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5.218.182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世界體系理論 的原始碼
←
世界體系理論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D6A4AB;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世界體系理論''' </p> |- |<center><img src="https://i0.wp.com/i1.kknews.cc/SIG=10d1g9d/568n0000s3o782qr405q.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keecnya.xyz/kee 圖片來自keecnya] </small> |} '''世界體系理論'''是一套由[[萨米尔·阿明]]、杰奥瓦尼·阿瑞基、[[安德烈·冈德·弗兰克]]與[[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等人創建的一套[[後馬克思主義]][[國際關係理論]]及社會理論。<ref>[https://www.keecnya.xyz/kee 世界體系理論],keecnya</ref> ==内容== 世界體系論主要建基於[[卡尔·马克思]]的著作,屬於[[後馬克思主義]]。它的根基之一在於對[[帝國主義]]的探討,[[列寧]]在其名著《[[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中首開其端,世界體系論中談及的核心與[[邊陲經濟|邊陲]]概念也源於列寧。 華勒斯坦從邊陲與核心的資源分配機制入手。「核心」係指已開發的工業化地區、政治集團,「邊陲」指較貧窮並以出口原物料為主的未開發或開發中國家,「半邊陲」是一方面支配某些邊陲國,另一方面又被技術更先進的強國支配的中小國家。透過[[市場]]機制,邊陲受到中心的剝削。這是世界體系的空間劃分。 至於時間向度,華勒斯坦定義了世界體系的四個時間特色:''週期節律''代表經濟的短期波動,華勒斯坦基於[[康德拉季耶夫]]的[[康德拉季耶夫長波|長波理論]],指出[[資本主義]]具有約40-50年的擴張-收縮週期,而中心、邊陲與半邊陲的格局也隨之調整。''長期趨勢''一如其名,代表經濟成長或衰退等長期的傾向。''矛盾''是系統內的一般爭議,通常是關於短期與長程目標之間的取捨。最後一個特色是''危機'',這也代表該系統的終結。 嚴格來說,世界體系論並非一套理論,而是一套研究社會及[[社會變遷]]的方法。除了繼承新馬克思主義的源流,法國[[年鑑學派]]對之也頗具影響,其中又以[[費爾南·布勞岱爾]]的影響最大。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550 經濟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世界體系理論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