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6.176.21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三和镇 的原始碼
←
三和镇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三和镇'''位于江苏省[[海门市]],西接南通开发区,南临海(海门)太(太仓)汽渡,北靠中国叠石桥国际家纺城。区内沿江公路、人民西路(苏336线)、富江路、大港公路等五横四纵等九条高等级公路贯穿东西南北;进入市区唯一的内河航道--浒通河穿境而过;规划建设中的沪通铁路纵向通过。拥有得天夺厚的区位优势、通道优势、堪称长三角北冀最佳的投资宝地。三和镇现有人口32711人,28311亩耕地,人均耕地面积0.92亩,设有10个行政村,337个村民组。<ref>[https://www.163.com/dy/article/GD0PQS8605508W4F.html | 三和镇] </ref> ==全镇概况== 三和镇隶属于江苏省海门市,位于海门市西郊,东以宋季河与海门市区分界;南与海门开发区、沿江渔场、种羊场相连;北与天补镇相接;西与通州区川港镇毗邻。西至苏通大桥8公里,南距海太渡口5公里。区内沿江公路、富江路、大港公路等五横四纵九条高等级公路贯通东西南北;进入市区唯一的内河航道--浒通河穿境而过;规划建设中的宁沪铁路纵向通过。1949年设三和、滨海、三民、路南乡,1957年合并称三和乡,后改公社,1983年复乡,1994年设镇。2006年,全镇总面积36.58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30.7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31公顷。10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337个村民组,13163户,33796人。其中外来人口468人,非农人口1230人。镇村从业人员20702人。辖向荣、高北、兴隆、向民、高南、兄弟、桕生、大兴镇、岸角、洪北、自新、工农、培新、斜洪、和宏、太平、三和、社南、斗争、快乐、牛洪、近江、三南、横桥、沿江、创业、三民、志气、三圩、新沙、远征、创新、江淤33个村委会。地区生产总值15.6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6877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2.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3亿元。农业种植玉米、水稻、棉花、黄豆、赤豆、油菜等。特产薄荷、小辣椒。副业以种桑养蚕、水产养殖为主。企业有纺织、服装、皮鞋、毛条、发条、机械、轻工、印刷、化工、建筑、建材等行业。 ==历史沿革== 三和镇地处长江下游,原是一片汪洋大海。早在乾隆年间的二十年代(1736年-1756年)陆续涨出来了一大片沙滩,并命名为"裙带沙、大洪沙、玉心沙、复兴沙"。那时的裙带沙和玉心沙隶属通州管辖;复兴沙和大洪沙隶属崇明县管辖。乾隆33年(1768年)由江苏巡抚决定将以上四只沙划归海门直隶厅管辖。三和就在那时有这四只沙合组而成。当时有徐、杜、沈3家在此处开设小店,故取名三和。民国16年(1927年)夏,1957年合并属汇通区的三和、滨海、三民、路南4个小乡,建立三和乡。1958年建立三和人民公社,1983年复称三和乡,乡政府所在地上三和镇,1994年撤乡建镇,镇人民政府驻三和大港公路与南三公路交会处。全镇下辖33个村,367个村民组。2002年,全镇33个自然村合并为10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337个村民组。 '''区位优势''' 航空:西距南通机场25公里,南距上海虹桥机场90公里、上海浦东机场120公里,西距南京禄口机场200公里。 大桥:西距苏(苏州)通(南通)大桥10公里,东距崇(崇明)海(海门)大桥6公里。 水运:南距海门港6公里、上海港70公里,西距国际航运中心上海港 的辅助港南通国际集装箱码头30公里。 铁路:北距宁(南京)启(启东)铁路6公里。 公路:苏336省道横穿东西,大港一级公路纵贯南北,北距宁(南京)启(启东)高速公路6公里。镇村均由硬质黑色化道路连接。 '''项目建设''' 2008年初,三和镇党委、政府从三和项目建设的实际出发,大力实施以工业项目建设为重点,以汽车10里长廊为特色,以招商引资、项目开工、投产达效为核心,一、二、三产业项目整体推进的目标任务。在项目推进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前提下,要实现年初确定的目标,实现三和镇经济快速发展,关键就是建立一种项目建设强推进机制,实打实地抓落实,硬碰硬地抓考核。2008年三和镇形成了项目推进压力传递等三大机制:项目制包干,"晒太阳"推进,大环境承诺,做到天天交流、周周小结、半月汇总,每个党政领导挂帅一个团队,镇村干部均分到每个团队之中,比一比,赛一赛,把全体镇村干部兴奋点和聚焦点都集聚到项目为重点的经济工作上。围绕"双过半",三和镇先后召开了"双过半"推进会和服务环境年动员大会,在三和镇上下进一步形成了"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围绕项目干"的浓烈氛围,强势推进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建设、早竣工、早投产。 ==特产产业== 海门市三和镇总投资5000万元的嘉宇名人汽车广场竣工,当日进驻的北京现代、悦达起亚两个品牌的汽车销售4S店开门应客。在短短的两三年时间里,三和打造的汽车销售十里长廊先后已有19家品牌汽车销售店落户,其中4S店达到10家。汽车服务业集群正在三和镇快速崛起。海门市委、市政府从进入桥港经济时代的实际出发,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三和镇地处海门市城郊接合部,是苏通大桥接壤海门的门户,区位优势、交通优势独特,对外连接和辐射功能强,适合将汽车服务业作为特色产业来打造。2006年尼桑4S店捷足先登,并已达到尼桑品牌预期的效果,尼桑店销售直线上升,在2006年全国汽车销售缓慢的形势面前,三和镇尼桑店汽车销售增幅依然在30%以上。尼桑4S店创办成功,增强了三和镇加快发展汽车服务业的信心,也放大了三和镇集聚汽车4S店的磁性能力。随之,别克、广本、北京现代、悦达起亚、一汽丰田、斯科达、上海大众、长安福特、一汽大众等4S店相继落户。同时,江玲、标致、奇瑞等9大汽车品牌的3S店和销售店纷纷登陆三和。汽车品牌店的入驻,拉动了汽车服务的相关产业,在三和的汽车销售十里长廊中,汽车美容、汽车维修、汽车零部件销售、餐饮业快速发展。三和镇又规划启动1450亩的汽车广场,前期启动300亩。主要以汽车美容、汽车销售为主,以休闲娱乐、购物、餐饮等配套为辅。建设30个汽车4S店,一个30万平方米的汽车展示中心,项目总投资超过10亿元。11月18日,汽车广场名称通过省工商局的核准,前期工作已启动。 '''文体发展''' 境内有中新初中,中心小学各1所;中学生1029人,小学生1300人;教师148人。先后荣获"文明单位"、"百分考核优秀单位"、"科普宣传优秀单位"等荣誉称号,并成为南通大学教学实践基地。 三和镇是属革命老区,早在1927年,海门地区第一个党支部即三条桥党支部在三和地区成立(今双高村境内),由党支部书记张冠今(公开身份为三和中心小学校长)、支部成员顾焕棋、顾锦扬、杜恩露等人组成并带领三和人民开展了艰苦卓越革命斗争。 ==经济发展== 三和镇工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的花友蜂场全国有名,职工100多人。60年代办起了农具厂、农机厂、砖瓦厂等企业。80年代中期,三和镇"两条一锁"--三和镇毛条厂、三和村毛条厂和上海求精锁厂海门分厂称雄海门。88年成为第一批工业经济超亿元乡镇。1990年,有企业33家,职工2105人,工业总产值1.5亿元。200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1亿元。2006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5.4亿元。主要包括:机械五金、纺织绣品、电子材料和汽车相关产业等4大支柱产业。 2003~2007年中共流转土地7339亩,占总耕地面积的28%。全镇新增、扩建农业项目60个,实际完成投资2亿元,初步形成了以科技农业园、城郊农业园、绿色循环农业园和休闲农业园为龙头的现代农业产业群;全镇中高效作物面积达到17800亩,占总耕地面积的60%。通过观念引导、技术培训、资金扶持,围绕果品、禽畜、蔬菜、特经作物四大优势产业,做足做好绿色、无公害、有机食品三大文章,共获省无公害基地5个,总面积29000亩,无公害农产品7个,绿色食品2个,有机食品1个,农产品注册商标4个。通过扎实有效地开展动物疫病防控、抗旱防汛等工作,维护了农业生产的安全和稳定;我们切实执行农村税费制度,推行涉农收费公示制度,全镇各村取消了农业税;在实行"一事一议"筹资中,按每劳50元标准,年收取一事一议74.5万元,五年共收375.19万元,给每劳减轻负担100多元;近几年中,及时发放涉农补贴,累计兑现各类惠农资金130万元,有效地保护和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007年预计全镇可实现农业总产值1.48亿元,同比增长12.5%。通过盘活资产,整合资源等措施,发展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村营收入由2002年的31万元增加到52.5万元,增长了69%。同时,我们积极重视和发挥好专业合作组织的中介、推动作用,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9家,其中南通市"四有"合作组织1家,海门市"四有"合作组织3家,新注册合作组织6家,共吸收社员600多,带动农户5000多户,做到一村一品、一村多品,村村有特色。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2年的5218元,提高到今年的8890元,年均增长11.5 %。 工业经济提速增效。以工业集中区建设为载体,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实现工业发展速度与运行质量的同步提高。通过政府投入和市场化运作,健全并完善集中区基础设施,不断加快工业集中区建设步伐,有效地树立工业集中区品牌,提升工业集中区档次。我镇先后投入近1000万元,完成了工业集中区内道路、自来水管网、10KV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三和工业集中区于2003年被南通市政府评为示范工业集中区。同时加快投融资体制创新,积极探索投资主体多元化,先后建成了山鹰中小工业园、辉煌创业中心和扬博工业园三大区中园,为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发展前景。截止目前,工业集中区共落户企业146家,完成建设总投资18.5亿元。预计2007年全镇可实现工业经济总产值50.5亿元、实现利税4.5亿元,分别是2002年的5.4倍、5.6倍。 第三产业亮点凸显。依托我镇特有的区位优势、通道优势、人文优势,大力发展以品牌汽车销售为龙头,以汽车装饰、美容、维护、保养和汽车金融保险、零配件销售等为一体的现代汽车服务特色产业,全力打造三和服务业特色板块。汽车服务板块从无到有、目臻完善,目前,已建成尼桑、广本、别克3家汽车4S店,另有两级汽车销售点--大众、昌河、乐风等10多个品牌,人民西路汽车一条街已初具雏形。同时,进一步加大服务业特色村建设,组建行业协会,发挥协会效能。五年来,先后引导、建立健全兄弟村玻璃仪器行业协会、双高村无公害小青菜行业协会、三江村酒酿行业协会和三和村猕猴桃协会,这些协会不断完善协会职能,通过注册商标、制定行业标准,鼓励优品开发,抵制不平等竞争,从而提升了组织化、规模化程度,扩大了市场份额和在外知名度,真正把我镇的第三产业做大、做强、做出特色。2007年,我镇可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88亿元,在2002年的基础上,实现了五年翻番的目标。 建筑经济稳步发展,运行质量不断提高。2007年全镇实现建筑业总产值4.5亿元,在2002年的基础上,实现了五年翻两番。 招商引资成果丰硕。创新思路,创优环境,积极组织开展各类外出招商活动。五年来,先后引进智利、南非、澳大利亚和台湾、香港、上海、浙江、江苏等国家和地区的公司、企业来我镇投资置业,引进1000万元以上项目68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6个,总投资16.06亿元。2007年实际到帐外资1800万美元,合同利用外资2590万美元,分别是2002年的10倍、12倍。近些年,尽管用地指标日趋紧缩,但通过内部挖潜,向上争取,积极化解土地瓶颈,五年来,全镇共征用土地105棕,面积1638亩,从而为我镇的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打下了扎实基础。 财税收入稳步增长。通过拓宽"聚财、理财"思路,积极应对和消化土地出让金减少等不利因素,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强化协调力度,深入挖掘各方面增收潜力,努力做到应收尽收,确保财政收入目标的顺利完成。同时,积极培植纳税大户,全镇新增年纳税百万元以上的企业5家,镇财力和发展后劲逐步增强。2007年可实现预算内收入6806元,同比增长22.8%。 '''知名企业''' 南通恒嘉公司是该镇首家实现多元化经营的市骨干企业。总占地70亩。公司一期工程--南通恒嘉厨具有限公司占地8亩,主要从事玻璃锅盖的生产、销售,产品全部外销,年出口创汇420万美元。公司二期工程--南通恒嘉厨具有限公司与美国通用合资兴办了南通恒嘉空气过滤器有限公司。占地18亩,投资2000万元,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主要从事空气过滤器机芯和整机的生产销售,产品全部销往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06年1月份建成进入试生产。空气过滤器项目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8000万元。2005年3月,恒嘉公司又征地50亩,开工建设三期工程--高分子塑料项目,注册资本200万美元,总投资300万美元。恒嘉公司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2亿元,出口创汇2200万美元。 南通三瑛电子有限公司是生产电解电容器用电子正负极箔及铝电解电容器的专业厂家。公司一期占地12亩, 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2005年2月,三瑛电子增资1400万港币(注册资本增加1000万港币),在原有厂区规划2000万元技改投入项目,新建6000平方米厂房及辅助用房,新引进、安装8条负极箔生产线、4条正极箔生产线。二期建设全部投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8000万元。2006年3月,南通三瑛电子又在镇工业集中区征地18亩,新上一个高压箔项目,注册资本210万美元,总投资420万美元。南通三瑛电子有限公司位于东海之滨全国卫生城市--海门市境内。地处长江三角洲,濒江临海,南至海太汽渡,西临南通港,紧靠新长铁路,距南通机场仅35公里,与上海、无锡、苏州隔江相望,乘车至上海仅需2.5小时,地理位置优越,交通运输极为方便 ,生产铝电解电容器及电解电容器用正极箔和负极箔,年生产电容器一亿只生产正极箔100吨,生产负极箔400吨,各种规格齐全,技术力量雄厚,设备先进检测完善。 海门市佳宇实验仪器厂成立于1995年,地点位于东海之滨全国卫生城市-海门市境内本厂主要产品有,吸头、离心管、冷冻管、冷冻盒、离心盒、吸头盒、试管,载玻盒等各种塑料实验耗材以及玻璃制品,有机玻璃、不锈钢制品等。 '''工业''' 三和工业集中区选址于省道苏336线两侧,规划总面积5.33平方公里,可供开发土地2.1平方公里。集中区东与海门市区接壤,西至海门市城市规划控制线--大港公路往西500米,南至南海路西延段,北至十一号横河。 按照"科技含量高、投资效益好、生态环境美、示范作用强"的总体要求,以高标准配套、大生态格局、园林式厂区为原则,突出"高新技术、外向经济"两大主题。自2001年3月建区以来,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总投入2082万元:道路建设总长度8730米,总投入1920万元。其中人民西路2200米绿化,投入100万元;秀山西路1100米,投入900万元;大港公路2800米,投入600万元;创业一路800米,投入100万元;创业二路730米,投入100万元;培新路1100米,投入120万元。架设10KV电线5600米,投入102万元。铺设4寸以上自来水管6000米,投入60万元。整个园区交通便捷、地势平坦、景色秀丽、环境优美,336省道和大港一级公路纵横交汇,具有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交通优势,成为长江北岸一块投资宝地。截止2006年底,共有进区企业126家,累计投入18.5亿元,其中500-1000万元投入的企业有43家,1000-3000万元投入的企业有18家,3000-5000万元投入的企业有7家,5000万元以上投入的企业有4家。2006年全区实现销售收入213750万元,利税8597.5万元,占全镇工业利税的72.6%。 三和镇现有工业企业100多家。主要工业门类有电子铝箔、玻璃厨具、塑料玩具、床上用品、服装绣品、玻塑仪器、弹子门锁、烟火信号、五金加工、电镀化工等。工贸园区规划占地5.3平方公里,其中可供开发土地2.1平方公里。建区一年多来,已有28个企业前来洽谈投资兴业,园区已使用土地0.6平方公里。实现了路通、河通、水通、电通、邮通和土地平整其"五通一平",基础设施齐全、功能完善。园区内还规划建设中高档别墅群生活区和集商贸、娱乐、休闲为一体的商贸区,为投资者安全、愉快地赚钱和生活提供了诸多方便。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三和镇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