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7.92.86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下郑村 的原始碼
←
下郑村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997bb.jpg|thumb|right| [http://res.hd.hdbs.cn/a/10001/202006/170523ef2bec1f337c884eda01a8eac5.jpeg 原图链接]]] [[下郑村]]位于[[笏石镇]]驻地东北侧3公里处,在珠坑、来塘二个村委会之间,村委会驻下郑自然村,辖下郑、新村、官埔、后坑、上辛、郑井六个自然村,设15个村民小组,整个村委会西北高、东南低,聚落形状似扁豆形,有村民739户,人口3875人,多数姓林、陈,依次还有辛、黄、郑、郭、车等姓,有耕地水田768亩,农地739亩,主种水稻、地瓜、甘蔗、花生、大豆、麦类等农作物,林业面积15亩,种有[[木麻黄]]、[[相思树]],有竹编厂1个,小学1个,医疗室1个,东圳渠道受盖75%,村道相通,有电灯照明。<ref>[https://www.sohu.com/a/203593071_260919 我那大法寺镇下郑村农民兄弟 ] </ref> 中文名称: 下郑村 别 名: 下郑 所属地区: 福建莆田市秀屿区 邮政区码: 351146 人 口: 3875人 方 言: 莆仙话 耕地水田: 768亩 农 地: 739亩 ==历史沿革== 以村委会驻地自然村名,49年属6区珠坑保,50年属(北高区)仙郑乡,52年属19区珠坑乡,54年属16区(笏石)珠坑乡,55年属16区(笏石)珠坑乡,55年属17区(北高)南新乡,同年属笏石区南新乡,56年属笏石区南新乡,57年属笏石乡南新高级社,58年属笏石公社下郑大队,84年属笏石镇。 原包括霞城境、安宁中社、安宁东社、安宁西社。 ==主导产业== 秀屿区笏石镇下郑村是莆田市闻名的草编工艺专业村,村里有一半以上的群众从事草编、竹编等工艺品加工,他们依靠草竹编工艺走上致富路,草竹编工艺已成为该村的支柱产业。 改革开放以前,下郑村群众以农业生产为主,是个典型的农业村。由于农业生产单调,农村经济迈不开步伐,群众是过着贫穷落后的生活。其实在很早以前,村里就有人搞草编工艺,当时只作为自用或送朋友的礼物。 改革开放后,有家工艺厂进村联系来料加工并签订项目。下郑村有几位经济头脑灵活的人意识到,发展草编、竹编是一项有前途的职业,办得好可以解决很多人就业,村民在家不出门,同样可以得到报酬。于是,下郑村群众在改革开放政策的鼓舞下,放开脚步,进行农业结构调整,村民既当农民,又当艺人。农忙时,坚持搞好农业生产,做到增产增收;农闲时,就到工厂领回原料,按图案编织,按时交货,按时领取应得报酬。 在几家龙头企业的带动下,不少村民也办起加工厂,从过去的一百多人搞草编,发展到2000多人从事草编工艺品加工销售,约占全村人口的一半以上。全村除外出工作和少数年迈的老人外,无一闲人。当你走进该村,随处可见草编、竹编等工艺品,群众人人都是艺人,个个心灵手巧。下郑村能人很多,他们不但能生产时尚草编工艺品,而且能自主创新的工艺品多达几十种。每年在广交会上倍受顾客、外商青睐,该村群众借助广交会拿下不少订单。凭借发展草竹编工艺,下郑村群众生活越过越宽裕,全村呈现出治安良好、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良好氛围。 ==相关传说== 三太子随带风、火二童来到人间,在闽中仙游石苍山区高阳村一户姓雷的畲族农民家庭投胎,唐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出世。由于嘴巴周围皮肤乌黑,家人认为不祥,就抱到村外路旁田塍边丢弃。隔不多久,被路过的木偶戏班发现了。班主见襁褓内的婴儿嗷嗷哭叫,有一只毛蟹正爬在嘴边用涎沫喂他,情状十分凄伤;抱起细看,见帽沿上绣着一个“雷”字,便给取名“雷海青”,由戏班代为抚养。 戏班深入各地演出,生活流动不定。艺人们行路时轮流背负小海青,住宿时就把他放在戏篓里安睡。小海青吃“千家饭”,穿“百衲衣”,在戏班里一天天长大了。他长得眉清目秀,活泼天真,聪明乖巧,伶俐可爱;日日跟艺人们学读书写字,练弹琴唱戏。由于天资聪颖,胆识过人,到十八岁时长成了一个文武双全的一表人才,既能扮演不同角色,又会弹奏各种乐器,特别是擅长吹奏一种名叫“筚篥”的笛子。每当他的笛声响起,不但引来满山遍野的山歌唱和,连山上的飞禽走兽也会跟着翩翩起舞。 唐明皇“游月宫”时,羡慕天上仙乐,命乐师按旋律谱成《霓裳的衣曲》,带回宫中欣赏;因排练时缺少一名吹箫的乐官,正在愁眉不展、唉声叹气。忽有一乐师禀报:“臣闻闽中莆阳有一神童,精通音律,能歌善舞,名叫雷海青。他无论任何乐器都能奏出美妙的音乐,不管什么曲谱都一看就会演奏,尤其是一支箫笛,吹得加倍好听。”皇帝闻奏,龙颜大悦,立刻派人日夜兼程,南下寻访雷海青,宣召入宫,殿试录用。 雷海青应召赴考,途中又收伏了金鸡、玉犬二只神兽,以侍左右;入宫应试时,一举中了探花。皇后看他少年英俊,博学多才,心中大喜,便亲自为他簪花。雷海青拿起玲珑剔透、晶莹璀璨的玉箫,当殿吹响悠扬悦耳、优美动听的《霓裳羽衣曲》。满朝文武百官、乐师名优听了,拍手喝彩,齐声叫绝;唐明皇觉得,同自己梦游时听到的天上仙乐一样好听,欣喜万分,笑逐颜开,当即破格封他为翰林院大学士,并钦赐御酒饮宴奖赏。 雷海青喝醉于御花园中,公主觉得可爱,便用红石朱涂红他的脸孔,又用墨笔把嘴唇周围画成螃蟹形,额头上倒写一个“春”字。雷海青不知公主戏弄他,酒醒后用镜子一照,发现面容改变,再也擦试不掉,根本无法回归天廷了,只好安下心来,勤恳在朝为官。 雷海青忠心耿耿,精明能干,被玄宗任命为宫廷歌舞的伶官和梨园戏剧的教官。他不但教会江梅妃和众乐工演奏自己所谱写的乐曲《引梅敬酒歌》,会跳家乡舞蹈《白玉惊鸿舞》、《八仙过海祝寿舞》,又把莆仙各地流传的十音、八乐、大鼓吹和俚歌、山里诗等民间音乐、曲艺节目引进了宫廷,深得唐明皇的赞赏和宫娥妃嫔的欢迎。他还勤学苦练,成了琵琶高手,同时培养出不少乐师和梨园子弟,徒弟遍及八闽大地,成为一代戏剧音乐大师。 雷海青曾奉唐明皇之命,率领皇家梨园戏班来到莆田,慰问江梅妃的家乡父母,首场戏安排在乌石山下东边一里外的地方演出,戏棚高筑,观众如云,鼓乐喧天,万人空巷。后人为了纪念这段盛事,就在此处兴建“瑞云祖庙”及戏右,世人传颂雷海青。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 660 中國地理總志]]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下郑村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