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5.57.17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世界文学 的原始碼
←
世界文学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big>世界文学</big> ''' |- |<center><img src=https://p1.ssl.qhimg.com/t01298817a6961e0ce6.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6326108&sid=6539717 原图链接]</small>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 世界文学 语 种: 汉语 类 别: 文学期刊 主管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 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 编辑单位: 世界文学杂志社 创刊时间: 1953年7月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国内刊号: CN11-1204/I 国际刊号: ISSN0583-0206 主 编: 余中先 |} 《'''世界文学'''》(双月刊),是[[中国]]文艺界专门译介外国文学的重要[[刊物]]。《世界文学》内容丰富、译文忠实、品位高雅、文图并茂,长期以来深受国内广大[[读者]]喜爱,对繁荣我国[[社会主义]][[文学]],提高中华民族整体文化水平和促进中外文化交流起着重要的作用。<ref>[https://www.360kuai.com/pc/97ca529f7b712c0cb?cota=3&kuai_so=1&sign=360_57c3bbd1&refer_scene=so_1 作为一种文化实践的世界文学——以加勒比文学为中心的思考]快资讯</ref> 1953年7月,由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中国作家协会前身)创办。为了纪念鲁迅先生,继承他30年代创办老译文杂志的传统,刊物当 时定名《译文》(月刊),并由鲁迅创办《译文》时的战友茅盾担任首任主编。 1959年,刊物改名为《世界文学》,以一定的篇幅发表中国学者撰写的评论。1964年改由中国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今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主办。“文革”前,它是我国唯一一家介绍外国文学作品与理论的刊物。“文革”期间一度停办。1977年恢复出版,内部发行一年,1978年正式复刊。 ==历任主编== 它的历任主编都是我国文化界享有盛名的人物,继[[茅盾]]之后,分别为曹靖华、冯至、陈冰夷、叶水夫、高莽、李文俊、金志平,现任主编是余中先,现任副主编高兴。 ==编辑团体== 它的编辑委员会由我国熟悉外国文学的专家、作家和翻译家组成,担任过编委的有茅盾、周扬、[[郑振铎]]、[[洪深]]、姜椿芳、董秋斯、[[曹靖华]]、萧乾、丽尼、萧三、冯至、庄寿慈、朱海观、邹荻帆、楼适夷、包文棣、孙绳武、李芒、杨周翰、张羽、冯秀娟、苏杭、唐月梅、王佐良、林一安、罗大冈等。 ==编委== 至今仍在担任编委的有戈宝权、卞之琳、叶水夫、申慧辉、吕同六、许铎、余中先、李文俊、李政文、陈冰夷、张黎、严永兴、[[季羡林]]、金志平、高莽、黄宝生。 ==其它== 创刊以来,《世界文学》坚持为发展我国文化事业,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面向我国广大读者,尤其是创作界、理论界、大专院校文科师生及外国文学爱好者,介绍过大量具有一定审美和借鉴价值的各种体裁的外国文学名篇。许多外国着名作家,都是最先由《世界文学》加以介绍的。据统计,《世界文学》已译介过一百一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学作品。 ==刊物内容== 《世界文学》除刊载外国优秀的文学作品外,还辟有文化交流、国外通讯、评论、文摘、书评、译坛纵横、外国文学翻译出版漫笔、作家谈创作、编译者序跋、外国文学资料、世界文艺知识、文学史话、作家逸事、中外作家答本刊问、中国作家谈外国文学、中国诗人谈外国诗、世界文坛热点、中国文学在国外、世界文艺动态等多种栏目,并发表外国文学名着插图选登、美术作品和作家肖像。 近二十年来,国内直接出版翻译作品的出版社越来越多,出版速度也越来越快,而《世界文学》受到篇幅、出版周期等因素的限制,只能依靠编辑部人员的研究水平和文学判断能力,力图寻找一些经得起时间积淀的考验,能够体现出世界文学历史发展方向,真正值得介绍给中国读者的作品。尤其那些篇幅比较小一些的中短篇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纪实文学等体裁的作品。 ==刊物影响== 《世界文学》在海外也享有盛誉。它同世界上许多国家及地区的文学界、学术机构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协作。除港、澳、台以外,它还在美国、俄罗斯、日本、法国、德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及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地区拥有订户。《世界文学》经常得到国外友人、著名作家甚至国家[[元首]]的赞赏。 进入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整个世界的文化越来越体现出商业化的倾向,阅读——尤其是文学阅读越来越让位于视听[[媒体]]的传播。国内也已发生此类的转向:文学不再作为人们业余享受的主要精神食粮和娱乐形式。在这一文化转型的大环境中,《世界文学》并不随着世俗趣味的改变而改变自身原来的办刊方针,而是坚信,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地域广阔、人们文化结构多层次多差异的国家中,《世界文学》应该为那些渴望了解世界各国的经典文学、了解各国文学发展动向的人们,保留一个窗口,提供一片风景。 从2002年的第5期起,《世界文学》连载了文学资料“世界文学五十年”大事记,结合《世界文学》办刊五十年的风风雨雨,以 短小精悍的篇幅,回顾了世界各国五十年中的文学大事,力图为读者提供一幅世界文学的大致面貌。这一资料得到了一些读者的好评。 ==出版物== 世界文学杂志社还出版介绍世界各国文学现状的杂志《外国文学动态》,编辑过《世界文学丛刊》十五种、《世界文学小丛书》十种、《〈世界文学〉30年优秀作品选》(小说、散文类)、《外国优秀散文选》《世界文学精粹40年佳作》和其他选集。 作者:孙鹏 出版社:安徽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0-1 所属分类:图书>>文学>>文学理论 ==内容简介== 《世界文学》内容涵盖从远古至20世纪东西方文学,以文学发展史为脉络,梳理、评析源远流长的外国文学和丰富复杂的精神现象,包括代表性的文艺思潮、作家作品、文学流派、文学现象等等,旨在培养读者较为系统、坚实的外国文学基础知识,提高其文学鉴赏能力和分析能力。 Blog风格的阅读、洗炼优美的文字、丰富多彩的图片、新颖别致的版式等多种新[[元素]]的有机结合,将世界文学全方位、立体地展现出来,使读者如身处世界文学[[博物馆]]。 书中所选精美图片,囊括名著书影、作家图像、名家墨宝、历史文物等,信息量大,可观性强,配以准确精当的图注文字,充分拓宽读者视野,开辟思维想象空间。图文互注的编排形式,晓畅易懂的叙述语言,新颖独到的版式设计,彻底打破了文学史类书籍的沉闷,为读者构建了立体、形象的文学史,提供了有效、快速学习和了解世界文学的理想读本。此外,每个篇目下的“相关链接”和“拓展阅读”两个小栏目不仅能帮助读者轻松地获得与篇目相关的信息,也能够引领读者在阅读之余向纵深层次迈进。 ==民国版== 1934年10月1日创刊。双月刊,16开本。伍蠡甫主编,黎明书局发行。该刊宗旨为:“介绍各国文学,估量它对于世界文学的价值;登载 形式或内容可以取资的作品;用绝对客观态度,探寻中国文学走向世界文学的途径”。辟有小说、戏剧、散文诗、书与人物、论文、杂记等栏目。译介[[托尔斯泰]]、[[巴尔扎克]]、海涅、[[拜伦]]、[[左拉]]、[[高尔基]]等世界著名作家的作品。尤其重视介绍世界新兴文学流派和作家,翻译了法国象征主义大师凡尔哈伦的诗作、擅长心理描写的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小说]]等。并出版了1933年和193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皮兰德娄与布宁特辑”,以及“苏俄小说特辑”等。主要著译者有傅东华、李青崖、韩侍桁、[[施蛰存]]、伍光建、洪深、黄源、孙寒冰、席涤尘等。1935年9月停刊,共出6期。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 810 文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世界文学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