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9.122.14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中原王朝 的原始碼
←
中原王朝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big>中原王朝</big> ''' |- |[[File:中原王朝.jpg|缩略图|居中|[https://pic2.zhimg.com/80/v2-6846c57c0a9537991319d8a50b065bb3_720w.jpg?source=1940ef5c 原图链接]]]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 中原王朝 外文名: Central Plains Dynasty |} '''中原王朝''',在广义上泛指定都中原、统治九州,并且沿袭中华国家政治体系及文明体系的朝代。它既包含汉族和作为汉族先民的夏、商、周、秦、汉、晋、隋、唐、宋、明等朝代,也包含蒙古族和满族等其他周边少数民族定都于中原的王朝。 ==含义解释== 中原王朝在学术上存在狭义和广义两大分类:狭义上指以中原文明的汉人为核心的王朝国家即汉族统治的王朝,如秦、汉、晋、隋、唐、宋、明等;广义上指以中原汉地为核心拓展、统治者不限于汉人,但继承中原国家政治制度体系及中原文化的少数民族王朝国家,如北魏、后唐、后晋、后汉、辽、金、元、清等。前者统称为汉族王朝,后者则可根据对于汉化的不同情况则可细分为渗透王朝及征服王朝。 历史上,中原王朝的定义经历了从“王朝国家”到“现代国家”的转化,自19世纪以来由于民族危机加深,中华民族的民族国家最终取代了中原王朝国家的观念。 从传统文化上看,中原王朝的天下观往往是以中原为核心,主要分四层:以传统中原地区为核心的直接统治区域;通过都护府等中央派出机构及驻军并册封当地边疆族群进行治理的边疆地区,以及属于羁縻关系的土司治理的边疆地区。这两层构成中原国家的主体,在这两层之后还有属于中华朝贡体系的其它域外国家;在此之外,则尽皆视为化外之地。 ==北方游牧民族真的对中原王朝占据军事优势吗?== “游牧军队战胜中原军队,更多的是靠计谋与战术,而不是所谓"骁勇强悍",反而是中原军队往往仗恃肉搏与正面作战能力,更倾向于打硬仗。以往的"游牧民族以力取胜,中原军队以智取胜"的印象,很可能与史实是反过来的”。这话说得好,打破了常人对游牧民族的刻板印象。游牧军队击败中原军队,通常是依靠战术,尤其是利用骑兵的机动性,正面力战则不占优势,如匈奴和突厥骑兵正面对抗汉唐步骑,常被轻易击溃。有句话叫“蛮族是天生的战士”,但这句话并不是指蛮族或游牧民族的战斗力强,而是指其作为军人成本低、性价比高。由于社会分工程度低,游牧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高度军事化,弓马骑射既是军事技能也是生活技能,因此训练成本与组织成本很低,牧人组织起来就是骑兵,骑兵都是不脱产的牧人。但这并不意味着其战斗力强,由于组织、装备、技能等原因,游牧骑兵并不能匹敌汉人职业骑兵,“一汉敌五胡”并非妄言。不过汉人职业骑兵虽然战斗力强悍,但成本高昂,包括训练成本和组织成本。随着土地经济制度的改变与旧有兵制的瓦解,国家难以维持这样的职业军队,便会开始大量吸收胡人从军,因为胡兵成本更低,更易于组织成军,性价比显然更高,是更为物美价廉的炮灰。汉朝与唐朝的边军早期基本都是汉族军人,后期则是胡族军人占据大比例,这并不是因为胡人战斗力更强,而是从性价比做出的考虑。类似情况在罗马、拜占庭也发生过。蛮族的优势从来都不在于战斗力,而是在其性价比。说个笑话,很多人一直以为,游牧民族如何强悍有力,而“文弱”的汉人只能以智取胜。(我知道战斗力不是战争成败的唯一因素,我这里只是对题主的理论做一下补充拓展,顺便有针对性地科普辟谣,某些人少跟我扣字词)确实很多人对游牧民族的印象,都与“强壮”“强悍”有关,仿佛人人都是壮硕的搏克手。然而事实是,游牧民族的高大强壮是现代才有的,并非自古以来。虽然游牧民族的饮食结构以高蛋白、高脂肪的肉奶类为主,然而在古代,游牧经济极其脆弱,产出极为低下,对自然依赖度高,加上牲畜无法像粮食那般储存,游牧社会无农耕社会那样的储粮与赈灾机制,也无定居文明的组织水平,一旦遭遇灾殃如大雪灾等,畜群往往死伤惨重。因此,古代草原上的牧民常常食不饱饭,其营养比不上产出更高更稳定的农耕居民。其实用脚趾头想想都知道,如果游牧民族真比农耕居民更吃得饱,何来频繁的部落冲突与南下寇掠?倒不是说古代农民多么饱餐丰食,在生产力低下、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社会,宗族乡党间为争夺资源爆发大规模械斗是常事(名为械斗,实则动辄千人万人规模,且战术水平还不低,与游牧社会的部落战争无异)。农耕社会尚且如此,何况产出更低下更不稳定的游牧社会?也由于上述原因,古代游牧民并不能餐餐食肉,而是以奶类为主食,这与很多人的固有印象不同。清代赵翼《檐曝杂记》载,草原上只有王公才能餐餐有肉,而普通蒙古牧民每餐以奶类为主,一年难得宰一头羊,而且是多人分食。当代学者王明珂曾对俄蒙保持传统生活方式的蒙古牧民做过田野调查,其结果与赵翼的记载不谋而合。南宋孟珙《蒙鞑备录》:大抵鞑人身不甚长,不过五尺一二,亦无肥厚者....惟今鞑主忒没真(铁木真),人物雄壮,所以异也。可见古代游牧民多身材矮小且瘦,所谓游牧民族比农耕民族强壮,不过是刻板印象和意淫。现代游牧民族的高大强壮,是现代畜牧养殖技术和市场经济扶助牧业、大大提高其产出的结果,不过是新时代的事。不止现代游牧民族,现代欧美白人也是如此,我们今天看到的大洋马直到19世纪仍是少数,而拿破仑时代的法军和普军士兵的身高更是大多160cm左右。有些人精神上矮太久,就以为国人或汉人一直矮着,把历史上的罕态当成了常态。<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7810863/answer/162235695 中国历史上,北方游牧民族真的对中原王朝占据军事优势吗?为何人们有这种印象?],知乎, </ref>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 610 中國通史 ]]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中原王朝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