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5.14.23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三国荆州很重要的原因 的原始碼
←
三国荆州很重要的原因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B3DDF4" align= center| '''<big>三国荆州</big>''' |- |<center><img src=https://img.gugong.net/m00/d7/b9/869177f0b321d2a93bdd60a1aac20688_c_228_173.jpg width="285"></center> <small>[https://img.gugong.net/m00/d7/b9/869177f0b321d2a93bdd60a1aac20688_c_228_173.jpg 来自网络的图片]</small> |- | align= light| |} '''三国荆州很重要的原因'''三国刘备借荆州一借不还是耳熟能详的歇后语,刘备孙权为了争夺荆州孙刘联盟都破了。在三国历史上我们发现不知六、孙争夺荆州,几乎是各家都看上荆州了,这是为什么呢?荆州为什么这么重要呢?<ref>[https://www.gugong.net/zhongguo/sanguo/31821.html 三国荆州很重要的原因 故宫历史网] </ref> 1、荆州的面积和人口 从地图上不难发现,在东汉十三个州中,荆州的面积是比较大的一个,相较于北方的兖州、徐州,荆州土地广阔,而且坐拥人杰地灵的江汉平原,是军阀割据一方的绝佳基业。同时,荆州的人口数量也在所有州中名列前茅。据史料记载,荆州在东汉末年约有620多万人口,而袁绍曾经统治的冀州仅仅只有590万人口,陶谦的徐州就更少了,只有280万人口。 所以说,荆州占据土地面积和人口数量的双重优势,在三国乱世中,可以为诸侯们供应稳定的粮草和兵力资源。同时,荆襄之地自古多名士,也为割据一方的主公提供了人才保障。也难怪[[刘表]]会坐拥[[荆州]],而不思进取以图天下了。 2、荆州占据长江上游水路 我们知道,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很多个南方的割据政权,例如孙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等等,都是依靠着长江天险进行防御。滚滚长江,虎踞龙盘,在冷兵器时代的确是一个绝佳的天然屏障。可是,这个屏障并非没有弱点。假如有人能够占据长江上游的荆州,就可以顺江而下,轻松的攻入江南政权的腹地。 于是,荆州就必然成为了江南政权和北方政权对抗的关键。北方政权夺得荆州,就能够顺水而下的进攻江南;南方政权夺得荆州,则可以牢固的树立起长江屏障,依靠天险进行防御。正是因为荆州占据着长江的上游水路,所以才变得如此重要。因此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孙权不惜一切代价也要从刘备手中夺回荆州,不是他想破坏同盟关系,而是荆州把控着江南防御的命门,他的东吴若想长久,就必须占有荆州。 3、荆州扼守着襄阳通道,是兵家必争之地 荆州还有一个重要之处,那就是它占据着从中原南下的一条重要路径——襄阳通道。我们知道,中国之所以可以分为北方和南方,就是因为在中间位置有一条天然的分界线:秦岭山脉——大别山山脉——淮河。由于这条分界线都是由险要的山川组成,对于冷兵器时代的军事战争来说,是一条天然的防御屏障。而在这条分界线上,只有一个口子,那就是襄阳。 从地形图可以看出,[[襄阳]]的西边是秦岭山脉,东边是大别山山脉,两座大山像在此处打开了一座大门,贯通南北,连接起了南阳盆地和江汉平原,其战略意义不言而喻。自古以来,北方政权想要南下,襄阳是必经之地,无法绕开。例如蒙古进攻南宋时最先攻打襄阳;还有隋朝南下伐陈,也是先占有了襄阳,顺江流之下,进而统一了南方。 可见,襄阳是兵家必争之地,而坐拥襄阳的荆州自然也成为了首当其冲的战略要地。<ref>[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37933485693665554&wfr=spider&for=pc 三国荆州的地理位置究竟多重要,明白这四个特殊性才恍然大悟 作者 三国之涿鹿] </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632 漢及三國文化史]]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三国荆州很重要的原因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