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72.3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中国信通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 的原始碼
←
中国信通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center><img src=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128/305c4694969049a8bc38dacd7a9730c5.jpe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www.sohu.com/a/278300526_99894518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small> |} '''中国信通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简称“中国信通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围绕云计算<ref>[http://news.sohu.com/a/527099048_120792144 云计算是什么意思 云计算通俗解释 云计算发展趋势],搜狐,2022-03-04</ref>、大数据、[[人工智能]]、数据中心、智慧健康、金融科技、审计与治理、内容科技、开源、数字化转型等领域开展技术、标准研究,构建相关技术的测试、试验和统计平台,承担相关服务和产品的测试评估工作,提供相关技术标准的咨询服务。 ==重点业绩== 中国信通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近些年重点业绩如下。 ===1.研究支撑=== 支撑国家及部委编制发布数据中心、“[[互联网]]+<ref>[https://www.sohu.com/a/113299162_466950 什么是“互联网+”? ],搜狐,2016-09-02</ref>”医疗、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重大政策文件;建设人工智能、智慧公安、大数据、互联网医疗等方向的国家实验室,打造一流技术与应用实验平台;承担工信部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国家发改委项目、[[中国工程院]]项目、国防科技创新特区项目以及地方项目40余项;牵头立项国际标准17项、 IEEE标准1项、国家标准10余项、行业标准100余项、团体标准140余项;连续发布《云计算白皮书》《大数据白皮书》《数据中心白皮书》《人工智能白皮书》《区块链白皮书》《中国金融科技生态白皮书》《开源生态白皮书》等系列研究成果品牌,成为行业风向标。 ===2.数字抗疫===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迅速集结组织团队,会同三大运营商共同推出公益服务“通信大数据行程卡”。通信大数据行程卡公益查询日均稳定在1亿以上,有力支撑了中央和各级联防联控机制指挥决策,构筑起内防扩散外防输入的“数据长城”。 ==相关资讯== ===《2022中国“5G+工业互联网”发展成效评估报告》发布=== 2022年11月19-21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与[[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2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在11月20日的开幕式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信通院”)院长余晓晖发布了《2022中国“5G+工业互联网”发展成效评估报告》。 5G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演进升级的重要方向,工业互联网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关键支撑,二者都是实现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驱动力量。5G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产生巨大的叠加倍增效应,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加速融合,对助力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意义重大。 2022年为“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收官之年。推进实施“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以来,我国“5G+工业互联网”正由起步探索阶段迈向深耕细作、规模化发展的关键阶段,互促共进、融合发展的良好格局逐渐形成。报告用“一个全新[[发展]]格局”和“技术创新、产业突破、生态构建、发展环境”四大维度对我国“5G+工业互联网”发展进行了全面分析评估。 报告认为,我国“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任务高[[质量]]完成。全国4000余个“5G+工业互联网”项目已覆盖41个国民经济大类,“5G全连接工厂”种子项目中,工业设备5G连接率超过60%的项目占比超一半,5G技术与工业融合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 报告分析,当前全国“5G+工业互联网”发展已形成以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地区为引领,向京津冀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延伸的“东中西”梯次推进的全新发展格局。根据中国信通院“5G+工业互联网”发展指数测算,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5G+工业互联网”发展总体呈现4种差异化、特色化的发展形态。江苏、广东、浙江、山东、[[安徽]]、北京6省(市)呈现示范引领的特点,湖北、辽宁、江西、河北、河南、上海、福建、[[天津]]、四川、重庆、湖南、广西、山西13省(自治区、市)呈现快速崛起的特点,新疆、甘肃、黑龙江、云南、内蒙古、宁夏、贵州、陕西8省(自治区)呈现蓄力奋发的特点,西藏、海南、吉林、青海4省(自治区)呈现孕育起步的特点。 报告概括了我国“5G+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四大进展情况。 一是技术创新持续赋能。《“5G+工业互联网”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不断完善,5G技术标准加快与[[工业]]适配,“5G+工业互联网”垂直行业标准助力产业推广,承载新技术、新应用的测试床、实验室依托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加速落地。“5G+工业互联网”主要专利继续保持全球领先,边缘计算、5G TSN、5G LAN、5G NPN成为专利布局热点。 二是产业突破从无到有。5G芯片模组三年平均降价40%左右,实现“[[价格]]”突破。5G CPE等数据终端和5G工业融合终端不断涌现,模组终端供应商数量处于全球前列,实现“数量”突破。轻量化5GC产品等新型网络产品不断探索,三大主流组网模式基本成熟,5G TSN、确定性网络加速试验,网络部署实现“形态”突破。5G uRLLC技术不断深入工业控制环节,通信时延可达到端到端时延4ms,实现“性能”突破。 三是生态构建从有到优。地方政府自发组织建设20余个省级“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通过建设新网络、挖掘新应用、发展新模式、构筑新业态,形成具备区域和产业特色、具有一定先导示范效应的创新型[[产业]]生态。基础电信企业、工业企业、通信设备提供商、垂直行业解决方案提供商、科研机构等产业各方共同发力,聚焦“5G+工业互联网”产业链关键环节,联合开展技术创新、产品攻关、标准研制、应用探索,生态建设,打好产业“团体赛”。 四是发展环境日益完善。截至目前,国家层面出台十余个政策文件,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共出台100余项5G、工业互联网相关支持政策,江苏、湖北、河南、云南等地出台“5G+工业互联网”专项政策,央地协同的政策体系基本构建,政策工具箱持续丰富不断完善。 当前,我国“5G+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进入快车道,“5G+工业互联网”成效评估工作将[[与时俱进]]、守正创新,依托全国“5G+工业互联网”发展管理平台(暨项目库)和中国“5G+工业互联网”发展指数模型,不断完善全国情况评估及各省市分析评估,力求更加全面反映我国“5G+工业互联网”发展总体变化趋势,以评估把脉态势、引导发展,更好支撑我国“5G+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Category: 社會組織類]]
返回「
中国信通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