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88.218.10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一阕读罢头飞雪(红山飞雪) 的原始碼
←
一阕读罢头飞雪(红山飞雪)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 一阕读罢头飞雪'''<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os/29801732/pexels-photo-29801732.jpeg?auto=compress&cs=tinysrgb&w=600&lazy=load" width="280"></center><small>[http://uuhy.com/html/22946.html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网]</small> |} '''《一阕读罢头飞雪》'''是[[中国]]当代作家红山飞雪的散文。 ==作品欣赏== ===一阕读罢头飞雪=== [[中国]]古典诗词中,尤其喜欢宋词,喜欢宋词的沉郁苍凉,喜欢宋词中那种忧国忧民的情怀。 宋朝,一个让人着迷的朝代。 经历了太多的烽火[[硝烟]],太多的爱恨情仇。“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宋朝的诗人们,身世沉浮,与那个风雨飘摇的南宋朝廷一起,同悲欢,共忧患,[[颠沛流离]],用手中一支狼毫,抒写风风雨雨、悲悲欢欢。用那些长长短短的句子,记住了屈辱、记住了悲伤、记住了,一个时代的苦难。 宋朝,一艘载满了心酸与苦难的船,在历史的岁月里,消失在一江烟雨中。 宋朝,一个令人无法忘却的朝代,抗争伴随着屈辱,沉默爆发着呐喊,金戈铁马渐渐被慷慨悲歌所淹没。 宋朝,在风吹雨打中,迷离、迷茫了;在迷茫中,有那么多诗人呐喊了。于是,我们读到了那么多长长短短的句子,浅唱低吟,慷慨悲凉。于是,我们吟诵着这些荡气回肠的诗句,沉醉、感叹、流泪,一阕读罢,两鬓如霜。 也许是生逢乱世,宋代的诗人们骨子里生就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也许是国破家亡,宋代的诗人中间,又有那么多上马万里气吞如虎,下马横槊赋诗,伤怀吊古的百战将军。这是一个让人着迷的朝代。那个“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的一代名将岳飞;那个“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的陆放翁;还有那个“为子死孝,为臣死忠,死又何妨。”的文天祥,无不让我们心怀敬仰,神往之至。 在世界读书日的颁奖晚会上,众多文人学者聚集一堂。他们谈读书,谈文化,谈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谈优秀的中华文化那种不朽的精神内涵,谈一种民族文化对一个民族深远的影响与传承的意义。会上,一位老人,用八十多岁苍老的声音,吟诵了宋代诗人[[辛弃疾]]的《水龙吟》: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苍郁凄楚的语调,慷慨悲凉的诗句,长长短短、抑扬顿挫,撞击着每一个人的心。“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老人苍凉的声音消失了,大厅久久沉寂着。沉默了很久,老人说:“我六十岁的时候读过,我自认为没有读懂,现在我八十四岁了,我读懂了。” 看着那枯树一样的老人,看她满头白发飘飘,听她用一种历史般苍老的声音吟诵一阕悲凉的诗词,我感动了,每一个人都深深感动了。我眼里噙满了泪水。我今年恰好六十岁,辛弃疾是我喜欢的诗人,《水龙吟》是我经常吟诵的诗词。但是,我读懂了吗? 读书是一门学问,是一辈子的事情。如果像那位老人那样,从十几岁读到六十岁,从六十岁读到八十岁,有什么读不懂的呢? 读书,是灵魂与灵魂的碰撞,是精神与精神的交流。 岳飞,抗金名将,因为主张抗战,以“莫须有”的罪名被害于风波亭,一阕《[[满江红]]》也成为绝唱。古往今来,那些仁人志士,遇有壮志难酬,总会有人把酒当歌、悲愤长吟:“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就是精神相通,灵魂不死。 与[[岳飞]]相比,辛弃疾更加悲壮。二十一岁投笔从戎,敌后游击,纵马杀敌;二十四岁怀满腔激烈,率部南归,梦想背靠朝廷,以壮岁之年拥万夫旌旗,冲锋陷阵,收复失地。谁料想,一生怀想,一生等待,在可怜白发生的时候,仍然是“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做着他的英雄梦,梦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纵观古今,有谁如辛弃疾那样,一手赋诗,一手执戈,沙场驰骋,诗词抒情?有谁像他那样,人在江南,北望神州,至死不悟? “书籍是心灵不死,读古人诗词,就是古人的生命在我们的心中再次复活。”八十四岁高龄的老人,以一生的洞察,这样谆谆告诫我们。 于是,在一个安静的夜晚,过了几千年之后,手捧一卷《稼轩长短句》,我走进了辛弃疾的《水龙吟》,走进了那颗至今不肯死去的心灵。我的耳边再次响起了叶嘉莹老人那充满沧桑的吟诵:“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我掩卷沉思,自古英雄多寂寞,那种压抑的悲愤,那种报国无门的孤独,只能借助于手中那支软软的毛笔,一一抒发。英雄无缘战死沙场,却只能在醉里挑灯看剑,不知是耻辱还是无奈,不知是一个人的悲哀,还是一个时代的悲剧。 我想到了辛弃疾的《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其悲愤,让人无语凝咽;其殷殷之情,谁不动容?我想,我能进入他的内心世界,能让他颗不死的心,在我虔诚的阅读中,再次复活吗? 一个民族,历经磨难,才会锻造韧性;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屡遭劫难,才会英雄辈出,拯救民族于水火。民族的磨难,英雄的事迹,会被历史记录,会被后人景仰、铭记。这就是文字的魅力、是书籍的力量。我们这些后来者,才会在相隔了千百年之后,走进他们的世界,进入他们的内心,与他们同喜同悲、共忧共患。一个民族,才会生生不息;一种精神,才会代代相传。 所以,我们都应该捧书而读,让他们的灵魂,在我们的心中复活;让他们的精神,在我们的世界,在以后的世界,一代一代不死。 我喜欢宋词,是因为宋词里那种沉郁细腻的风格;我喜欢辛弃疾,是因为他诗词里那种一以贯之的忧国忧民的情怀。在他的诗词里,我读到了屈原那奔走呼号、上下求索的身影;我听见了那个登泰山而小天下的人,面对滚滚东去的流水,发出的沉重叹息;我看见了那个持节云中,满怀赤诚的眼神。我看见了五千年的中华民族,一路走来,每逢危难,总会有人挺身而出,慷慨赴死,以身殉国。 英雄赴死,需要一个时机,需要一个环境。“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慷慨赴死,一去不还,成了千古英雄。“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含冤而死,也成了英雄;可是,辛弃疾呢?“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他想血染疆场、以死报国。可是,没有人给他机会,没有人让他成为他一直景仰的英雄。他只能在梦里,在醉中,平平仄仄,长长短短,挑灯看剑。国之情势,危如累卵,环顾朝野,一片莺歌燕舞,有谁与英雄共醉?红巾翠袖也不会为英雄揾一串清泪吧。 读书至此,其悲苦之情,其拳拳之心,其无可奈何之境地,怎能不让人一阅而头白呢! 我的耳畔,依稀又传来了那苍凉的吟诵:“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几千年的诗句,八十年的声音,直入心底,在我的血液里游走。 书中自有英雄气,一阕读罢头飞雪。 <ref>[中国作家网 (chinawriter.com.cn)中国作家网]</ref> ==作者简介== 红山飞雪,孙国华,内蒙赤峰市人。作品散见于《人民文学》《儿童文学》《中国校园文学》《小品文选刊》《四川文学》《意林》《语文报》《电影报》等报刊。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Category:825 中國散文論;語體文論;新文學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一阕读罢头飞雪(红山飞雪)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