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5.208.18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中国人民志愿军 的原始碼
←
中国人民志愿军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中国人民志愿军.jpg|缩略图|右|[http://www.kfzimg.com/G07/M00/4E/5F/qoYBAFwcmU-AONx_AALl5Ibhiys466_s.jpg 原图链接][https://image.so.com/view?q=%E4%B8%AD%E5%9B%BD%E4%BA%BA%E6%B0%91%E5%BF%97%E6%84%BF%E5%86%9B&src=tab_baike&correct=%E4%B8%AD%E5%9B%BD%E4%BA%BA%E6%B0%91%E5%BF%97%E6%84%BF%E5%86%9B&ancestor=list&cmsid=b132057b1b3571957e407b98f3d5d829&cmras=0&cn=0&gn=0&kn=20&crn=0&bxn=20&fsn=100&cuben=0&adstar=0&clw=232#id=616aa4086b522ca9db93036a9e371f37&currsn=0&ps=74&pc=74 来自 360 的图片]]] '''<big>中国人民志愿军</big>'''(Chinese people's Volunteer Army)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50年10月至1959年1月,参加抗美援朝的中国方面部队的名称。中国人民志愿军1950年10月19日入朝参战,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边防军改编而成,总计有240万人先后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 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是彭德怀,邓华为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洪学智、韩先楚、宋时轮、陈赓为副司令员,解方任参谋长。至1953年7月27日,战争双方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抗美援朝战争结束,中国人民志愿军即分批从朝鲜撤离。1959年1月,志愿军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建制均被撤销。 ==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称 中国人民志愿军 外文名称 Chinese people's Volunteer Army 所属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参战时间 1950年10月19日 停战时间 1953年7月27日 事件 参加抗美援朝的中国方面部队 司令员 彭德怀 结果 中美双方签订《朝鲜停战协定》 规模 240万人 参战原因之一 美军入侵朝鲜 作战对象 美军,联合国军,南朝鲜军(韩军) }} == 组建背景 == 1950年6月25日,朝鲜在苏联默许下向韩国进攻,开始内战,历时三年的朝鲜战争爆发。7月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84号决议,派遣联合国军支援韩国抵御朝鲜的进攻。8月中旬,朝鲜人民军将韩军驱至釜山一隅,攻占了韩国90%的土地。9月15日,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法国、土耳其、泰国、菲律宾、希腊、比利时、哥伦比亚、埃塞俄比亚、南非、卢森堡)在仁川登陆,开始大规模反攻。27日美国总统H.S.杜鲁门宣布美军进入朝鲜半岛。美国海军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阻碍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中国领土台湾,在严重威胁中国安全的情况下。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号召:"全国和全世界的人民团结起来,进行充分的准备,打败美帝国主义的任何挑衅。"美国无视中国的严正立场,同时向联合国安理会提交并通过申请协助韩国的动议案,组成以道格拉斯·麦克阿瑟为总司令的"联合国军",7月7日至10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召开国防会议作出《关于保卫东北边防的决定》,根据会议决定于1950年7月13日组建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3兵团为主共25万余人部队组成东北边防军,以确保中国东北边境安全。8月下旬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兵团和第19兵团分别调至津浦线、陇海线等铁路沿线。 美军飞机入侵中国领空并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城镇。时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宣布:"中国人民绝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美国对中国政府的警告仍然置若罔闻,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占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首都平壤,并向鸭绿江进犯,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1950年10月8日,中国政府应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的请求决定出兵朝鲜,并将东北边防军改名为中国人民志愿军。10月17日,苏共中央总书记斯大林同意了政务院总理周恩来要求苏联方面提供空军掩护的请求。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前线。当时的口号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志愿军出国作战时,彭德怀担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邓华任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洪学智、韩先楚任副司令员,解方任参谋长,杜平任政治部主任。在战争期间,陈赓、宋时轮、杨得志曾先后任副司令员,甘泗淇曾任副政治委员,李志民曾任政治部主任,李达曾任参谋长。朝鲜停战后,邓华曾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杨得志、杨勇曾先后任司令员,李志民、王平曾先后任政治委员,梁必业曾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王蕴瑞曾任参谋长。志愿军入朝作战时,共有6个军。兵力最多时为19个军,连同由刘震任司令员的志愿军空军,以及炮兵、装甲兵、工程兵、铁道兵等部队,共134万余人。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司令员彭德怀率领下,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作战,经历两个阶段。从1950年10月25日~1951年6月10日,为运动战阶段,一般按战役过程分为五次战役。从1951年6月中旬~1953年7月27日,为阵地战阶段。战争期间,志愿军于1951年5月成立后方勤务司令部,由洪学智兼任司令员,周纯全任政治委员,统一组织指挥后方对敌斗争和后勤保障。志愿军后勤部队在空军、高射炮兵、铁道兵、工程兵和警卫部队等的密切协同下,使后勤保障逐步适应作战需要。 == 名称来源 == 1950年10月8日,毛泽东命令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支援朝鲜]]。应朝鲜党和政府的请求,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面对重重困难,毅然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10月8号,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发布命令:将东北边防军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彭德怀为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待命出征。 毛泽东和周恩来曾研究过以什么名义出兵的问题,同时征求一部分民主人士的意见。最后命名为志愿军,并使用了完全不同的番号和编制。表示中国不是跟美国宣战,是人民志愿支援朝鲜。虽然名称为志愿军,但实际是现役部队整建制地参战。战争初期,这一名称让联合国军误以为这不过是一只小规模的志愿者队伍。后来联合国军弄清中国人民志愿军是成建制的正规部队,只是使用了完全不同的番号后,也继续承认"志愿军"这一名称,以便将战争限制在朝鲜半岛,避免将战争升级。 == 作战过程 == 第一次战役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中边境及其附近地区,于1950年10月25日至11月5日,对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南朝鲜(韩国)军突然发起的进攻战役。集中3个军另1个师于西线给"联合国军"以突然性打击,将其从鸭绿江边驱逐到清川江以南,挫败了"联合国军"企图在感恩节(11月23日)前占领全朝鲜的计划。 第二次战役 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950年11月7日至12月24日,将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南朝鲜(韩国)军诱至预定战场后,对其突然发起反击的战役。西线六个军主力在清川江地区。东线3个军在长津湖地区发起反击,给以出其不意的打击。"联合国军"兵败于西部战线的清川江两岸和东部战线的长津湖畔,放弃平壤、元山,退至"三八线"以南。 第三次战役 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于1950年12月31日至1951年1月8日发起第三次战役。志愿军集中6个军,在人民军3个军团协同下,对依托"三八线"既设阵地进行防御的"联合国军"发起全线进攻,将其从"三八线"击退至北纬37°线附近地区,占领汉城。 第四次战役 是1951年1月25日至4月21日在"三八线"南北地区进行的防御战役。"联合国军"发现志愿军补给困难,第一线兵力不足,于1951年1月25日恢复攻势。第一阶段以一部兵力在西部战线顽强抗击,集中主力6个军(军团)在东部战线横城地区实施反击,但未能打破"联合国军"主要方向上的进攻。第二阶段,为了以空间换取时间,掩护后续兵团到达,全线转入运动防御,3月14日,撤出汉城。在"三八线"南北附近地区抗击"联合国军"。 第五次战役 是1951年4月22日至6月10日在"三八线"南北地区进行的大规模反击战。4月22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首先集中志愿军11个军和人民军1个军团于西线实施主要突击,再次越过"三八线",接着,志愿军转移兵力于东线,至6月10日,将战线稳定在"三八线"地区。 从1951年6月11日~1953年7月27日,为抗美援朝战争第二阶段。这个阶段,中朝人民军队执行"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以阵地战为主要作战形式,进行持久的积极防御作战。战争双方都力图争取主动,打破僵局,谋求于自己更有利的地位。 中央军委于1951年6月中旬,提出"充分准备持久作战和争取和谈达到结束战争"的战争指导思想和在军事上采取"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要求志愿军作战应与谈判相配合、相适应。 1951年7月10日,战争双方开始举行朝鲜停战谈判。从此,战争出现长达两年多的边打边谈的局面。1951年8月中旬~10月下旬,"联合国军"采取"逐段进攻,逐步推进"的战法,并从8月开始,实施了长达10个月的以切断中朝人民军队后方供应为目的的"空中封锁交通线战役"即"绞杀战"。对此,中朝军队在反"绞杀战"中进行了战术反击作战。"联合国军"方面于11月27日同朝中方面达成以实际接触线为军事分界线的协议。 志愿军为坚持持久作战,巩固已有阵地,创造性地建成了以坑道工事为骨干、同野战工事相结合的支撑点式的坚固防御体系。从而由带机动性质的积极防御,转为带坚守性质的积极防御;由主要用于坚守战线、消耗敌人的阵地防御,逐渐转向以歼灭敌人为主的阵地进攻;中朝人民军队在打小歼灭战的思想指导下,1952年秋季战术反击作战中,抢占中间地带,夺取其突出的前沿阵地和支撑点。1952年秋,在规模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的上甘岭战役中,粉碎了"联合国军"发动的"金化攻势"。 1952年冬,朝鲜停战谈判仍无进展。中朝人民军队从1952年底起,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反登陆作战准备,至1953年4月全部完成反登陆作战准备工作。 1953年发起夏季反击战役,迫使"联合国军"方面作出妥协。7月中旬发起以金城战役为主的进攻作战,促进了停战的实现。 1953年7月27日,战争双方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至此,历时2年零9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结束。 == 撤离朝鲜 == 1958年2月,[[周恩来]]率团访问朝鲜期间,中朝双方就撤军问题发表了联合声明。 2月20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发表声明,决定于1958年底以前分批全部撤出朝鲜。首批于3月15日动身回国。10月22日,志愿军总部官兵在司令员杨勇上将、政委王平上将等率领下启程返国。10月26日,志愿军总部公报:志愿军已全部撤离朝鲜。 1959年1月,志愿军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建制均被撤销。 == 外部链接 == *[https://v.qq.com/x/page/z3114yc7xwp.html?start=20 林一微博] ==腾讯视频== <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10px 0 0 20px;"> {{#iDisplay:z3114yc7xwp|360|260|qq}} <center>'''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发动突袭,吓的美军弃阵地仓皇逃窜'''</center> </div>
返回「
中国人民志愿军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