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7.230.165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不列颠博物馆 的原始碼
←
不列颠博物馆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B5A642" align= center| '''<big>【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big> ''' |- | [[File:大英博物馆.jpg|350px|缩略图|居中|[http://s2.sinaimg.cn/mw690/001Hn5R0gy6KmsyE96Fa1&690 原图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5cce3ac20102ux8v.html 来自 新浪博客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CDCDCD"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称''' :英国国家博物馆 '''外文名称''': British Museum '''别 名''' : 不列颠博物馆 '''代表景点''' :埃及文物馆、希腊罗马文物馆、<br> 西亚文物馆、欧洲中世纪文物馆和<br> 东方艺术文物馆 '''景区类型''' :综合性博物馆 '''地理位置''' :伦敦新牛津大街北面的大罗素广场 '''馆藏精品''' :罗塞塔石碑,帕特农神庙石雕,<br> 拉美西斯二世头像,古埃及木乃伊 '''所属国家''' :英国 '''门票价格''' :免费开放 '''开放时间''' :【平时】10:00-17:30<br> 【周四、周五】10:00-20:30 '''馆 长''' :尼尔·麦克格瑞格 '''藏品个数''' :博物馆拥有藏品800多万件 '''所属城市''' : 伦敦 |} '''[[大英博物馆]]'''([[British Museum]])是一座于[[英国]][[伦敦]]的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成立于1753年。该馆拥有藏品800多万件,于1759年1月15日起正式对公众开放。 ==基本介绍== 大英博物馆,又称[[不列颠博物馆]],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博物馆内收藏有世界各地的文物和珍品700多万件,藏品数量和种类的丰富,为全世界博物馆所罕见。 又译为[[英国国家博物馆]],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伟的综合性博物馆,位于英国伦敦。它收藏的藏品主要是英国于十八世纪至十九世纪发起的战争中掠夺得来<ref>[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2392085.html 大英博物馆的“掠夺”问题],界面新闻 ,2018-8-20</ref>。主要受害国家包括[[希腊]]、[[埃及]]及中国等。英国国家博物馆位于伦敦中心,是一座规模庞大的古[[罗马]]柱式建筑,十分壮观。这里珍藏的文物和图书资料在世界上久负盛名。大英博物馆建于1753年,6年后正式开放,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伟的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博物馆收藏了世界各地的许多文物和珍品,藏品之丰富、种类之繁多,为全世界博物馆所罕见。英国国家博物馆拥有藏品600多万件。由于开放,原来主要收藏图书,后来兼收历史文物和各国古代[[艺术]]品,其中不少是仅存的珍本。十八世纪至十九世纪中叶,英帝国向世界扩张,对各国进行文化掠夺,大量珍贵文物运抵伦敦,数量之多,大英博物馆盛不下,只得分藏于各个博物馆。埃及文物馆是其中最大的陈列馆,有7万多件古埃及各种文物<ref>[https://mp.weixin.qq.com/s?src=3×tamp=1577840688&ver=1&signature=jpXVBWKgkt0xASnHnmEFNNm6-xAKuxcXHzZLE2L2QhPu2jwRW00jm*kBsw*NSe1VlR*BjCat*FYvtbhCmW-jXQ7H5JNPqsv-eULTjW5Nx3n99uwJ*-Y0Tz7uEKp2b6HmSZdr94vOrKoeYrQkaUzpQtu20-iCEeVfWP*RuMMgLk0= 为了成为史上最帅法老,他竟然… | 大英博物馆里的古埃及文明],耳朵里的博物馆,2017-02-24</ref>,代表着古[[埃及]]的高度文明。希腊和罗马文物馆、东方文物馆的大量文物反映了古希腊罗马、古代中国的灿烂文化<ref>[http://www.sohu.com/a/165095058_740892 大英博物馆的全球典藏 古埃及中国文物最具价值] ,搜狐网,2017-8-16</ref>。 英国国家博物馆和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巴黎]]的[[卢浮宫]]同列为世界三大博物馆。大英博物馆包括埃及文物馆、希腊罗马文物馆、西亚文物馆、[[欧洲]]中世纪文物馆和东方艺术文物馆。其中以[[埃及文物馆]]、[[希腊罗马文物馆]]和[[东方艺术文物馆]]藏品最引人注目,而[[中国]]的藏品则是占据了绝大部分,且其所收藏的[[古罗马遗迹]]、[[古希腊雕像]]和[[埃及木乃伊]]闻名于世。 英国国家博物馆在伦敦的鲁塞尔大街上,面积较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小,但展出面积也较故宫博物院为大。原来是私人捐赠的图书馆,1754年购买现址的蒙塔古大厦为馆址,1759年首次向公众开放,成为今天的大英博物馆。 大英博物馆和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巴黎的[[卢浮宫]]同列为世界三大博物馆。大英博物馆又名不列颠博物馆,位于新牛津大街北面的大罗素广场,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伟的综合性博物馆。它收藏了世界各地的许多文物和图书珍品。藏品之丰富、种类之繁多为全世界博物馆所罕见。博物馆正门的两旁各有8根又粗又高的罗马式圆柱,现有建筑为19世纪中叶所建,共有1OO多个陈列室,面积六七万平方米,共藏有展品800多万件。 大英博物馆(British Museum),又名不列颠博物馆,位于[[英国]][[伦敦]]新牛津大街北面的大罗素广场,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伟的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博物馆收藏了世界各地的许多文物和图书珍品,藏品之丰富、种类之繁多,为全世界博物馆所罕见。 大英博物馆(The British Museum)是一位于英国伦敦的综合博物馆,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成立于1753年。博物馆拥有藏品800多万件。由于空间的限制,还有大批藏品未能公开展出。博物馆在1759年1月15日起正式对公众开放。 大英博物馆历史上除了1972年的几个月外,一直都是免费对公众开放。2002年博物馆面临了严重的财政危机,由于馆员抗议裁员,博物馆甚至被迫关闭了几天。几个星期后,一个希腊雕像失窃,主要原因是保安人员的缺乏<ref>[http://www.sohu.com/a/141548738_613641 “深挖大英博物馆”之--趣闻轶事] ,搜狐网,2017-5-18</ref>。 古埃及艺术品是大英博物馆最富盛名的收藏。大英博物馆的东方文物收藏也十分精彩,主要包括[[中国]]、[[印度]]、[[日本]]、[[韩国]]、[[波斯]]及[[南亚]]和[[东南亚]]等地的艺术品。中国收藏品中以东晋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最引人注目,而精美的商周[[青铜器]]和上世纪初由[[斯坦因]]带往英国的大批[[敦煌]]文物也是极其重要的珍品。 ==发展历程== [[File:乔治二世.jpg|250px|缩略图|右|乔治二世[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77802052622&di=7b53f77737e8c7912512379913346d23&imgtype=0&src=http%3A%2F%2Fimg3.doubanio.com%2Fview%2Fnote%2Fl%2Fpublic%2Fp54080006.jpg 原图链接][https://www.douban.com/note/690490743/?type=rec 来自豆瓣网 的图片]]] 1753年,收藏家[[汉斯·斯隆]](HansSloane 1660—1753年)爵士去世后,按照其遗嘱将遗留下来的71000件个人藏品及大批植物标本及书籍、手稿全部捐赠给国家。 博物馆在开放后通过英国人在各地的各种活动攫取了大批珍贵藏品,早期的大英博物馆主要以自然历史标本为主,但也有大量[[文物]]、书籍,因此吸引了大批参观者。 1824年,博物馆在蒙塔古大楼北面建造一座新馆,并在1840年代完成,旧蒙塔古大楼不久后便被拆除。新馆建成后不久又在院子里建了对公众开放的圆形阅览室。 由于空间的限制,1880年大英博物馆将自然历史标本与考古文物分离,大英博物馆专门收集考古[[文物]]。 1900年,博物馆再次重新划分,将书籍、手稿等内容分离组成新的大英图书馆。 大英博物馆建立于1753年,是世界上首家国立公共博物馆。对所有“好学求知的人”免费开放。 ===起源=== 大英博物馆的建立源于汉斯·斯隆爵士(Sir Hans Sloane,1660年~1753年)的遗愿,他是一名内科医生、博物学家和收藏家。 斯隆一生中共收藏71000多件物品,他希望自己在去世后它们还可以完好地保存。为了国家的利益,他将所有的收藏遗赠给了国王[[乔治二世]],回报是给他的继承人20000英镑。 国家接受了他的赠品。1753年6月7日,国会法案(Act of Parliament)批准建立大英博物馆。 博物馆建立之初的藏品大部分由书籍、手抄本、关于某些文物的自然标本(包括钱币、徽章、版画和素描)以及文化研究的人种志组成。1757年国王乔治二世捐献了英国君主“老王室图书馆”(Old Royal Library)的藏书。 <gallery mode="packed" heights="200"> File:汉斯•斯隆爵士肖像.png|收藏家汉斯·斯隆[http://www.zgmsbweb.com/data/upload/ueditor/20161209/584a129837040.png 原图链結][http://zgmsbw.com/Home/index/detail/relaId/10905 来自中国美术报 的图片] File:蒙塔古大楼.jpg|蒙塔古大楼[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q_70,c_zoom,w_640/images/20180803/7ba9ade4a7aa456c8c2d4a1d73a0efac.webp 原图链結][https://m.sohu.com/a/245084517_100650 来自手机搜狐网] </gallery> 大英博物馆于1759年1月15日正式对公众开放。它最初是建在布鲁姆斯伯里区(Bloomsbury)的一幢十七世纪的大楼——蒙塔古大楼(Montagu House),这里也是现今博物馆的所在地。所有“好学求知的人”都可免费进入。 除了两次世界大战之外,博物馆一直都对外开放并逐渐延长开放的时间。入馆人数由每年的5000增至2017年的5,906,716人 。 ===扩建与发现=== ====十九世纪早期==== 博物馆已拥有许多知名度很高的藏品,包括[[罗塞塔石碑]](Rosetta Stone,1802年)、汤利(Townley)的古典雕塑收藏品(1805年)和[[帕特侬神庙]]雕塑(Parthenon sculptures,1816年)。 1823年,乔治四世将其父亲的图书馆(国王图书馆)作为礼物捐赠给国家,促使建造了现今由罗伯特·斯默克爵士(Sir Robert Smirke,1780年~1867年)设计的四边形大楼。 1857年,四角大楼和圆形阅览室(Reading Room)建成。 为了给博物馆中日益增多的藏品提供更多的空间,19世纪80年代自然历史类收藏品被转移到南肯辛顿区(South Kensington)的新馆,那里成为自然历史博物馆。 亚述的收藏品成为人们了解楔形[[文字]](古代中东的一种古文字)的基础。同样地,罗塞塔石碑使人们解读了埃及象形文字(一种符号文字)。 奥古斯塔斯·沃拉斯顿·弗兰克斯爵士是(Sir Augustus Wollaston Franks,1826年~1897年)这一时期的主要人物,他于1851年被委派到博物馆,是第一个负责收藏管理英国和中古世纪史料的人。弗兰克斯向新的领域扩大收藏,不仅收集英国和中世纪的古物,还收集欧洲和欧洲以外的史前史、人种学和考古学的资料,以及[[亚洲]][[艺术]]品和其它的文物。 19世纪期间,访问人数大幅增加。尤其是在公共假期,博物馆吸引了大批各个年龄段和所有社会阶层的观众。 随着学术研究工作的持续展开,管理者们通过开设讲座、改进展品的摆设并为藏品标上流行导语来提高博物馆的吸引力。 ====20世纪==== 20世纪时见证了公共服务领域的大规模发展。1903年出版了第一部博物馆的简明指南,1911年委任了第一位导游讲解员。 到了20世纪70年代,人们积极规划翻修美术馆并成立了一间教育服务机构出版公司。在一系列的建筑工程中建设其他的公共建筑,包括用来陈列[[帕特侬神庙雕塑]](1939/62)的杜维恩美术馆(Duveen Gallery)。 1973年,博物馆的图书馆成为了新机构——大英图书馆的一部分。这个新机构一直保留在博物馆当中,直到1997年,书籍从布卢姆斯伯里搬迁到了位于圣潘克拉斯(St Pancras)的新馆。 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大中庭被建在了原图书馆的位置,是博物馆中1997年来公开的扩建项目。它占地两英亩,是欧洲最大的有顶广场。大中庭中央是重建的阅览室,在大中庭的周围和下方有一些新建的美术馆和一所教育中心。 2003年,博物馆庆祝250周年纪念。重建了最古老的国王图书馆并推出了一项新的长期展览——启蒙运动:探索18世纪的世界。 ====21世纪==== 21世纪初期,博物馆继续扩建公共建筑,在2008年和2009年开放了4个新的永久展馆,其中包括中国[[陶器]]馆和[[珀西瓦尔·大卫德]]收藏馆(Percival David) (95号展览室)。 博物馆现在正在筹备下一个主要建筑项目——世界保护与展览中心(World Conservation and Exhibitions Centre),它将包含一个新的临时展览场地。 ==建筑规模== 该馆的主体建筑在伦敦的布隆斯伯里区,核心建筑占地约56000平方米。博物馆正门的两旁,各有8根又粗又高的罗马式圆柱,大中庭(Great Court)位于大英博物馆中心,于2000年12月建成开放,是[[欧洲]]最大的有顶广场。广场的顶部是用1656块形状奇特的玻璃片组成的,广场中央为大英博物馆的阅览室,对公众开放。 现有建筑为19世纪中叶所建,共有100多个陈列室,面积六七万平方米,共藏有展品400多万件。博物馆正门的两旁,各有8根又粗又高的爱奥尼亚式圆柱。除了欣赏展品外,游客还可以领略英国人在博物馆设计方面的过人之处。大英博物馆历史上除了1972年的几个月外,一直都是免费对公众开放的。 ==主要馆藏== 馆藏品最初来源于英王乔治二世的御医、古玩家[[汉斯·斯隆]]爵士收藏的8万余件文物和标本。1823 年,英王乔治九世捐赠了他父亲的大量藏书。开馆以后的200多年间,继续收集了英国本国及埃及、[[巴比伦]]、[[希腊]]、[[罗马]]、[[印度]]、中国等古老国家的文物。 古埃及艺术品是英国国家博物馆最富盛名的收藏,。大英博物馆里最引人注目的要数东方艺术文物馆。该馆有来自中国、日本、印度及其他东南亚国家的文物十多万件。其中,中国陈列室就占了好几个大厅,展品从商周的青铜器,到唐家的瓷器、明清的金玉制品。仅来自中国的历代稀世珍宝就达2万多件,其中绝大多数为无价之宝。如中国各朝代的[[绘画]]、[[刺绣]],各个时期的出土文物、唐宋的书画、明清的[[瓷器]]等等,其中最名贵的为《[[女史箴图]]》<ref>[http://www.sohu.com/a/276778704_553798 大英博物馆的《女史箴图》曾有机会回到故土,时局却不允许] ,搜狐网,2018-11-21</ref>、宋罗汉三彩像、敦煌经卷和宋、明名画。商朝铜尊为两只连体的[[绵羊]],中间驮着一个圆形的尊筒,造型非常美观、精巧。还有一只宋朝的瓷酒壶,底座和责周围是一朵[[荷花]],壶盖上坐着一只[[狮子]],更是难得的珍品。博物馆后门的两只大石狮也是从中国运去的。 ===著名藏品=== [[埃及罗塞塔碑]](Rosetta Stone,[[拿破仑]]在埃及溃败后英国获得的一批埃及文物中最珍贵的一个) 雅典帕一农神庙的大理石雕刻(1816年获得,希腊人要求归还) [[法老阿孟霍普特三世头像]](Amenhotep)(1823年购得) 特美西斯二世头像(Ramesses)(1818年由英国驻埃及总领事捐献) [[弗兰克斯首饰盒]](Franks)(1867年获得) [[波特兰花瓶]](Portland Vase) 英国国家博物馆藏道教人物像 英国国家博物馆展出的文物 物馆藏元代鳜鱼图案青花瓷盘 古希腊帕特农神庙的埃尔金大理石雕塑(1816年通过割地赔款获得,希腊人要求归还,但英国人不还) 拉美西斯二世头像(Ramesses)(1818年由英国驻埃及总领事捐献,是割地赔款时拿的) [[夏洛蒂·勃朗特]]留学比利时布鲁塞尔追求教授写的的情书 夏洛蒂·勃朗特当家教时追求有妇之夫的教授的情书 夏洛蒂·勃朗特谩骂简奥斯丁的信笺原稿 夏洛蒂·勃朗特在报纸上与众三流写手对骂的照片 ===镇馆之宝=== 亚尼的死者之书(公元前1300~1200年)通常为长卷形式,依财富多寡,分成数个,甚至更多的段落。流传至今最有名死者之书的为“亚尼的死者之书”,最有名的段落则是“秤心仪式”。 ====罗塞塔石碑==== 高1.14米,宽0.73米,是一块制作于公元前196年的大理石石碑,原本是一块刻有埃及国王托勒密五世(Ptolemy V)诏书的石碑。石碑上用希腊文字、古埃及文字和当时的通俗体文字刻了同样的内容。由于这块石碑刻有三种不同语言版本,使得近代的考古学家得以有机会对照各语言版本的内容后,解读出已经失传千余年的埃及象形文之意义与结构,成为研究古埃及历史的重要里程碑。罗塞塔石碑自1802年起保存于英国国家博物馆中并公开展示。 ==中国藏馆== 英国国家博物馆的33号展厅是专门陈列中国文物的永久性展厅,与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和印度展厅一样是该博物馆仅有的几个国别展厅之一。该馆收藏的中国文物囊括了中国整个艺术类别,一言以蔽之,远古[[石器]]、商周[[青铜器]]、魏晋石佛经卷、唐宋书画、明清瓷器等标刻着中国历史上各个文化登峰造极的国宝在这里皆可见到,且可谓门类齐全,美不胜收。 然而,这仅仅是英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2万3千件中国历代稀世珍宝中的一部分,另外的十分之九都存放在10个藏室中,除非得到特别许可,一般游客是无缘谋面的。 某些藏品,如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的唐代摹本只有特别的专家才可获得机会一饱眼福。《女史箴图》是当今存世最早的中国[[绢画]],是尚能见到的中国最早专业画家的作品之一,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一直是历代宫廷收藏的珍品。 世界上只剩两幅摹本,其一为宋人临摹,被[[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笔意色彩皆非上品。另一幅就是[[英国国家博物馆]]中的这件摹本。它本为清宫所藏,是[[乾隆]]皇帝的案头爱物,藏在[[圆明园]]中。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英军大尉基勇从圆明园中盗出并携往国外。 1903年被英国国家博物馆收藏,成为该馆最重要的东方[[文物]],称之为“镇馆之宝”毫不为过。该摹本存放于馆内的斯坦因密室,[[南京师范大学]]敦煌学研究中心艺术研究室主任[[谢成水]]2002年曾偶然在该密室看过这幅摹本,当时在登记册上只有上个世纪20年代两个[[日本]]人来现场临摹过的记录。 在中国厅中央墙上有几十平方米的[[敦煌壁画]],其割痕虽犹可见,却难掩其久远的鲜丽及三位“浓丽丰肥”[[菩萨]]的雍容华贵。英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国宝级敦煌画卷及经卷多以万计,除了这幅壁画,其他藏品在中国厅内却难觅踪迹。 1856年到1932年间,多个所谓的“西方探险家”以科学考察为名深入中国西北地区达60多次,每次都掠走大量的文献文物。其中,尤以1907年[[匈牙利]]人[[斯坦因]]和[[法国]]人伯希在敦煌藏经洞劫掠的文物最多 。 ===早期收藏的扩大=== 最初的藏品被分为3类: 印刷书籍(包括版画); 手稿(包括奖章); 天然和人工制品(其它所有藏品)。 1772年,第一批著名的文物被运送至博物馆,当时博物馆获得了[[威廉·汉米尔顿]]爵士(Sir William Hamilton)的希腊花瓶。 获得的其他文物包括:1756年遗赠给博物馆的第一具古埃及木乃伊,以及库克船长三次太平洋航行(1767年~1770年)带回的大量人种志手工艺品。 博物馆还收到了许多更为古怪的捐赠:被海狸啃过的一根树干(1760年)、一块类似石化面包的石头(1760年)和一只北美的活龟(1765年) ===19世纪早期至中期:古典文物=== 人们对于古典文物的兴趣决定了19世纪初期博物馆收藏的发展方向。 博物馆收藏了大批知名度很高的古典文物,像[[罗塞塔石碑]](Rosetta Stone)(1802年)以及包括“掷铁饼[[掷铁饼者]]者”雕像, 年轻女子“[[克莱蒂]]”(Clytie)半身像在内的瑭利(Townley)古典雕塑(1805年)。 1807年,文物部(Department of Antiquities)的成立让人们认识到了文物的重要性。整个世纪,博物馆中的古典文物不断增多。其中包括巴塞的阿波[[阿波罗神殿]]罗神殿(Temple of Apollo at Bassae)雕像(1815年)、[[帕特侬神庙]]雕塑(1816年)、[[涅内伊德碑]]像(Nereid monument)(1842年)和[[摩索拉斯陵墓]]遗迹(1856年~1857年)。 十九世纪中期人们对中东地区兴趣大增。1825年开始盛行西亚的收藏品,包括“位于幼发拉底河(Euphrates)和底格里斯河(Tigris)上的国家”的手稿、奖章和文物。 十九世纪50年代,博物馆收到来自中东的第一批石雕,它们是在中东的[[尼姆鲁得]]遗址(Nimrud site)挖掘的出土文物。其中有一个是大翼牛雕像(Great winged bull),它差点没能抵达布鲁姆斯伯里区,因为护送它的人员在途中遭遇了一伙强盗的埋伏。双方交锋时在雕像上留下上留下的火枪子弹的痕迹至今仍清晰可见。 1860年,文物部被划分成3个部门,它们反映了收藏品的新侧重点,这3个部门分别为:希腊罗马文物部、钱币奖章部和东方文物部。 ===19世纪末期:英国和中世纪文物=== 19世纪后半世纪,人们对文物收藏的重点发生了转移。 在那些希望国家文物得到更多尊重的团体不断施压下,博物馆设立了一个负责收藏管理英国和中世纪资料的职位。 第一位被任命做这项工作的人是25岁的奥古斯塔斯·沃拉斯顿·弗兰克斯(Augustus Wollaston Franks,后被封为爵士),他为博物馆各部门的设立奠定了基础。 弗兰克斯不仅增加了博物馆内的英国和中世纪文物,还收集了欧洲和欧洲以外的史前资料、人种志资料和考古学资料,此外还有东方艺术品和手工艺品。 弗兰克斯负责收集的文物包括[[诺桑比亚]]的[[鲸骨首饰盒]](Northumbria ,1867年)、[[皇家金杯]](1892年)和10000件克里斯蒂(Christy)的史前和人种志收藏品,其中包括[[墨西哥]]的[[绿松石面具]](Mexican turquoise masks)。 1897年,[[弗兰克斯]]在临终时将自己的个人收藏转赠给了博物馆。其中包括宏伟壮观的[[奥克瑟斯宝藏]](Oxus Treasure)。 19世纪80年代,收藏品第一次被大量地分散到各处,自然历史类资料被转移到南肯辛顿区(South Kensington)的新馆里,那里成为自然历史博物馆 ===20世纪:现今收藏的发展=== 20世纪时,为了向参观者们更好地展示藏品,博物馆重组了收藏并开放了许多新展馆。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主要发展是在1920年创建了研究实验室。 它的职责是报告收藏品的状况并协助修复和保存它们。这个部门是发现许多收藏品在战争期间遭到破坏之后设立的。 20世纪时有许多重要的考古发现。在远征至乌尔(Ur)途中,在国外发现了被称为皇室陵墓的一系列墓穴。 与此同时,在英国的萨顿胡(Sutton Hoo)发现了著名的[[盎格鲁-撒克逊]]王族的[[船葬]](1938年)。1939年,这些发现物被赠予了博物馆。 1997年,收藏品被再次分散,书库从博物馆移至圣潘克拉斯(St Pancras)的新大英图书馆中。 ===未来的收藏=== 在公共机构和个人的捐赠和资助下,该馆得以继续增加其收藏。 除古代文物以外,收集当代文物对于博物馆来说也极为重要。以博物馆历史收藏中的各类史料为基础,这些现代作品来自于世界各地,见证了[[社会]]、[[政治]]、[[宗教]]、[[经济]]、[[艺术]]和科技的变化。 当代收藏的文物建立了现在和过去的纽带,使博物馆能够向后代讲述世界的历史。 ===当代文物和遗产包括=== 1945年至2000年间的200多本日本摄影集 它们在大英博物馆之友的帮助下获得。其中3个本聚焦于反思当代日本:战后摄影集展。 ===国王的嘴巴(La Bouchedu Roi)=== 这件发人深思的艺术作品由艺术家Romuald Hazoumé创作。在艺术基金和大英博物馆之友的支持下,博物馆于2007年获得该作品,标志着跨大西洋奴隶贸易议会废除200周年纪念。在博物馆展出后,国王的嘴巴在2007年6月2日至2009年5月31日期间又在英国巡回展览。 ===一组著名国际艺术家的艺术奖章=== 受英国艺术奖章信托基金委托,这些新奖章被赠予大英博物馆。它们将在2009年6月25日至9月27日的毁誉勋章展上展出。 ==视频== ===<center> 大英博物馆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 大英博物馆、BBC打造《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 </center> <center>{{#iDisplay:k0123c1x3jp|560|390|qq}}</center> <center> 浓缩的世界史,大英博物馆百物展 </center> <center>{{#iDisplay:i0515aa7s1j|560|390|qq}}</center> <center> 大英博物馆收藏的中国文物(下) </center> <center>{{#iDisplay:r01597rf78o|560|390|qq}}</center> <center> 大英博物馆的十大“镇馆之宝”,世界级孤品引国人扼腕痛惜! </center> <center>{{#iDisplay:c0641f0kotq|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非營利機構]] [[Category:920 建築藝術總論]]
返回「
不列颠博物馆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