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3.58.34.132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不朽的冯中衡(阙惠玲) 的原始碼
←
不朽的冯中衡(阙惠玲)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不朽的冯中衡'''<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os/17712540/pexels-photo-17712540.jpeg?auto=compress&cs=tinysrgb&w=1600&lazy=load"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pexels.com/zh-cn/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small> |} '''《不朽的冯中衡》'''是[[中国]]当代作家阙惠玲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不朽的冯中衡=== 为纪念冯中衡诞辰九十周年,宜昌市举办了他的绘画艺术回顾展。尽管这个消息迟到了十余年,但也是对先生的一个告慰。 与先生相邻而居的十多年里,进出他的家有时是破门而入,有时是逢叩必开,门开必有一张笑脸相迎。这样的近邻身份,给我创造了成为他作品的第一位观众的得天独厚条件。在他的教导和指点下,在他那被“画”包裹的“家”里,我被浸染成了一个能说说“画”的人。回忆起那些岁月,他的一举一动仍在我的眼前,挥之不去。 一九九九年五一节前,先生说要为我作幅画,当时我没当真,以为就是说着搁这儿的。不想过了些日子,先生指着画桌上的一幅画说是真给我的。我一阵惊喜,不知说什么好。 以往,先生跟我谈他的画,谈的最多的是对故乡的眷恋,对峡江的[[情感]]。从这幅画里,仍可见先生的爱恋深切之一斑。画面呈现的依旧是峡江,依旧是峡江上不畏艰险在风口浪尖讨生活的劳动者--《激流放筏》。 画面中,陡峭的崖壁,水边的乱石,都在注视着一只载着货物的筏子,聆听着铿锵高亢的船工号子,见证着船工们奋力向前的行程。江水,裹挟着金沙江的黄沙,浩浩荡荡,一泻千里,水中漩流密布。水中的筏正在逆流而上,船工们双目紧盯前方,拳头紧攥,用力地把持着船的行进。船工们口中的号子,拼尽全力的那股劲儿都从画里映入了我们眼中。画面上裸露的礁石提示着更大的险阻在等待着他们,使得观众不由对那只筏的安全倍增了担忧和紧张。 筏是早年穿行在川江的主要运输[[工具]],[[简陋]]的竹筏,木筏不知承载了多少船工的辛酸。有首《川江放筏歌》这样唱道:“根根栋梁我们送,滴滴汗水江上洒”。 沟通巴蜀与中东部的长江上游段,被称为川江。这一带河床狭窄,暗礁遍布。峡谷险峻,滩多水恶。重庆至宜昌660公里的航道,流经丘陵和高山峡谷地区落差120米,险滩多达128处,狭窄单行航道46处,其中的大部分川江水深仅2.1米,航道宽仅33米。其中的“滟预堆”,“青滩”,“泄滩”,“崆岭滩”最为著名。古词可为证:“滟预堆前十二滩,滩声破胆落奔湍。巴人缓步牵江去,楚客齐歌行路难”。 在先生的画作中,描绘川江航运,[[表现]]峡江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不计其数。《宜昌港旧貌》,《山影压船来》,《江边》,《青滩》,《峡江船运》等等,给我们传递着美感的同时也传递着[[正能量]]。在那些[[感受]]得到温度和[[气息]]的[[劳动]]场景中,在那些动感跃然纸上的画面里。我们感受到的是先生对劳动人民的亲近和感动,是先生对这片土地浓浓的爱和深深地恋。 高峡出平湖。如今,川江上再也没有急流,也再看不到放筏了,这个画面成了历史绝唱。适逢先生个人画展前夕,翻看这些画作,更加怀念亲眼目睹先生作画的时光,也更觉得这些作品的珍贵!<ref>[http://www.360doc.com/userhome/71096453 个人图书馆网]</ref> ==作者简介== 阙惠玲,[[宜昌]]市文化和旅游局副研究馆员,宜昌市作协会员,市美协会员,市文艺理论家协会会员。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Category:825 中國散文論;語體文論;新文學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不朽的冯中衡(阙惠玲)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