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7.169.56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上奉镇 的原始碼
←
上奉镇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上奉镇'''地处赣西北部,东经114°34'19"~114°46'05",北纬28°41'41"~28°47' 31"。修水县东南边陲,东抵奉新县[[柳溪乡]]、宜丰县潭山镇,西南毗铜鼓县[[带溪乡]],北连[[何市镇]]、东北接[[黄港镇]],总面积126.54平方千米。辖观前、麻洞、石街、山背、湖山、沙洲、石坪7个村和1个茶场、2个林场、1个居民社区。有99个村民小组,229个自然村,18000余人。镇政府驻观前集镇,西北距县政府驻地50千米。上奉镇有近3万亩肥沃的耕地和14万亩山林。风光秀丽、特产丰富、素有"修水粮仓"之称。<ref>[https://www.163.com/dy/article/GD0PQS8605508W4F.html | 上奉镇] </ref> ==乡镇简介== 上奉镇地处赣西北的修水县东南边陲,总地域面积126.54平方千米,人口1.8万人,其所辖乡村有:上奉街居委会、石街村、山背村、石坪村、沙洲村、湖山村、观前村、麻洞村等。上奉镇有近3万亩肥沃的耕地和14万亩山林。风光秀丽、特产丰富、素有"修水粮仓"之称。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经济飞速发展,乡镇企业发展迅速。上奉板鸭厂、铅笔厂、林化厂、茶叶精制厂、地板厂等乡镇企业所生产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有的已出口东南亚、欧洲,有的在国内市场享有盛誉。该镇交通便利,新铺设的油路可直达武汉、南昌、九江等城市,电力资源丰富、电信系统、金融系统可为客商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上奉镇特产丰富,主产粮食,豆腐,艾米果,上奉"米酒",肉,鬼辣椒等。 '''集镇情况''' 按照"加强村镇建设,转变乡村面貌"的工作思路,制定了"一河两岸、三纵三横"的可控性集镇规划,集镇地域达0.56平方公里,通过积极鼓励和引导群众到中心村和集镇落户,聚集人气,采取镇村联动模式,将集镇的整治提升与中心村建设有机结合,与易地扶贫安置相结合。目前整个集镇的路网、绿化、亮化工程得到落实,新区规划的计生办、财政所、邮政所已相继投入使用,2018年,继续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基本建成"的思路,集镇山背文化广场、中心幼儿园、公租房已建成使用,集镇绿化、亮化全面完成;卫生院、中心小学建设完成规划设计,教育均衡化建设全面启动集镇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新区服务功能不断在提升。 '''民生情况''' 政府持续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建成的项目有:投资3000万元的9.8公里修铜线改造项目;投资1200万元的观溪景观河堤建设项目;投资200万元的中心幼儿园建设项目;投资360万元的环镇公路提升改造项目;投资120万元的山背文化广场建设项目;投资120万元的集镇路网建设项目;投资220万元的麻洞、观前、沙洲村部建设项目;投资650万元的观溪大桥建设项目;投资1000万元的沙洲、湖山、山背农业综合开发及标准粮田改造项目;投资160万元的沙洲炉坊桥建设项目⑪投资270万的环镇公路改造项目;⑫投资400万的新农村建设项目;⑬投资80万的麻洞、湖山村级卫生所投入使用;⑭全面启动农村生活垃圾无公害处理,投资60万新建焚烧炉一座。 ==历史文化== 上奉镇是一文明古镇,人类活动可追溯到距今约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境内的"跑马岭"被历史学家命名为"山背文化遗址",现时常出土的文物为各博物馆所收藏。"山背文化遗址"距修水县城约36公里,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长江中下游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修水的山背文化、广东曲江的石峡文化、福建闽江的昙石山文化为东南地区三种有代表性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1961年1月-9月,江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考古鉴定工作组在修水县山背地域发现43处古文化遗址,并选择跑马岭、杨家坪及养鸭场三处遗址进行试掘,揭露面积200平方米。调查和试掘共获480件石器。山背文化从石器方面来看,总的特点是磨制精细、体大身长、浑厚粗壮、别具一格,种类有石锛、石斧、石镞、石铲、石凿、石球等,而以段石锛、石斧、石刀为代表。石镞也是当时原始人类一种重要的生产工具和武器,其数量仅次于段石锛。石刀有无孔和有孔之别,其形状以半月形居多。出土的陶器有夹粗砂陶和泥质红陶,夹粗砂陶和泥质灰陶及黑陶三种陶器,以夹砂红陶最多,其小有羼粗砂和细砂之别,而以夹粗砂陶为常见。 山背发现的43处遗址,基本上可以分为二类,第一类是下层红砂陶文化,上层为印纹硬陶遗址。已发掘的跑马岭,上层印纹硬陶的堆积几乎都已冲刷殆尽。第二类是单纯的印纹硬陶遗址,普遍保存不好。两类遗址中的第一类比较多。这类所谓印纹硬陶遗址从采集的器皿的几何印纹来看,实际就是商代吴城文化。山背地区这种下层的新石器晚期文化,上层有商代吴城文化的堆积情况,与江西其它地区发掘的情况大体一致。发掘证实,山背跑马岭文化遗址系公元前2800多年前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它是长江中下游和鄱阳湖地区一种以段石锛和红砂陶为主要特征的文化遗存。专家提出将赣鄱地区以段石锛和红砂陶为主要特征的文化单独命名为"山背文化"。1978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鉴定后,认可了这一命名。山背文化遗址于1987年12月由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背遗址",包括跑马岭、杨家坪等43处遗址。上层为商代遗址,下层为新晚遗址。经六十年代初期发掘,获得了大批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并发现了原始人类的居住遗址。 原始社会考古表明,九江的先民们早在中石器时代就在这里劳动、生息、繁衍。进入新石器时代,他们已经较熟练地掌握了制陶技术。新石器时代早期,陶制品就与江西万年仙人洞出土的陶品有相似之处。随后既有自身文化的发展规律,又受邻近各省文化的相互影响。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山背遗址下层那种以有段石锛和夹砂红陶为主要特征文化遗存,广泛地分布在鄱阳湖滨和赣江中下游地区,有人称这种文化为"山背文化"。 自古修水节庆日繁多,有夏历元旦、立春日、元宵、清明、立夏、端午、中秋、重阳、除夕等。在上奉镇,婴儿出生第三天,其外祖母家要送衣、被、鞋、袜和一钵糖炒芝麻,四大碗菜肴(豆干、鱼、大肉等)及桂圆、红枣、荔枝,有的请亲友吃"满月酒"或"周岁酒",以保吉祥平安。寿庆从五十或六十开始。五十曰"年过半百",六十曰"花甲",七十曰"古稀",八十、九十曰"耄耋",百岁称之"颐期"。改革开放,以人为本,百岁老人已不算稀奇。 此外,地处赣西北边陲之修水县其饮茶之风较盛,且喜嚼茶叶。红茶外销,绿茶自饮之。"赣北珍品"之称的修水泡茶,其什锦茶佐料有茶叶、菊花、芝麻、黄豆、萝卜丁、茶芎、姜丝、黄蕊芽、柑橘皮、花椒等,用以贵客啜食。上奉是一个非常好客的地方,每当有客人到家中做客是,上奉人便会拿出自家酿制的谷酒或水酒来招待客人。 ==经济发展== 上奉镇四面环山,其主要居民点分布于山间的低洼盆地地带,属于亚热带季风季候,夏季高温多雨,适宜水稻的种植,处于长江支流修水流域,水系十分发达,河流较多,而且当地人在农田附近修筑了很多水泥的沟渠,以供伏旱等干旱时期农田灌溉之用。因此,当地的自然条件还是十分适宜农业的发展。上奉镇自然资源优越,地方特产丰富,向为修水产粮大镇。多年来,虽然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当地群众普遍认为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时代相比已显后劲不足,其根源在于群众观念滞后,满足现状,不思进取,尤以智力投资意识淡薄,尊师重教氛围不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上奉镇创新扶贫方式,变"输血"为造血,充分利用农民夜校等载体,通过举办知识讲座,建立培训基地等方式,让贫困户掌握1-2门实用技术,达到在自己的骨头上长肉。针对一些困难群众有致富技能,缺乏启动资金的情况,该镇在干部中开展"农民贷款,干部担保"结对帮扶活动。 2008年,上奉镇围绕"推进农业产业化、城镇特色化、信息便捷化、工作经常化、社会和谐化"目标,全力实施"十、百、千、万工程"。培育10家投资超50万元的民营企业;新增水利设施10处;努力培养年收入超10万元的致富标兵10名;全力为民办好十件实事。确保财政收入超100万元;搞好"民生工程"建设,完成100余名五保老人集中供养,为全镇500名困难群众落实好低保生活待遇;完成集镇基础设施投资100万元;培养党员小康致富示范户100个;发展特色产业,创办15个茶叶、毛竹、果业、蚕桑百亩示范基地。 上奉镇完成招商引资超千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千万元;实现全镇5000人劳务输出劳务报酬超5000万元;为2000名学生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确保优质商品粮超千万斤。完成4万亩速生丰产林的山林流转,新建1万亩速生丰产林;高标准管护好1万亩公益林;搞好6万亩工业原料林的山林流转;确保1.6万人全面享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惠农政策;完成1万平方米"巴西菇"试种;大力推进畜牧生产,新增100头以上养殖大户50户,力争建设1万头畜牧小区一个;通过三年努力,实现毛竹、茶叶两产业面积超过1万亩。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上奉镇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