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91.132.3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东南季风 的原始碼
←
东南季风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big>东南季风</big> ''' |- | [[File:东南季风东南季风.png|缩略图|居中|[http://thumb.1010pic.com/pic5/upload/201404/53443c29e2eb3.png 原图链接]]]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 东南季风 影响地区: 我国东部和日本、朝鲜半岛 属 性: 季风系统 类 别: 自然现象 |} '''东南季风''',是[[夏季]]影响我国东南部和[[日本]]、[[朝鲜半岛]]及[[俄罗斯]]远东[[季风]]区的主要季风系统。东南季风产生在[[副热带高压]]及其西北边缘,同样具有高温高湿的性质。受它的影响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和俄远东地区降水集中,天气炎热,形成夏季风影响过程。 由于东南季风来自于副热带高压环流,受副高影响。因此当雨季结束其牢牢控制某一地区时,该地区往往会出现高温闷热天气,与副热带高压影响一致,这是与[[西南季风]]不同的一个地方。<ref>[https://www.tianqi.com/baike/dongnanjifeng.html 东南季风]天气网</ref> ==现象描述== 东南季风产生在副热带高压及其西北边缘,同样具有高温高湿的性质。受东南季风的影响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和俄远东地区降水集中,天气炎热,形成夏季风影响过程。与西南季风一样东南季风也有进退的过程,只是它是随着副热带高压的移动而进退的,5月份东南 季风影响华南地区,6月上中旬季风影响范围向北扩展,江南一带和琉球群岛进入雨季,6月下旬到7月上旬推进到长江流域经韩国南部到 日本中南部一带,会给这一地区带来持续降水天气,俗称[[梅雨]];7月上中旬东南季风进一步北上,北方和朝鲜半岛大部,日本北部和俄罗斯远东季风区相继进入雨季,8月季风开始南撤,10月份基本随着副高从大陆退出而退出东亚大陆,季风的进退过程与东亚东部夏季雨带 的进退过程基本一致。 我国的降水主要是由东南季风带来的,东南季风为我国带来海洋的水汽,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会最先得到东南季风带来的水汽,形成丰富的降水,也就成为了我国年降水量最为丰富的地区。西南季风也为我国带来降水,可影响到我国华南一带;当西南季风发展强盛时,也可深入到[[长江]]流域。我国的南方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就是典型的雨热同期。由于我国的降水主要是由东南季风带来海洋的水汽而形成,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我国北方的西北地区由于地处内陆,距离海洋遥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成为我国年[[降水量]]最少的地区。而我国北方的华北、东北地区相对于西北地区较近海洋,在每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会进入全年中降水较多的雨季。从降水的季节分布状况来看,我国的南方地区属典型的雨热同期。我国北方的华北、东北等地区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虽降雨期短、降雨量少,也是表现为“雨热同期”的气候特征。 ==产生机理== 东南季风主要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就是陆地吸热和散热比海洋快,冬季[[海洋]]气温高于陆地,夏季大陆气温高于海洋。这导致夏冬减海陆上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引起一年中盛行风向随季节有规律地变化,这就是季风。夏季,[[亚洲]]大陆是低压,[[太平洋]]是高压,太平洋的暖湿气流从东南部吹到亚洲大陆东岸,这就是东南季风。 ==季风分布== 世界上季风明显的地区主要有南亚、东亚、[[非洲]]中部、北美东南部、南美巴西东部以及澳大利亚北部,其中以印度季风和东亚季风最著名。有季风的地区都可出现雨季和旱季等季风气候。夏季时,吹向大陆的风将湿润的海洋空气输进内陆,往往在那里被迫上升成云致雨,形成雨季。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 350 地球科學總論;地質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东南季风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