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5.81.4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上海通志馆 的原始碼
←
上海通志馆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Ip1.jpg|缩略图|上海通志馆]] '''上海通志馆''',创建于20世纪30年代,1932年7月14日,上海市通志馆于法租界萨坡赛路(今淡水路)291号宣告成立,是民国时期[[上海]]市政府下属的一个修志机构。它在[[柳亚子]]先生的主持下,曾为上海地方历史的资料搜集、整理与研究,作出过令人瞩目的贡献<ref>{{Cite web |url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0/0719/06/23009994_925229421.shtml| title =上海通志馆生日快乐!88年前,上海方志人是如何搜罗史料的?| author = | date = }}亇人圖書館 </ref>。 通志馆除了编修志书外,还建立了一个民间研究机构——[[上海通社]],通志馆工作人员写了许多有关研究上海的文章,在各种报刊上发表,后将这些文章汇集成册,刊印出《上海研究资料》<ref>{{Cite web |url =https://sticnet.stpi.narl.org.tw/unicatc/unicatq?55:1620939674:10:/sticnet/unicat/ttswebx.ini:::@SPAWNTI%3D%A4W%AE%FC%B3q%A7%D3%C0%5D%B4%C1%A5Z| title =上海通志館期刊| author = | date = }}國家實驗研究院</ref>。通社陈孤雁还将上海的文献资料刊印,名为《上海文献丛书,14种,线装,10册。通志馆还编辑了《上海市年鉴》,每年1册,1935年出版了第一部年鉴。 ==機構介紹== 上海是闻名世界的国际文化大都会,地方志是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上海通志馆是为了发展和繁荣上海地方志事业,弘扬我国优秀文化传统,扩大上海在海内外的影响。 早在20世纪30年代,著名学者柳亚子先生就在上海筹措建立上海通志馆,后因淞沪战争爆发而未果<ref>{{Cite web |url =http://www.shtong.gov.cn/node2/n88773/index.html| title =上海通志馆| author = | date = }}上海通志馆</ref>。 新中国建立后,党和国家重视地方志编纂工作,全国开展了新一轮社会主义新方志的编纂。20世纪80年代,全国出现“盛世修志”新局面,一些地方在开始筹备并建立起通志馆。上海人民政府于1987年建立了上海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开展地方志编纂工作,经过几年的努力,全市修志工作已出现了一个新局面。鉴于当时上海还没有编纂地方志、收藏各类志书年鉴等文献资料以及开展地方史志文化交流的场所,筹建上海通志馆成为当务之急。在市委宣传部和有关部门的重视支持下,1992年12月,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正式向上海市计委提出了《关于申请建立上海通志馆的报告》,1993年2月,上海市计委批准了《上海通志馆项目建议书》,同意在上海浦东新区建造上海通志馆。1996年,上海通志馆建成并投入使用,总建筑面积5859.66平方米,市财政拨款300万元,自筹资金650万元,总投资950万元。上海通志馆主要功能是方志编纂、成果展示、资料收藏服务、业务培训和学术研究、地方志文化交流。主旨是立足上海,面向全国。上海通志馆是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的正处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编制25人,设馆长一名,副馆长二名,下设管理部、资料部、编研部、培训部、地情展示部。上海通志馆主要工作有以下几方面组成。 1、资料收藏与展示。 上海通志馆收藏了全国各省市的志书、年鉴、地情资料、编写志书的稿件、原始资料等。馆藏包括全国三级志书,省级、市级地区与专业年鉴,上海地情资料,各类方志理论著作,首轮社会主义新方志各部志书原始稿件以及原始资料等文献资料1万多种3万余册。 2011年,为了更好地展示上海地方志工作的丰硕成果,加强地方志文化的传播与普及,我馆还将底楼的闲置空间进行了开发利用,改建成志书与年鉴展示厅。经过较为详细的规划,并结合外省市多处兄弟单位的考察经验,将130平米的展厅打造成为一个集展示、收藏、阅览于一体的精细、雅致的多功能展示厅,以上海地方志和中国版协年鉴工委上海年鉴展示与研究中心为内容来展示实物,全面反映上海以及全国的修志成果。 2009年我馆开始推行藏书现代化管理,逐步对资料库的主要软硬件设施进行了更新、升级、配备。图书管理软件的安装更是实现了藏书管理的科学化和便捷化。资料库内的藏书都进行了电子数据库的录入,基本完成了图书资料的电子数据化管理。针对馆藏书目的网上信息化查询这一项目,正与相关信息公司技术人员积极配合进行中。 2、教育与培训。 修志是一项连续性的事业。由于人才流动,修志、年鉴撰稿人队伍每年都有四分之一左右更新,需不断开展培训工作。上海通志馆立足上海,面向全国,独办、联办培训班,培训方志和年鉴工作队伍。例如,为配合本市第二轮修志工作的全面启动,提高全市各行业相关部门修志人员的业务水平,加快全市二轮修志步伐, 2010年我馆协助市志办和市志处,组织全市170多家单位,承办了七期“上海市级志书编纂人员业务培训班”,2011年在市志处的配合下,又先后承办了五期培训班,顺利完成每一次培训工作。截止2011年底,上海通志馆共举办了6期全国性志书年鉴培训、19期上海地区志书年鉴培训,为全国方志队伍培训了将近400多人次,为上海市方志队伍培训了1000多人次。 3、学术活动。 上海通志馆编研室,在领导的重视与指导下,充分发挥馆藏资料优势,编辑出版一系列著作。其中有《上海历史上的今天》(中、英文版)、《中国新方志5000种》等。这些著作都受到了[[专家]][[学者]]读者的好评。 上海通志馆建成后,成为了开展方志工作和学术研究活动的重要场所。为各种志书的研讨、总纂,专家学者的论证、评审,志、鉴工作会议,各类研讨会和年会,提供了学术交流场地。 4、管理工作。 2009年起,在统一协调全馆各项工作的基础上,开始着力推行制度管理建设,先后新增、充实并出台了涉及馆内几项主要业务的相关管理办法。2010年,我馆按照国家和市府有关事业单位改革和岗位设置的政策要求,根据市志办人事处的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开始分阶段、有步骤地开展岗位设置工作。2011年,为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和健全岗位设置管理制度,逐步实现人事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在市人事部门的统一部署下,严格按照《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核定本单位岗位类别、等次,本着“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将现有在编在册正式工作人员纳入岗位管理,结合馆内的工作职责,进一步完善岗位责任制,明确工作任务,确定考核标准,使得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极大地调动了现有在岗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了全馆的整体工作。 ==《民国上海市通志稿》== [[File:1210232046 15651392708811n.jpg|缩略图|上海旧志整理系列3本、上海地情普及系列5本、《上海滩》丛书系列3本出版发行。]] 上海旧志整理系列——《民国上海市通志稿》已全部完成并出版。继2013年第一册率先出版后,这套民国时期内容最丰富、史料价值颇高的上海市级志书全部出齐。 《民国上海市通志稿》,原作名为《上海市通志》,是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上海市志。1932年7月,上海市通志馆成立后,首任馆长柳亚子先生主持编纂《上海市通志》,时间跨度为上海起源到1933年。这是民国时期上海市内容最丰富、史料价值颇高的市级志书。其内容包括地理、气象、政治、经济、社会人文等,给后人留下了研究上海历史发展、演变的宝贵资料。 至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上海市通志馆编纂的《上海市通志》稿已逾1000万字。由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上海市通志馆停办,人员解散,《上海市通志》的编纂出版因此夭折。1937年11月,日军占领上海时,柳亚子将通志稿连同通志馆其他重要资料一起转移至家中。1940年12月,柳亚子出走香港前,托人将把相关资料转入震旦大学图书馆隐藏<ref>{{Cite web |url =http://www.xinhuanet.com/book/2019-08/07/c_1210232046.htm| title =《民国上海市通志稿》四册出齐 为研究近代上海提供新资料| author = | date =2019-08-07}}新华网</ref>。 1945年抗战胜利后,这些资料被取出,交至上海市文献委员会。解放后,《上海市通志》稿等被移交上海市文化局,送入上海文管会、上海博物馆、上海历史博物馆保存至今。 ==參考資料== [[Category:政府組織]]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ite web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Configur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Date valid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Whitelist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上海通志馆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