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8.126.12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万宝年 的原始碼
←
万宝年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万宝年 | 外文名 = | 图像 = [[File:万宝年.jpg|缩略图 |center|[https://image.so.com/view?q=%E4%B8%87%E5%AE%9D%E5%B9%B4&src=tab_www&correct=%E4%B8%87%E5%AE%9D%E5%B9%B4&ancestor=list&cmsid=901fc6dc0c3e4e093d791b555e4b575f&cmras=0&cn=0&gn=0&kn=0&crn=0&bxn=0&fsn=60&cuben=0&pornn=0&manun=0&adstar=0&clw=255#id=944e941813259c083c0c14f249c82e95&currsn=0&ps=59&pc=59 原图链接] [http://www.gerenjianli.com/Mingren/40/dr2gbg8ton.html 图片来源名人简历网]]] | 图像说明 =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长 | 出生日期 = 1962年6月 | 出生地点 = | 逝世日期 = | 国籍 = 中国 | 母校 = 德国维尔茨堡(Wuerzburg)大学 | 职业 = 教育科研工作者 | 知名作品 = }} '''万宝年''',男,1962年6月生,[[汉族]],[[博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ref>[http://kaoyan.xdf.cn/201102/586846.html 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万宝年导师简介 ],新东方, 2012-07-09</ref>,现任等离子体物理所所长<ref>[https://uscnews.usc.edu.cn/info/1037/32060.htm 中科院万宝年研究员为2018年湖南省核科学与技术暨等离子体物理研究生暑期学校做专题讲座 ],南华大学, 2018-07-23</ref>。 ==人物经历== 1978.09-1982.07 [[扬州]]师范学院物理系,获理学学士; 1982.08-1985.07 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等离子体物理专业, 获理学[[硕士]]; 1985.08-1987.08 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所等离子体物理专业,攻读博士学位; 1987.09-1988.03 中国科技大学,德语培训; 1988.04-1991.09 德国维尔茨堡(Wuerzburg)大学物理系激光物理和气体动力学专业,获理学博士; 1991.10-1993.05 德国维尔茨堡(Wuerzburg)大学博士后; 1993.06-1996.09 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 1996.10-1998.12 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1999.01-2005.02 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托卡马克物理实验室主任; 2005.03-至今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所长。 2014年9月任离子体所所长。 ==研究领域== 1、诊断发展:光谱测量:10多套。辐射测量:SX-XUV、AXUV阵列。边界探针:两套,多种位型。电磁测量:整套(HT-7正在研制)。能谱阵列:HX两套,SX单道(多道在研)。HT-7U诊断初步方案和布局。 2、物理研究:杂质行为:杂质输运、涨落、再循环。约束输运:HT-6M边界OH加热、 HT-7 IBW约束改善、波波协同、壁处理前后。边界行为:湍流机制、Zonal流。粒子再循环:谱形分析、再循环机制。与壁相互作用:杂质抑制、边界条件。 ==主要成果== 长期从事等离子体物理诊断和实验研究,在HT-7超导托卡马克物理实验中获系列重大成果。 '''主要科研工作及研究方向:''' 1,主要从事托卡马克等离子体诊断和物理实验。包括:1、诊断发展:光谱测量:10多套。辐射测量:SX-XUV、AXUV阵列。边界探针:两套,多种位型。电磁测量:整套(HT-7正在研制)。能谱阵列:HX两套,SX单道(多道在研)。HT-7U诊断初步方案和布局。 2、物理研究:杂质行为:杂质输运、涨落、再循环。约束输运:HT-6M边界OH加热、 HT-7 IBW约束改善、波波协同、壁处理前后。边界行为:湍流机制、Zonal流。粒子再循环:谱形分析、再循环机制。与壁相互作用:杂质抑制、边界条件。 ==获得荣誉== 曾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ref>[http://www.gerenjianli.com/Mingren/40/dr2gbg8ton.html 万宝年 ],名人简历网</ref>。 2016年获安徽省自然科学奖一等。 2021年8月1日,中国科学院公布202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万宝年在列<ref>[https://www.sohu.com/a/481127560_120133855 合肥4人入选中科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 ],搜狐, 2021-08-03</ref>。 ==论文专著== 发表论文超过50篇。 1) Overview of the latest HT-7 experiments , Nuclear Fusion , 2005 , vol.45 2005 p.S132-s141 2)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the Interaction of IBW and LHCD in the HT-7 tOKAMAK , Nuclear.Fusion , 2004 , vol.44,2004,p.400-405 3) Recent Progress on Steady-State High-Performance Plasma Research in the Hefei Tokamak-7 , Physics of Plasmas , 2004 , vol.11,2004,p2543-2550 4) Dynamics of runaway electrons in lower hybrid current drive plasmas in the HT-7 tokamak , Plasma Phys.Control.Fusion , 2006 , vol.48 2006 p.1489-1499 5) Measurement of the runaway electrons in the HT-7 tokamak , Review of Scientific Instruments , 2006 , vol.77 2006 p.013502-1~013502 6) Multiscale coherent structures in tokamak plasma turbulence , Physics of Plasmas , 2006 , vol.13 2006 p.102509-1~102509- 7) Measurement of Reynolds Stress and Zonal Flows in a Tokamak Using Langmuir Probe Array , Contrib.Plasma Phys , 2006 , Vol.46,No.5-6,2006 p.455-459 8) Recycling behaviour during long pulse discharges after ICRF boronization in the HT-7 tokamak , Nucl.Fusion , 2006 , vol.46,2006,p.262-271 ==参考来源== [[Category:教授]] [[Category:物理学家]]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Br 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cor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Argument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Image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Navba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TableTool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万宝年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