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89.30.19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三清山世界地质公园 的原始碼
←
三清山世界地质公园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三清山世界地质公园.jpeg|有框|右|<big></big>[http://www.sqsdzgy.com/gygk_files/g_img2.jpg 原图链接][http://www.sqsdzgy.com/gygk.asp 来自 三清山地质公园 的图片]]] '''三清山世界地质公园'''三清山位于中国[[江西省]][[上饶|上饶市]]玉山县与德兴市交界处,距玉山县城50公里,距上饶市78公里。三清山为 怀玉山脉主峰,因玉京、 玉虚、玉华“三峰峻拔、如三清列坐其巅”而得其名。 三清山地质公园是中国东南部的一座以中生代花岗岩和 元古代- 古生代地层为主组成的具有丰富 地质遗迹与独特地质地貌现象的自然地理区域。位处扬子与华夏古板块结合带和 欧亚大陆板块东南部与 太平洋板块活动地带。 ==概况== 该地质公园犹如一部[[地球科学]]的巨着,她记录了地球十亿年演化发展历史,遗存有沉积学、地层学、古生物学<ref>[https://www.sohu.com/a/129841766_162758 中国古生物学十大进展首次发布] ,搜狐,2017-03-23</ref>、岩石学、大地构造学、地球动力学、地貌学等多学科价值的珍贵地质遗迹;保存了具有两亿多年演化更替历史的珍稀生物群落,是一个原生态的生物乐园;拥有类型齐全、特征典型、分布集中的花岗岩微地貌现象,花岗岩地貌与生态、气象的巧妙融合并以奇特的景观形式,展示了杰出的自然美,是[[花岗岩]]地质地貌学的一座天然博物馆、也是世界花岗岩山岳峰林景观的典型代表;一千多年人与自然共同发展的历史,又给公园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特别是其中按照中国道学“天人合一”思想创建的古建筑遗址景观,被誉为中国道教古建筑的露天博物馆。三清山,是大自然留给人类的宝贵[[遗产]]。三清山地质公园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一千多年历史的典型范例,也是中国政府建立的一个保护自然、保护环境、弘扬文化、传播科学的大型国家地质公园。 ===公园面积=== 三清山地质公园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西省上饶市境内。总面积为229.5km2,为了保护[[公园]]环境与地质遗迹景观,在公园的外围设置了168.5 km2的缓冲区。 ===地形地貌=== 三清山地质公园位于怀玉山脉的腹地,山脉呈NE-SW走向,绵延300余千米,[[植被]]非常繁茂,是一条美丽的绿色山链。公园区域为怀玉山脉主峰地段,也是最美的一个山体,由于花岗岩断块的急剧上升,也因湿润的气候和节理高度发育的花岗岩受流水深深切割,它形成了峻峭的山地地形。公园中部以构造侵蚀花岗岩中山峰林地形为主,海拔一般在800~1000米以上,山体东、南、西三面陡峻而北面较缓,总的坡度是在水平距离5公里内从山脚200米高度上升至玉京峰的1819.9米。公园边部为低山与[[丘陵]]地形,在沟谷下游和山间洼地发育有少量堆积地形。地貌类型总体是以花岗岩体为中心的山岳地貌。 ==气候、水文与水资源== 公园属于中亚热带东部季风型气候区,由于受[[海拔]]高程影响,具有山地小气候变化特点。一年四季分明,夏季凉爽、湿度大,冬季漫长。公园全年平均气温为10.9℃,夏季最高气温为33℃,冬季最低气温为-16.0℃。雨量丰沛,年平均降雨1857.7mm,年平均蒸发量为1331.6mm。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2%。 公园水系,分别属于长江流域中游鄱阳湖水系信江流域和钱塘江流域。南部水系主要汇入信江与乐安江后注入[[鄱阳湖]],北部水系汇入钱塘江后注入东海。地表水以沟谷溪流水网为主,季节性变化明显,雨季水源丰沛,旱季水源不足。 ===土壤=== 公园内山体风化壳不发育,[[土壤]]稀薄,区域的地带性土壤为红壤,随着海拔高度上升,依次分布着山地红壤(400 m以下)、山地黄红壤(400~600 m)、山地黄壤(600~1400 m)、山地黄棕壤(1400~1750 m)和山地草甸土(1750 m以上)。在低海拔村落附近,分布有一定面积的水稻土。 ===植被=== 公园植被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东部常绿阔叶林亚区域、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植物区系属泛北极植物区、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的华东地区。植被以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针叶林、竹林等为主,植被垂直分带现象明显。其中阔叶林主要有青冈类、[[水丝梨]]、[[木荷]]、杜英、枫香和杜鹃类等,针叶林在中山以华东黄杉、台湾松为主要优势种,低山则以马尾松占优势。 ===交通=== 公园距上饶市90公里,现有[[交通]]主要由浙赣铁路干线、320国道、311高速、205国道、206国道、皖赣铁路、九景婺高速等共同组成“井”字型的外部陆路交通网,园区内有旅游专线公路,并可通过衢州、[[武夷山]]、南昌航空港通达国内外。2012年,公园外部的上饶市正在建设快速交通系统,包括机场、2条高速铁路、3条高速公路正在建设施工中,将成为快速交通枢纽;公园连接外部快速交通枢纽的旅游专用便捷交通系统也在改扩建,将为世界各地游客进出公园提供快速、便捷的交通网络。 ===人文历史=== 公园已知有1600多年的人文历史。在[[古代]],为着名宗教(道教)活动中心。1984年成立上饶地区三清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公园区域归上饶行署统一管理、并实施统一规划利用。1985年被批准为江西省第一批重点风景名胜区,归省保护管理。1988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开始纳入国家保护管理;2005年9月,为加强地质遗迹景观保护利用列入国家地质公园<ref>[https://www.sohu.com/a/312448141_120051022 国家地质公园从地学角度,可以分为12种类型],搜狐,2019-05-07 </ref>、2006年1月列入中国[[自然遗产]],2008年7月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进一步加强了对公园区域的自然遗产、自然景观、生态环境等全面、系统、严格、规范的保护管理与科学规划。 ===社区与人口=== 公园社区有2个乡镇、15个行政村,2012年总人口为16167人,包含有[[汉族]]和[[畲族]]。人口分布相对集中,并主要分布在公园边部的山间谷地、河流边岸及公路沿线地带,公园核心区无常住居民。社区事务(包括社会公共管理、产业与经济发展等)由公园管委会领导和直接管理。 ===产业与经济=== 公园建设之前,社区居民以传统[[农业]]与林产品为生,长期自我生产、自己消费。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旅游业以来,逐步向旅游服务业转型,在社区保留有传统生态农林业和生态养殖业。公园经济来源主要为门票收入、税收收入和提供各类[[旅游]]服务、公园土特产品销售等带来的经济收入。 ==视频== ===<center> 三清山世界地质公园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世界地质公园 三清山</center> <center>{{#iDisplay:c0186w0vbko|560|390|qq}}</center> <center>三清山世界地质公园</center> <center>{{#iDisplay:n0319gum711|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990 遊藝及休閒活動總論]]
返回「
三清山世界地质公园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