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91.130.14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 的原始碼
←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center><img src=http://n1.itc.cn/img8/wb/recom/2015/11/22/144819154166808522.jpe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www.sohu.com/a/43486765_119665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small> |}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又名中华皮肤性病科学会,原名中华皮肤病学会,是[[中华医学会]]于1937年4月1至8日在上海召开第十二届大会时成立。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后,中华皮肤性病科学会没有开展什么活动,委员也未改选,全国解放后,曾一度称为皮肤花柳科学会。 ==协会简介== 中华医学会1937年4月1至8日在上海召开第十二届大会。在此大会上成立了中华皮肤病学会为[[中华医学会]]的专科学会,后改称中华皮肤性病科学会。选出会长陈鸿康(当时为北京协和医院讲师),副会长罗爱思(F.Reiss美籍匈牙利人,当时为上海医学院兼职教授),秘书杨琳(L.Young),委员穆瑞五、依克伦等,会员人数很少;在这次大会的皮肤性病<ref>[https://www.sohu.com/a/275801142_100281680 皮肤性病的临床表现] ,搜狐,2018-10-22</ref>组上宣读了论文7篇,麻风组上宣读论文6篇。1939年《中华医学杂志》聘请会员杨国亮为皮肤性病科学编辑顾问。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s后,中华皮肤性病科学会没有开展什么活动,委员也未改选,全国解放后,曾一度称为皮肤花柳科学会。 ==主要活动== 1986年11月在广州召开第六次全国皮肤科学术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700余篇,到会人数达300人,重点讨论了结缔组织病及传染性皮肤病(包括性病)的防治问题;大会改选了皮肤科学会全国委员会,由王光超担任主任委员,陈锡唐、刘辅仁、朱德生担任副主任委员,常委有叶干运、李松初、张志礼、陈洪铎、罗汉超、赵辨、施守义,张志礼兼任[[秘书]]。1989年11月,皮肤科学会病理学组在[[广州]]湛江召开了首次会议,参加代表80余人,选举陈锡唐为学组组长,会议报告论文32篇,交流皮肤病理切片95张,还有加拿大Wood教授提供的病理切片10张。 2000年经中华医学会常委[[理事会]]批准皮肤科学会更名为皮肤性病科学会。 2002年5月在大连召开第十次全国皮肤性病科[[学术]]会议,共收到稿件1268篇,有670篇在会议上进行学术[[会议]],大会报告11篇,德国皮肤科专家E.Orfanos作了皮肤科系统治疗与分子生物学<ref>[https://www.sohu.com/a/661933888_121061382 什么是分子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发展简史] ,搜狐,2023-04-02</ref>进展报告;陈洪铎、强伯勤、曾毅及洪涛4位院士分别作了特别演讲,参加会议人数1000多人,是组委会始料未及的,说明皮肤性病科的队伍越来越壮大。会议期间选举了第十届委员会,陈洪铎连任主任委员,马圣清、廖康煌、张学军为副主任委员,王光超、陈锡唐教授为名誉主任委员,刘辅仁、徐文严为名誉顾问,朱铁君、朱学骏、王家璧、傅志宜、乌日娜、郑茂荣、孙建方、徐世正、曾凡钦、陆洪光、高天文为常委,并聘请王家璧、傅志宜兼任秘书。 为进一步促进和提高我国皮肤性病学科的发展于2003年1月成立了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会,由全国各地的37位45岁以下[[青年]]皮肤性病学博士(副教授)或教授组成。张学军任主任委员,陈洪光、何春涤、骆丹、郝飞和吕昭萍任副主任委员。 我国皮肤性病工作者与国外的民间交流,已有悠久历史。改革开放以来,中华医学会皮肤科学会对外交往迅速增多。1982年10月在武汉召开第五次全国皮肤科学术会议期间,以安田利显为团长的日本代表团一行10人参加了会议并宣读了论文。1985年10月在石家庄召开老年及小儿皮肤病专题研讨会上,朝田康夫等日本学者参加了会议。1988年以来中日两国皮肤科学会,每两年举行联合学术会议,分别在[[北京]](1988)、上海(1990)、[[大连]](1992)、成都(1994)、北京(1996)、西安(2000)及广州(2002)召开,参加每次会议的中日双方人员各约150名,会议的中方主席分别为王光超(1988)、陈锡唐(1990、1992)、陈洪铎(1994)、徐文严(1996、2000)、马圣清(2002),这些会议为加强中日皮肤性病工作者的学术交流和友谊,作出了贡献。在第三届(1992)及第四届(1994)中日联合皮肤科学术会议上,还有美国与韩国的同行参加会议。第七届中日联合皮肤科学术会议盛况空前,中日双方共约400余位医师参加了会议。美国Cooper教授及奥地利Fritsch教授还作了特别讲演。中国[[台湾]]地区的皮肤科医师也参加了大会。 《中华皮肤科杂志》1953年创刊于北京,当时为季刊,发行量约5000册。1958年改为双月刊。其后曾因国内形势而两度停刊。1980年复刊后,编辑部设于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当时在江苏省泰州市)。1984年编辑部随该所迁至[[江苏省]]南京市至今。现发行量10000余册。《中华皮肤科杂志》自创刊以来的总编辑为胡传揆(第1~5 届);王光超(第6届)、陈锡唐(第7届)和徐文严(第8、9届)。先后担任副总编辑者有李洪迥、杨国亮、董国权、于光元、王光超、叶干运、吴绍熙、刘季和、徐文严、陈洪铎、康克非、马圣清、邵长庚、王侠生。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科学会得到西安杨森公司、诺华公司的很好[[合作]],设立了科研基金的工作。由西安杨森公司资助的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科学会科研基金于1994年开始启动,至今已有10年,共四届。第一届1994年度(包括1994、1995两年),共有32人申请,经评审后批准18人;第二届1996年度(包括1996、1997两年),共有99人申请,经评审后批准30人;第三届2000年度(2000、2001两年),共有119人申请,评审批准32人;第四届2003年度(包括2003、2004年度),共有121人申请,评审批准资助50人,每届共资助40万元。由诺华公司资助的2001年度(包括2002、2003两年),共有125人申请,经评审后批准69人,共资助60万元。 新中国成立以来,皮肤科学会在老一辈[[专家]]胡传揆、马海德、杨国亮、李洪迥、尤家骏、于光元、刘蔚同、穆瑞五、王光超、董国权、赵炳南、曹松年等教授领导下成绩辉煌,曾一度在我国基本消灭了性病,有效地防治了麻风病、头癣和职业性皮肤病,对常见皮肤病防治,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病、培养皮肤性病专业队伍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胡传揆教授因首先指出蟾皮病与维生素甲缺乏症的关系而着名于世,他创办了中央皮肤性病研究所(即今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建国以来长期担任皮肤科学会主任委员兼《中华皮肤科杂志》总编辑,是我国实验[[梅毒]]研究的先驱。在我国一度基本消灭性病的工作中,胡传揆、李洪迥等教授卓有功绩。马海德教授原籍黎巴嫩,生于美国,为中国人民的麻风病防治贡献了终生。尤家骏教授也是国内外着名的麻风病专家。杨国亮教授创办了上海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所,主编了第一版国家卫生部统编教材《皮肤性病学》,桃李满天下,他和于光元教授对我国皮肤性病教学工作贡献卓着。刘蔚同教授对皮肤病治疗,特别是皮肤外用药,造诣深厚。朱德生教授在1959年出版了我国第一本完整大型中文皮肤病学。穆瑞五教授对职业性皮肤病防治,王光超、董国权教授对皮肤病理研究,赵炳南教授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病,曹松年教授对我国医学真菌学的[[发展]],分别做了卓越贡献。李洪迥教授曾任第五届皮肤科学会主任委员。王光超教授曾任第六届皮肤科学会主任委员兼《中华皮肤科杂志》总编辑。先后主编了第二版和第三版国家卫生部统编教材《皮肤性病学》,曾被选为亚洲皮肤科学会理事,曾任中国性学会第一任理事长。 ==参考文献== [[Category: 社會組織類]]
返回「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