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易经》中的五术 的原始碼
←
《易经》中的五术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易经》 '''<br><img src="http://n.sinaimg.cn/sinakd20115/290/w1080h810/20220625/294e-c97ee9d2808e926de08044ea4991b157.jpg" width="400"></center><small>[http://k.sina.com.cn/article_7517400647_1c0126e4705903mir7.html 来自网络的图片]</small> |} 《'''易经'''》指《[[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其中《[[连山]]》和《[[归藏]]》已经失传,现存于世的只有《周易》。 从本质上来讲,《[[易经]]》是阐述关于变化之书,长期被用作“卜筮”。后人多学习其哲理,因而成为一部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易经]]》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亦是诸子百家的开始。其内容涉及哲学、政治、生活、文学、艺术、科学等诸多领域,是群经之首。 ==《易经》中的五术== 五术即“山医命相卜”,源于“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思想。“五术”的概念产生于唐朝,它以《易经》为哲学根基,以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为目的,探窥天道运行的秩序和人生奥秘。 ===《易经》五术:山医命相卜=== *'''山''' “山”是指通过修道、修炼寻求身心超脱的一种学问,包括玄典、养生、修密三类。玄典:包括《老子》《庄子》等修心养性的书;养生:追求健康长寿的吐纳法、炼丹法等;修密:咒法、武术等,利用运动以及精神、意念的统一来提高身心境界。“山”是秘术中的最高境界,修习者极少。而“医命相卜”则流传于江湖,受众很广。 *'''医''' “医”是医术,利用方剂、针灸、灵治等方术来保持健康、治疗疾病,代表作有《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等。 *'''命''' “命”是通过推命的方式来了解人生、穷达自然。其主要分支有两种:占星:代表作有《果老星宗》《七政四余》《紫微斗数》《五星术》等;四柱:以人出生的年月日时的干支预测命运,其典籍很多,如:《渊海子平》《三命通会》《穷通宝鉴》《滴天髓》《神峰通考》《子平真诠》等。 *'''相''' “相”是指通过观察人、地、物等形象来研究人类命运的方法,主要包括名相、人相、风水(地相)等。其中常用的是人相和风水。人相包括手相、面相、体相、骨相等,代表作有《观人于微》《相理衡真》《神相铁关刀》《水镜神相》《麻衣神相》《柳庄相法》《神相全编》《金铰剪》等;风水分为看门井灶的阳宅相法和看龙穴砂水向的阴宅相法。 *'''卜''' “卜”包括占卜、选吉、测局三种,如纳甲筮法、梅花易数、三式(六壬、奇门遁甲、太乙神数)等。还有占梦、测字、签贴等方术,统称为“杂卜”。卜术是最为源远流长的术数,历史上有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大多精通此术,如三国的诸葛亮、唐朝的李淳风、明朝的刘伯温、清朝的曾国藩等。 <ref>[https://yijing.5000yan.com/rumen/803.html 《易经》五术:山医命相卜],5000yan.com</ref> ==成书过程== 《易经》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世界,把人与自然看做是一个互相感应的有机整体。即“天人合一”。 <ref>[http://culture.ifeng.com/wenhuadaguanyuan/detail_2012_04/01/13608153_0.shtml 《易经》如何道破天机,凤凰网文化]</ref> 在《汉书•艺文志》有两句话描述了《易经》的成书过程:“人更三圣,世立三古”。三位圣人——伏羲、周文王、孔子。伏羲在上古,周文王在中古,而孔子在近古,所经历的时间非常长,所经历的圣人也很多,他们三位是不同时期的重要代表人物。所以应该说起来《易经》是属于集体创作的。 ==成书内容== 关于“三易”之说。《周礼》“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易》,二曰《归藏易》,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卦六十有四”。就是说,在周朝《[[连山易]]》、《[[归藏易]]》、《[[周易]]》这三个易由卜官掌控,对国家大事、军事战争、祭祀活动进行预测。 '''''连山''''':据宋罗泌《路史·前纪二·天皇纪》载,《连山》相传为盘古开天地后第一代君主天皇氏所创。《连山》和《归藏》、《周易》并称为占卜的三易之法。连山是三易之一,以“艮卦”为首。《周礼‧春官‧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郑玄于《周礼注》称:“名曰连山,似山出内气也”。顾炎武《日知录‧三易》:“连山,归藏非易也。而云易者,后人因易之名以名之也。” 相传连山至汉初时已失佚,桓谭《新论》云:“山(连山)藏于兰台”。北宋邵雍认为:“连山蓍用九十七策,以八为揲,正卦一〇一六,互卦一〇一六,变卦三二五〇一二,以数断不以辞断。其吉凶一定不可易”。又一说《连山》即《数术略》之《夏龟》。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中收有《连山》一卷。<ref>[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GZBS200805011.htm 水书《连山易》真伪考,中国知网]</ref> '''''归藏''''':是三易之一,《[[周礼·春官]]》曰:“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意思是说《连山》、《归藏》、《周易》是三种不同的占筮方法,但都是由8个经卦重叠出的64个别卦组成的。相传黄帝作《归藏易》,有四千三百言。宋代家铉翁称:“归藏之书作于黄帝。而六十甲子与先天六十四卦并行者,乃中天归藏易也。”。《归藏》,也有人认为是商代的《易经》,魏晋以后已经失传。《[[商易]]》以坤为首卦,故名为归藏。 一说《[[归藏]]》在汉朝已佚,因为《汉书·艺文志》中没有著录,《隋书·经籍志》亦曰:“《归藏》汉初已亡,晋《中经》有之,唯载卜筮,不似圣人之旨。”明朝杨慎以为汉代时《[[归藏]]》未失,“《连山》藏于兰台,《[[归藏]]》藏于太卜,见桓谭《新论正经》,则后汉时《连山》《[[归藏]]》犹存,未可以《艺文志》不列其目而疑之。”清人朱彝尊云:“《归藏》隋时尚存,至宋犹有《[[初经]]》、《[[齐母]]》、《[[本蓍]]》三篇,其见于传注所引者。” 1993年3月,湖北江陵王家台15号秦墓中出土了《归藏》,称为王家台秦简归藏,重启研究《归藏》的热潮。有人认为“秦简《[[易占]]》不仅是《[[归藏]]》,更准确一点,应当是《[[归藏]]》易中的《[[郑母经]]》” <ref>[http://www.cssn.cn/zhx/zx_zgzx/201407/t20140701_1236277.shtml 子夏与《归藏》关系初探,中国社会科学网]</ref> '''''周易''''': 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但一般认为它是战国或秦汉时期的儒家作品,并非出自一时一人之手。《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是华夏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周易》囊括了天文、地理、军事、科学、文学、农学等丰富的知识内容,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为易、诗、书、礼、乐、春秋群经之首,设教之书,在我国文化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 《周易》主要有8卦:乾卦、坤卦、震卦、艮卦、离卦、坎卦、兑卦、巽卦。 除《连山》、《归藏》以外,《周易》的本身这门学问中,有一个原则亦叫作“三易”,意思是说《易经》包括了三个大原则:就是一、变易;二、简易;三、不易。研究《易经》,先要了解这三大原则的道理。 (1)变易 第一,所谓变易,是《[[易经]]》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世界上的人,乃至宇宙万物,没有一样东西是不变的。在时、空当中,没有一事、没有一物、没有一情况、没有一思想是不变的,不可能不变,一定要变的。譬如我们坐在这里,第一秒钟坐下来的时候,已经在变了,立即第二秒钟的情况又不同了。时间不同,环境不同,情感亦不同,精神亦不同,万事万物,随时随地,都在变中,非变不可,没有不变的事物。所以学《易》先要知道“变”,高等智慧的人,不但知变而且能适应这个变,这就是为什么不学易不能为将相的道理了。 由这一点,我们同时亦了解到印度佛学中的一个名词“无常”。这个名词被一些佛教徒把它慢慢地变成迷信的色彩,城隍庙里塑一个鬼,高高瘦瘦,穿白袍,戴高帽,舌头吐得很长,名“白无常”,而说这个“无常鬼”来了,人就要死亡,这是迷信。实际上“无常”这名词,是一种佛理,意思是世界上没有一种东西能永恒存在的,所以名为“无常”,这就是《[[易经]]》中变易的道理。我们中国文化中的《易经》,是讲原则,宇宙中的万事万物,没有不变的,非变不可,这是原则。印度人则是就现象而言,譬如看见一幢房子盖起来,这房子将来一定会倒,看见人生下来,也一定会病、会老、会死,这是看现象而名之为“无常”。 (2)简易 第二简易,是宇宙间万事万物,有许多是我们的智慧知识没有办法了解的。在这里产生了一个问题,我常常跟朋友们讲,也可以说是哲学上的一个对比,天地间“有其理无其事”的现象,那是我们的经验还不够,科学的实验还没有出现,“有其事不知其理”的,那是我们的智慧不够。换句话说,宇宙间的任何事物,有其事必有其理,有这样一件事,就一定有它的原理,只是我们的智慧不够、经验不足,找不出它的原理而已。而《易经》的简易也是最高的原则,宇宙间无论如何奥妙的事物,当我们的智慧够了,了解它以后,就变成为平凡,最平凡而且非常简单。我们看京剧里的诸葛亮,伸出几个手指,那么轮流一掐,就知道过去、未来。有没有这个道理?有,有这个方法。古人懂了《[[易经]]》的法则以后,懂了宇宙事物以后,把八卦的图案,排在指节上面,再加上时间的关系,空间的关系,把数学的公式排上去,就可以推算出事情来。这就是把那么复杂的道理,变得非常简化,所以叫作简易。那么,《[[易经]]》首先告诉我们宇宙间的事物随时都在变,尽管变的法则很复杂,宇宙万事万物再错综复杂的现象,在我们懂了原理、原则以后,就非常简单了。 (3)不易 第三不易,万事万物随时随地都在变的,可是却有一项永远不变的东西存在,就是能变出来万象的那个东西是不变的,那是永恒存在的。那个东西是什么呢?宗教家叫它是“上帝”、是“神”、是“主宰”、是“佛”、是“菩萨”。哲学家叫它是“本体”,科学家叫它是“功能”。管它是什么名称,反正有这样一个东西,这个东西是不变的,这个能变万有、万物、万事的“它”是不变的。 这是《[[易经]]》的三个原则,先要懂得。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830 中國文學總集]]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易经》中的五术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