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91.139.3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上海法租界公董局 的原始碼
←
上海法租界公董局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上海法租界公董局.jpeg|320px|缩略图|右|<big>上海法租界公董局</bi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102/bccadfc6f2cb48ff994b5e76f4d6b8f2.jpeg 原图链接][https://www.sohu.com/a/272878768_374706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上海法租界公董局'''是上海法租界的最高行政当局。1854年,上海法租界为抵御小刀会给租界带来的损失,从而加入上海英美租界,受上海租界工部局统一管理。1862年4月29日,[[法国]]驻上海领事爱棠宣布法租界自行筹办市政机构“法租界筹防公局”,1865年后确定译名为上海法租界公董局。1943年7月30日,法国维希政府<ref>[http://www.docin.com/p-866965545.html 试论二战期间法国维希政府的外交政策 ],豆丁网,2014-07-18</ref>与[[汪精卫]]政府签订协议,放弃在华治外法权和租界,上海法租界被收回,法租界公董局亦于同日解散。 ==历史== 1854年,小刀会起义后,中国政府丧失了对于上海外侨租界的控制。当年,上海英租界、法租界、美租界宣布合并,并且组织上海市政厅,汉译“上海租界工部局”。三个租界的行政、[[司法]]权利由工部局统一负责。1862年,三次攻打上海未果的[[太平军]]最终退出[[上海]]境内,上海安全危机缓解;同时,由于三个租界合并后,因文化的差异,导致法租界与英、美租界矛盾不断;所以,当年4月29日,法国驻上海领事爱棠宣布自行组织法租界市政管理机构“法租界筹防公局”,并委任施米特、梅纳等五人担任筹防公局委员,在事实上退出了工部局。 在[[汉语]]中,“董”字意思为主管、掌管。因筹防公局实行委员制,因此在1865年以后,官方译名便改为“公董局”,另一方面也用来相区分于工部局。公董局成立以后,其组成人员由法国驻沪领事任命,担任公董局雇员的一般也为法国籍市民。法国自组公董局的行为,最终招致英国驻沪领事密迪乐爵士的抗议,称这一行为完全违反英法美三方共同订立的《上海土地章程》。爱棠领事复函反驳,并将时任法国驻华公使布尔布隆的训令——即法国公使在1853年签字同意的法租界加入英、美租界的《土地章程》并未通过[[拿破仑]]三世批准的情况——抄录给[[美国]]驻沪领事熙华德。 1866年7月,法国外交部制定《上海法租界公董局组织章程》。1869年,驻华各国公使同时批准《上海土地章程》和[[法租界]]《公董局组织章程》,从法理上承认上海法租界的独立管辖权。 1914年,[[北洋政府]]以法租界拘捕并引渡在租界内的革命党人为条件,同意法租界扩张。为确保法租界得以实施,公董局在当年4月8日增设三名华董以平复华人情绪,但这三名董事并不能出席董事会议。1926年4月后,受到[[五卅运动]]的影响,公董局宣布华董可以参加董事会议。1943年7月30日,汪精卫政府收回法租界,公董局宣告解散<ref>[https://www.sohu.com/a/142273004_617374 法租界是人们对老上海纸醉金迷的想象,但背后的历史不要忘 ],搜狐网,2017-05-21</ref>。 ==视频== ===<center> 上海法租界公董局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红色:日方震怒,给法租界公董局施压,铁林忍不住出头!</center> <center>{{#iDisplay:v0974tswj18|560|390|qq}}</center> <center>「Kiki日行记」之1分钟逛上海法租界</center> <center>{{#iDisplay:p0869i2cs32|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政府組織]]
返回「
上海法租界公董局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