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5.195.15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三道弯 的原始碼
←
三道弯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三道弯</big> ''' |- | [[File:800 (4)3546788097654.jpg|缩略图|居中|[https://pic.baike.soso.com/ugc/baikepic2/2386/20160715232735-612458013.jpg/800 原图链接][https://baike.sogou.com/PicBooklet.v?relateImageGroupIds=&lemmaId=8445322&now=https%3A%2F%2Fpic.baike.soso.com%2Fugc%2Fbaikepic2%2F2386%2F20160715232735-612458013.jpg%2F800&type=1#simple_0 来自搜狗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三道弯''',特指在舞蹈动作中的头和胸,腰和臀,胯和腿以逆反向度呈S状的形态;广义上讲,“三道弯”是东方各民族舞蹈的典型姿态之一。 ==简介== 中文名:三道弯 适用领域范围:表演、舞蹈 表达式:舞姿造型 应用学科:文化艺术 ==基本内容== “三道弯”,特指在 舞蹈动作中的头和胸,腰和臀,胯和腿以逆反向度呈S状的形态;广义上讲,“三道弯”是东方各 民族舞蹈的典型姿态之一。 从地域的角度来讲,位于 东亚地区的[[中国]] 文化圈内东西南北各文化板块的 民间舞蹈汇成了很多种舞姿的“三道弯”。山东的 胶州秧歌、 陕北秧歌、 东北秧歌、 安徽花鼓灯、 云南花灯广为人知;西部的 [[弦子]]、[[敦煌乐舞]]历史悠久;东北部的 [[满族舞蹈]]、 [[朝鲜舞蹈]]特色鲜明,呈现出纷繁的“三道弯”舞姿造型。 在中国的各民族的舞蹈中,汉族有其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舞蹈——秧歌。由此,“扭”在 汉族舞蹈中处处皆是,一个扭字,把 汉族民间舞蹈形象地勾勒出来。各种各样的扭,各个地方的扭,都有所不同。 胶州秧歌是要调动全身各部位“扭、拧、韧、碾”循环往复,动作连绵不断,富有激情,这形成了流动中的特有的“三道弯”。东北秧歌强调扭得“活”,扭得“浪”,扭出味道来。河北秧歌则有“扭”多于“跳”的特点。 海阳秧歌注重的是“扭中摆”。 陕北秧歌“扭”是关键。安徽花鼓灯舞蹈中,“三道弯”是它的亮相招式,无论是“ 风摆柳”、“三点头”还是“单背巾”、“凤凰单展翅”,都呈挺拔向上的曲线造型。云南花灯“岁得团”中出现的三道弯是将腰胯扭得大而灵活。这么多种“扭”的姿态,把汉族人民大气的舞蹈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 藏族舞蹈舞姿秀美,也呈“三道弯”体态。比如,“ 弦子舞”的突出特点是流畅、圆润、 舒展。膝部既松驰又有控制的微颤是其动作核心,上身与 胯部轻微连续的逆向横移,加上头部的配合,形成的内在微妙的晃动,使得女性的律动美在这种舞蹈中发挥得恰到好处。 朝鲜族的舞蹈主要是“手足同时运动。”其中“轮回舞”的动作有“扭与拧”、“前后翻”、“左右旋转”等,这种手臂与身体形成的三道弯进而发展为太极形和螺旋形的舞姿。 满族的舞蹈风格具体体现在:“腰身扭 曲三道弯,托耳 奔马拉弓箭,摸鬓托肋单举手,举额 齐眉有曲线。”满族舞蹈的胯部动作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通过头、胸、颈和腿部与胯部的呼应,使身体呈现优美的S型。 以上这些 中国民间舞蹈的基本形态可以追溯到汉代。汉代的乐舞画像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尤其在刻画人物形态上普遍采用夸张手法把 舞妓腰部描绘得细如束丝、软若柔枝。不但显示出舞者身形的秀美,还将汉代舞蹈“翘袖撅臀”、“纤腰长袖”形成的“三道弯”形态惟妙惟肖地刻画出来。汉代歌舞对舞者自身的素质要求较高,比如西汉名舞人 赵飞燕,她腰肢纤细、身轻如燕,能够在 方寸之地任意变幻造型,创造出美轮美奂的“三道弯”舞姿。在 中国舞蹈发展过程中, 唐代舞蹈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的舞姿造型本身具有天然的 S型曲线,形成了直角三道弯和圆曲三道弯等诸般造型。舞者的身体形态都是 丰乳、 细腰、冲身、出胯、歪头的“三道弯”。 以上是中国文化圈内的一些舞蹈脉络及特征。以下介绍一些其它国家影响较大的民族舞蹈。 埃及是东方舞的发源地,具有特殊的舞蹈 肢体语言, 埃及舞蹈的胯部扭动技巧既表现出女性的妖媚又体现出女性的健美,由此冲破了地域界线,在亚、非、欧三大洲舞坛被普遍仿效。 阿拉伯文化圈的 土耳其舞蹈以高原民族风格为主,同时融合了西方舞蹈特点而形成了自己的韵味,如“奇弗泰·泰而利舞蹈”是以扭动胯部和抖动肩胸为主要特征的。由于扭动胯部要牵扯到腹部,所以土耳其舞又称为“ 肚皮舞”。 [[印度尼西亚]]的 巴厘舞是被誉为“东方希腊”的 巴厘岛的传统舞。巴厘舞刻意追求 曲线美,讲究“三道弯”。它有代表身体造型的术语,说明技艺、律动的术语,表达音乐变奏的术语和8种表情术语。巴厘舞中腰肢、脚步、眼神的变换十分讲求曲线造型或要严格遵循“8”字波动的语汇。如代表身体造型的术语叫“阿根姆”,它是舞蹈中的基本姿态,相当于芭蕾中的“阿拉贝斯”。巴厘舞最基本的动律特点就是身体各部分——躯干、胳膊、腿、头、眼、手等需要沿着弧线成S型路线运动,形成各种“三道弯”。 印度舞蹈是对世界舞蹈产生较大影响的舞种。受佛教的影响,印度舞蹈中许多造型姿态中的手势都表达一定的宗教含意,各式各样的三道弯姿态均来自于手势,舞蹈的主要语汇就是手势,如“卡拉那”术语是指手、脚、身体并用的舞蹈姿态。各种手势的运用在舞蹈中转换成多种舞姿的三道弯造型。 受到 印度舞影响的[[泰国]]、[[柬埔寨]]、[[缅甸]]、[[老挝]]各国的舞姿与[[印度舞]]大同小异,尤其是泰国与柬埔寨两国,由于历史上曾互为宗属,他们的传统舞中有许多相似之处。缅甸的 罗舞也受到了 印度文化的直接影响,这种舞蹈主要用丰富的手语动作表现生动的舞姿造型,它注重腰腿的柔软,“三道弯”的线条圆润而流畅。 [[康提舞]]是[[斯里兰卡]]传统并具代表性的舞蹈,由于这种舞蹈的表演内容大都取材于和动物有关的 神话故事,所以这种舞蹈的动作蕴含野性,讲究气势。由于要模仿各种动物的形态, 康提舞中手的造型变换十分灵活,各种动作随着手臂的伸缩在人体 自然美的基础上变化为多种姿态。康提舞中,手的造型基本是虎口张开的掌式,手掌不断翻动,手臂保持在与前胸水平的位置上,同时大量运用腰部与胸部的联合律动,头部还要随着身体的韵律而晃动。并且,眼睛始终要随着手的运动而转动,身体的重心向下,舞蹈中人体呈现出由下至上产生的律动状态,从而形成了有别于他国的“三道弯”特色。 以上讲到的各国各民族的舞蹈都独具特色,这些舞蹈相互之间的审美理念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异。但是,就“三道弯”而言,东方舞蹈中将头部、身躯与四肢组合统一为S型的姿态,构成了这些舞蹈中最自然最基本的造型。 奇妙的“三道弯”,神秘的“三道弯”,魅力无穷、异彩纷呈的“三道弯”。它来自山峦的逶迤,来自水波的涟漪,来自 云中雾里的龙蛇,来自摇曳婆娑的 花影,来自 弯弯的月亮,来自回旋的清风,来自源远流长的 东方文化审美 心理定势,来自 亚细亚大地的生态地貌……当然,它更来自于 婀娜多姿的女性体态本身。 <ref>[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filename=YSJY200506081&dbcode=CJFQ&dbname=CJFD2005 三道弯]中国知网</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914 舞蹈音樂]]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三道弯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