍悄无事,日西斜掩门。 不开庄老卷,欲与何人言。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年),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唐贞]]元十六年进士,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缉拿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后官至刑部尚书,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诗通俗易懂,相传其诗作要老妪听懂为止。与元稹并称“元白”,与刘禹锡首开中唐文人倚声填词之风。有《白氏长庆集》 ==人物生平== 出生乱世 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正月二十日,白居易出生于[[河南]]新郑的一个“世敦儒业”的中[[小官僚]]家庭。白居易出生之后不久,河南便发生动乱,藩镇李正己割据河南十余州,战火烧得民不聊生。白居易二岁时,任巩县令的祖父白锽卒于长安,紧接他的祖母又病故。建中元年(780年),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先由宋州司户参军授徐州彭城县县令,一年后因白季庚与徐州刺史李洧坚守徐州有功,升任徐州别驾。建中三年(782年),为躲避徐州战乱,他把家人送往宿州符离安居。建中四年(784年),因中原发生二帝四王之乱,白居易家又逃到越中。贞元二年(786年),白居易在江南得知有进士科,便刻苦读书。 他读书十分刻苦,读得口都生出了疮,手都磨出了茧,年纪轻轻的,头发全都白了。 贞元七年(791年),他回到符离。后白季庚升任襄州别驾,他随父至[[襄阳]]。贞元十年(794年),父亲死于襄阳,白居易回符离,为父守丧。贞元十四年(798年),其兄白幼文出任饶州浮梁县主簿,他随兄至浮梁,而其家迁往洛阳。贞元十六年(800年),自浮梁至[[洛阳]]省母。贞元十八年(802年)入长安,同年冬参加吏部举行的书判拔萃科,翌年与元稹等一起登第,授秘书省校书郎。贞元二十年(804年),他将全家搬到关中,定居下邽县义津乡金氏村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太子少傅、刑部尚书,封冯翊县侯 。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龙门香山。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参考文献== [[Category:800 語言、文學類]][[Category:840 中國文學別集]]
返回「
《早春·雪消冰又释》唐朝·白居易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