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5.82.5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上海市农学会 的原始碼
←
上海市农学会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center><img src=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025/587d2f65e77548a1b4e77fffe7a789c9.jpe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news.sohu.com/a/271283723_670459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small> |} '''上海市农学会'''是1896年冬由罗振玉、蒋黼、徐树兰、朱祖荣等发起,在[[上海]]组织成立的学会,又名“务农会”,是[[戊戌变法]]期间维新派倡导农学<ref>[https://learning.sohu.com/a/521880979_121202232 农学包括哪些专业?],搜狐,2022-02-10 </ref>的团体。 ==协会建设== 制定了《农学会章》,提出了“采用西法,兴天地自然之利,植国家富强之源”的宗旨,并提出一系列主张:讲求农事,广树艺,兴畜牧,究新法,浚利源;翻译欧美日本各种农书、农报,“俾中国士夫咸知以化学考地质,改[[土壤]],求光热,以机器资灌溉,精制造之法之理”;“俟树艺畜牧渐着成效,即设厂[[制造]]”,以广‘利源,等等。并准备筹款在江浙一带试办,辨别土宜,酌购外洋机器农具。 该会设立农务学堂,创办《农学报》,“专译各国农务诸报,及本会开办后一切情形”。御史曾宗彦向清政府奏称:是会“兼采中西各法,以树艺畜牧倡导海内,在兴利之中较有实际”,但行一年,功力有限,亟须激励。总署采纳其言,请予保护并给予[[专利]]权。1898年6月,附设东文学社,培养[[翻译]]人才。1900年因经费支绌而解散。 ==相关资讯== ===科技社团史话丨“兴农学”思潮下诞生的我国最早的农业学术团体——上海农学会=== 1896年,罗振玉等人在上海创立了我国最早的[[农业]]学术团体——上海农学会,它作为戊戌变法的产物,是少数几个在变法失败后保存下来的学会之一。 122年前的农历七月初一,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杂志]]《时务报》在上海创刊。作为《时务报》创办人之一的汪康年,在三个月后收到了一封来信…… 正是由于这封来信,间接的助力了上海农学会及《农学报》的创立。从而揭开了我国近代农业改进的序幕。 “无巧不成书,学会始建成” 这封信来自罗振玉,他在信中除了表达对汪康年办刊的钦佩之意,还与蒋伯斧一起寻求汪康年的[[帮助]],发展农学。 半个月以后,朱祖荣也找到汪康年,提出“拟倡兴农学会”的[[设想]]。与此同时,徐树兰也因“兴农学”想法求助于汪康年。在这种巧妙的契机下,1896年,四人在上海筹创了我国最早的农业学术团体——上海农学会(又称务农会)。 “内忧外患始反思,创立学会以发展” 当时的中国,外有[[帝国主义]]的步步紧逼,内有固步自封且日渐衰落的清政府。 面对逐步加深的[[民族]]危机,许多有识之士开始反思,他们认为科学技术的落后是造成国力衰退的根本原因之一。 而其中,农业尤其落后。上海农学会创立之前,罗振玉等人便在汪康年的积极配合下,将“公启”[[发表]]在《时务报》上,进行宣传。 刊发不到一个月,便收到各地人士的赞成及献言献策。加之,他倡导“以农立国”,并认为农业是中国的“立邦之本”。 “只有农业教育的发展,才能有农业[[科学技术]]的普及,农业科学要变为生产力,首先要使农民掌握农业科学技术。” 在他这种超前的思想及各界人士的支持下,1896年,上海农学会成立。 1897年,《农学报》创刊。直到戊戌政变之后,大批学会被查禁,报刊被停。农学会因“农报不干政治,有益民生”才成为少数几个维持下来的学会之一。 “办学报,构丛书,建农会,推[[发展]]” 《农学报》自创立以来,除了刊登各省农业[[政策]]、农事消息及翻译西洋农业的文章外,在每期后面均附有外国农书的译文,以及中国的古农书或者一些相关的调查报告。 随后,这些附文被单独汇订成册,构成《农学丛书》。《农学丛书》从1898年创刊到1906年停刊之前,共有235篇[[文章]],600多万字。其中,翻译外国的文章共152篇,占总数的64.6%。 1906年左右,上海农学会解散。在它成立及《农学报》、《农业丛书》创刊以来的这十年时间里,极大地丰富了当时人们对近代农业科学的认识,促进了农会组织的建立,推动了我国近代农业的[[发展]]。 1907年7月,我国近代直接由清廷颁发关防图记式样、享有[[社团]]“法人<ref>[https://www.sohu.com/a/417774794_100274859 什么是:法人、法定代表人、自然人?],搜狐,2020-09-11</ref>”社会地位的农会组织在直隶诞生。 民国初期,农会组织已遍布全国县乃至乡以上的各个地区。 ==参考文献== [[Category: 社會組織類]]
返回「
上海市农学会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