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3.172.24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猫》 的原始碼
←
《猫》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猫123.jpg|thumb|350px|right|[https://img.doc.docsou.com/pic/01abea91524d5381c67399454b82ffeefc50a853/1-810-jpg_6-1080-0-0-1080.jpg 原图链接][https://m.doc.docsou.com/b01abea91524d5381c67399454b82ffeefc50a853.html 图片来自文档下载网]]] '''《猫》'''是郑振铎写的一篇散文。 == 原文 == 我家养了好几次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三妹是最喜欢猫的,她常在课后回家时,逗着猫玩。有一次,从隔壁要了一只新生的猫来。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三妹常常的,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的拖摇着,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那时太阳光暖暖的照着,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后来这只猫不知怎地忽然消瘦了,也不肯吃东西,光泽的毛也污涩了,终日躺在厅上的椅下,不肯出来。三妹想着种种方法逗它,它都不理会。我们都很替它忧郁。三妹特地买了一个很小很小的铜铃,用红绫带穿了,挂在它颈下,但只显得不相称,它只是毫无生意的,懒惰的,郁闷的躺着。有一天中午,我从编译所回来,三妹很难过的说道:“哥哥,小猫死了!” 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当时只得安慰着三妹道:“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 隔了几天,二妹从虹口舅舅家里回来,她道,舅舅那里有三四只小猫,很有趣,正要送给人家。三妹便怂恿着她去拿一只来。礼拜天,母亲回来了,却带了一只浑身黄色的小猫同来。立刻三妹一部分的注意,又被这只黄色小猫吸引去了。这只小猫较第一只更有趣,更活泼。它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我们都很为它提心吊胆,一天都要“小猫呢?小猫呢?”查问得好几次。每次总要寻找了一回,方才寻到。三妹常指它笑着骂道:“你这小猫呀,要被乞丐捉去后才不会乱跑呢!”我回家吃中饭,总看见它坐在铁门外边,一见我进门,便飞也似的跑进去了。饭后的娱乐,是看它在爬树。隐身在阳光隐约里的绿叶中,好像在等待着要捉捕什么似的。把它抱了下来,一放手,又极快的爬上去了。过了二三个月,它会捉鼠了。有一次,居然捉到一只很肥大的鼠,自此,夜间便不再听见讨厌的吱吱的声了。 某一日清晨,我起床来,披了衣下楼,没有看见小猫,在小园里找了一遍,也不见。心里便有些亡失的预警。 “三妹,小猫呢?” 她慌忙的跑下楼来,答道:“我刚才也寻了一遍,没有看见。” 家里的人都忙乱的在寻找,但终于不见。 李嫂道:“我一早起来开门,还见它在厅上。烧饭时,才不见了它。” 大家都不高兴,好像亡失了一个亲爱的同伴,连向来不大喜欢它的张婶也说:“可惜,可惜,这样好的一只小猫。” 我心里还有一线希望,以为它偶然跑到远处去,也许会认得归途的。 午饭时,张婶诉说道:“刚才遇到隔壁周家的丫头,她说,早上看见我家的小猫在门外,被一个过路的人捉去了。” 于是这个亡失证实了。三妹很不高兴的,咕噜着道:“他们看见了,为什么不出来阻止?他们明晓得它是我家的!” 我也怅然的,愤恨的,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 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张婶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但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顽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的,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它渐渐的肥胖了,但仍不活泼。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着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或三妹的足下。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没有对于前几只小猫那样感兴趣。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的伏着,吃得胖胖的。 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嘱着张婶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妻道:“张婶,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张婶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婶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妻听见了,也匆匆的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婶要小心了。张婶!你为什么不小心?” 张婶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我以为它真是“畏罪潜逃”了。 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的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隔了几天,李嫂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的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我心里十分的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的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1925年11月7日于上海 == 赏析 == 《猫》是郑振铎先生早期创作的短篇小说,写于1925年11月7日,发表于同年同月15日他负责主持的《文学周报》上。1928年底,郑振铎出版他的第一部小说集《家庭的故事》时,《猫》被他编排在第一篇。但其实,《猫》并不是他的小说处女作,也不是这部集子中最早发表的作品。郑先生这样的编排,大概也表示了他对这篇小说是比较喜欢的吧。 《猫》是一篇看似漫不经心的极为朴实地描写家庭琐细故事的作品,但实际则是构思精巧、情感真挚的佳作。小说写了“我”家里先后养过的三只猫的故事:前两次都是向人家要来的,都长得十分可爱。但第一只病死了,第二只又被人偷走了,每次都使“我”十分伤心。第三只猫却是女佣在路上拾来的,长得很难看,而且“好像是具有天生的忧郁性似的”,不讨人喜欢。后来由于家里买来的一对芙蓉鸟被咬死了一只,“我”便认定是该猫所为,竟然暴怒地打了它。待到弄明白是冤枉了它时,“我心里十分的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而最后,这只猫竟流落在外面死了,使“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可见,作者写前两次养猫,是为了作第三次养猫的陪衬和对照。小说采用了预留伏笔、先抑后扬的手法。不仅首尾圆合,照应周密,而且详略得当。在小说结构上是相当成功的。小说对三只猫的描写,也栩栩如生,各具神态。如写第一只猫,“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写第二只猫则没有注重其形象,而是写它的敏捷、活泼和会捉老鼠。而第三只猫则既不漂亮,又不活泼,也不会捉鼠。然而它的悲惨的结局却最令人动容。 这篇《猫》早在1935年便被茅盾选入《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1939年,日本作家土井彦一郎曾将它译成日语,收入《西湖之夜——白话文学二十篇》一书中,因此成了郑先生被介绍到外国去的不多的作品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它又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中。因此,《猫》的流传比较广。但关于它的主题究竟是什么,还是一直没有很好地探讨。1929年,评论家孙席珍曾在《文学周报》上发表《郑振铎的〈家庭的故事〉》,认为《猫》的主题是表现作者“对于人类以外的小小的生物,也贯注着无限的慈爱和同情”。这种看法有很多人赞同,也不能说不对;但我认为作品的主题并不在此。与其说它是为了表现人道主义的博爱思想,不如说是为了表达作者对于自己的过失的深深的内疚与忏悔。就像同年2月鲁迅发表的《风筝》一样,其主旨并不是表达兄弟有情,而是对于自己童年过错的自我谴责和忏悔。 我认为,《猫》与《风筝》在这方面十分相似,而且郑振铎又是在同一年的几个月后写作的,因此他很可能是直接受了鲁迅《风筝》的启发的。就像郑先生随后又创作的小说《失去的兔》,也令人想起鲁迅在他之前发表的《兔与猫》一样。虽然郑先生的小说与鲁迅的作品各自表现的角度不同,手法有异,但却相映成趣。其共同点是题材均很小,但都令人回味,令人感动。孙席珍认为,在《猫》这篇作品中“渗化着”郑振铎的“全人格”,“令人严肃地领略到作者的伟大与广博”,这是很有见地的。<ref>[https://www.vrrw.net/hstj/10852.html 郑振铎《猫》原文及解析]</ref> == 郑振铎简介 == 郑振铎(1898—1958)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考古学家。笔名西谛、CT、郭源新等。原籍福建长乐,生于浙江永嘉。1917年入北京铁路管理学校学习,五四运动爆发后,曾作为学生代表参加社会活动,并和瞿秋白等人创办《新社会》杂志。1920年11月,与沈雁冰、叶绍钧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并主编文学研究会机关刊物《文学周刊》,编辑出版了《文学研究会丛书》。1923年1月,接替沈雁冰主编[[《小说月报》]],倡导写实主义的“为人生”的文学,提出“血与泪”的文学主张。大革命失败后,旅居巴黎。1929年回国。曾在生活书店主编《世界文库》。抗战爆发后,参与发起了“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创办《救亡日报》。和许广平等人组织“复社”,出版了[[《鲁迅全集》]]、《联共党史》、《列宁文选》等。抗战胜利后,参与发起组织“中国民主促进会”,创办《民主周刊》,鼓动全国人民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1949年以后,历任文物局局长、考古研究所所长、文学研究所所长、文化部副部长、中国民间研究会副主席等职。1958年10月18日,在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出国访问途中,因飞机失事殉难。主要著作有:短篇小说集《家庭的故事》、[[《桂公塘》]],散文集《山中杂记》,专著[[《文学大纲》]]、《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通俗文学史》、《中国文学论集》、《俄国文学史略》等。有《郑振铎文集》。<ref>[http://www.5156edu.com/writer/8431.html 作家专区]</ref>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810 文学总论]] [[Category:820 中国文学总论]]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猫》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