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3.211.13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三港雨蛙 的原始碼
←
三港雨蛙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三港雨蛙</big> ''' |- |[[File:三港雨蛙1.jpg|缩略图|居中|[https://ss1.bdstatic.com/70cFuXSh_Q1YnxGkpoWK1HF6hhy/it/u=1091232161,3411724210&fm=26&gp=0.jpg 原图链接]]]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三港雨蛙 拉丁学名:Hyla sanchiangensis 别 名:小姑鲁门、雨鬼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 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两栖纲]] 目:[[无尾目]] 亚 目:[[前凹型亚目]] 科:[[雨蛙科]] 属:[[雨蛙属]] 种:[[三港雨蛙]] 亚 种:无 命名者及年代:Pope,1929 保护级别:无危(LC) IUCN标准 英文名称:Sanchiang Tree Toad |} 三港雨蛙(学名:Hyla sanchiangensis)是雨蛙科、雨蛙属的两栖动物,中国特有种。头宽略大于头长;吻棱明显;吻端、颊部平直向下;鼓膜圆;舌圆厚;犁骨齿两小团。指端有吸盘和马蹄形边缘沟;指基部具微蹼。后肢长,前伸贴体时胫酣关节达眼;趾端与指端同;蹼发达,几乎为全蹼;关节下瘤小而清晰,蹠部有成行小疣;内蹠突卵圆形,无外蹠突。背面皮肤光滑;颞褶细,其上无疣粒;内附褶棱起。生活时背面黄绿色,体侧前段棕色,体侧后段、股前后及腹面浅黄色;头侧眼前下方至口角有一块不规则的灰白斑;手、附、足棕色,内侧指、趾白色。 三港雨蛙生活在海拔500-1560米山区稻田及其附近。白天多在土石缝穴内或篱笆竹筒内,晚上出来活动在田边土埂上,枯叶上或篱笆上。雨前雨后的夜晚,鸣声特多;捕食直翅目、等翅目、鳞翅目、鞘翅目、膜翅目等昆虫。蝌蚪多分散栖于水底,受惊扰后潜入稀泥之中或逃逸到隐蔽处。分布于中国贵州、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福建、广东、广西。(概述图参考来源: )<ref>[http://www.iplant.cn/info/%C8%FD%B8%DB%D3%EA%CD%DC 三港雨蛙], 植物智, 2020-01-18</ref> ==三港雨蛙形态特征== 成体 三港雨蛙(5张) 雄蛙体长33毫米,雌蛙体长35毫米左右。头宽略大于头长;吻短圆而较高,吻棱明显;吻端、颊部平直向下;鼻孔近于吻端上方;鼓膜圆;舌圆厚,后端微有缺刻;犁骨齿两小团。 指端有吸盘和马蹄形边缘沟,第三指吸盘与鼓膜几乎相等;第二、第四指几乎等长,第一指短小;指基部具微蹼,外侧2指间蹼较发达;第四指关节下瘤成对或不显著,掌部小疣多。后肢长,前伸贴体时胫酣关节达眼,左、右跟部相重叠,足比胫短;趾端与指端同,趾吸盘较小;蹼发达,几乎为全蹼;关节下瘤小而清晰,蹠部有成行小疣;内蹠突卵圆形,无外蹠突。 背面皮肤光滑;颞褶细,其上无疣粒;内附褶棱起。胸、腹及股腹面密布颗粒疣,咽喉部较少。 生活时背面黄绿色,体侧前段棕色,体侧后段、股前后及腹面浅黄色;一条深棕色细线纹由吻端至体侧后端,另有一条细线纹从眼后鼓膜下方与前者平行,在肩部不相会合;头侧眼前下方至口角有一块不规则的灰白斑,上臂、前臂及胫外侧均有细线纹;腋部、臂部、体侧后段及股前后方、胫内侧都有不同数目的大小黑圆斑(胫内侧斑点不特别小),体侧前段绝无斑点(而中国雨蛙则有黑斑点),仅个别标本时部有斑点;手、附、足棕色,内侧指、趾白色。 ===第二性征=== 雄蛙第一指背面婚垫深棕色;咽喉部色深、皮肤松弛,有单咽下外声囊;有雄性线。 ===卵=== 剖视雌蛙有成熟卵,卵径1.2毫米左右;动物极深棕色,植物极浅黄色。 ===蝌蚪=== 第29-39期蝌蚪全长平均31.4毫米,头体长为11.3毫米,尾长为头体长的177.8%左右。体形与中国雨蛙不易区分,但颜色不同。背、腹面均为灰绿色,自吻端开始向两侧各有一条黄色纵纹,经眼、体背至尾肌前段上方,逐渐消失,整个尾肌下方也有黄色纵纹(大蝌蚪浅色线纹不甚清晰),尾肌浅色纹之间色深,尾鳍上有少许细斑。体肥硕,尾弱,尾鳍高,上尾鳍从背中部开始,尾末端细尖。眼位于头两极侧;出水孔位左侧,无游离管;肛孔斜开于尾肌右侧。上唇中央无乳突,唇乳突2排呈参差排列,口角处副突多,唇齿式为Ⅰ∶1+1/Ⅲ,屏齿行长。 ==三港雨蛙生活习性== 三港雨蛙生活在海拔500-1560米山区稻田及其附近。白天多在土石缝穴内或篱笆竹筒内,晚上出来活动在田边土埂上,枯叶上或篱笆上。雨前雨后的夜晚,鸣声特多;鸣叫时前肢直立,发出“格阿、格阿”的鸣叫声,声音低而缓慢;先是一个鸣1-2声,随之四周也跟着大叫起来,若略受惊扰后鸣声就停止,稍静一会儿,又重新开始。三港雨蛙捕食直翅目、等翅目、鳞翅目、鞘翅目、膜翅目等昆虫。蝌蚪多分散栖于水底,受惊扰后潜入稀泥之中或逃逸到隐蔽处。 ==三港雨蛙分布范围== 三港雨蛙是中国特有种 ,分布于中国贵州(雷山)、安徽(歉县、祁门、休宁、黄山、贵池、青阳、石台、径县、九华山、霍山等)、浙江(龙泉、开化、景宁、庆元)、江西(井冈山)、湖北(通山)、湖南(宜章、新宁、江永)、福建(武夷山、建阳、邵武、德化)、广东(连州)、广西(金秀大瑶山、龙胜、紫荆山)。 三港雨蛙分布图 ==三港雨蛙繁殖方式== 繁殖季节为4-5月,此时三港雨蛙比较集中在稻田附近。据陈壁辉主编(1991)记载,中国安徽的雌蛙产卵800粒左右;又据蔡明章(1979)记载,中国福建的雌蛙产卵986-1350粒。4月中曾在中国湖南宜章县采到全长15毫米的蝌蚪,6月中旬采到全长40毫米之蝌蚪和体长15毫米的幼蛙,但未见到卵群。 ==三港雨蛙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9年 ver 3.1——无危(LC)。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04年 ver 3.1——无危(LC)。 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三港雨蛙主要价值== 三港雨蛙有益系数达93.33%,能有效地吞食白蚁,叶甲虫、金龟子、蚁类以及高杆作物上的多种害虫,在防治农林虫害上有一定作用。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380 动物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三港雨蛙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