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2.163.13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中国林学会 的原始碼
←
中国林学会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center><img src=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227/c9849ffc8ba94f82b6bd7f9d08bd6b6e.jpe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www.sohu.com/a/376158334_282441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small> |} '''中国林学会'''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组成部分,由林业科技工作者及相关单位自愿组成的依法登记成立的全国性、学术性、科普性法人[[社会团体]]<ref>[https://www.sohu.com/a/305534072_120042052 社会团体办理攻略] ,搜狐,2019-04-02</ref>。1917年2月12日在上海惠中西饭店成立了中华森林会,1928年更名为中华林学会,1951年重建为中国林学会。 中国林学会主要开展学术交流、[[出版]]林业科技书刊与刊物、普及林业科学知识、民间国际学术交流、在职林业科技人员的继续教育、开展科技表彰奖励、开展林业科技咨询服务等工作。 据2017年11月学会官网显示,学会[[秘书]]处下设7个部门,另设有42个分支机构<ref>[https://www.sohu.com/a/231985972_221394 分支机构那些事,一文全明白!],搜狐,2018-05-17</ref>、31个省级学会、9个工作委员会。截至2017年4月,学会拥有个人会员9万余名、团体会员近200家。 2019年11月19日,中国林学会学术部获第四届“中国[[林业]]产业突出贡献奖”。 ==发展历史== ===中华森林会=== 洋务运动以后,中国开始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林业界派出了很多专学林学的留学生。他们学成回国后,传播西方林业知识、办林业学校、创建林业专业、建立实验林场。 1917年1月6日,在上海外滩惠中西饭店召开中华森林会第一次筹备会。会址设在[[南京]]大仓园5号。 1921年,成立金陵大学林学会作为中华森林会的支部之一;在日本[[北海道]]帝国大学林科攻读的中国留学生成立了中华森林会的另一支部:清明社。同年,会所从南京移至上海北京路4号。3月,《森林》[[杂志]]问世。 ===中华林学会=== 1927年4月,[[国民政府]]成立后,成立了第四中山大学(后改名国立中山大学),并于农学院中设置森林组(后相继改为森林科、森林系)。 1928年5月,姚传法等数十人在南京集会,[[成立]]林学会筹备委员,并于6-7月先后召开了3次筹备会。8月4日,在金陵大学农林科举行中华林学会成立大会,会所设在南京保泰街12号。 1929年10月底,《林学》创刊[[出版]]。 1930年4月,首次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活动。 1931年10月以后,4年未再出刊,中华林学会也陷入困境。 [[九一八事变]]后学会会务停顿数年,1935年9月,由凌道扬牵头在南京业余体育协会召集会务复兴讨论会。 1936年2月,召开第四届第一次[[理事会]],会址设在南京汉中路143号中央模范林区管理局,恢复出版《林学》。11月,四川林学会在成都举行了成立大会。 1941年,会址设于东川北碚檀香山桥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内。 1943年,中华林学会增加奖学金保管委员会。 1944年,中华林学会增加[[茶叶]]、油桐、药材、水土保持4个研究委员会。 1945年,抗战结束,中华林学会迁回南京,会址设在大光路34号。 1948年4月,在[[台北市]]台湾省林业试验所礼堂举行中华林学会台湾分会成立大会。 ===中国林学会=== 1951年,中华林学会重建为中国林学会。 1955年,《林业科学》创刊,次年改为中国林学会主办。 1957年,中国林学会[[组织]]了统一林业名词小组。 1959年3月,中国林学会与原全国科普协会林学组在北京召开[[会议]],对两个组织成员进行了合并与调整。 1960年2月,在全国林业科学技术会议期间,召开了有各省级林学会负责任参加的会议,组成了中国林学会第二届[[理事会]],下设行政组、学术组,行政组分为秘书组和国际联络组;学术组分为造林组、保护组和副特产组、森林工业组、林业机械组。 1963年初,设林业、森工、普及、《林业科学》编委会4个委员会。 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后11年,学会被迫停止一切活动。 1977年,学会秘书处挂靠在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与院办合署办公。 1978年,设立森林[[土壤]]专业委员会、森林经理分会。 1979年,森林病理分会、林木遗传育种分会、森林工程分会、林产化学化工分会、森林生态分会、杨树专业委员会、树木引种驯化专业委员会相继成立。 1980年,学会设立了木材工业分会。 1981年8月,学会设[[办公室]]、学术活动部、科学普及部、国际联络部、《林业科学》编辑部、《森林与人类》编辑部。 1982年,学会设立了林业机械分会。 1983年,学会挂靠单位变更为林业部;[[成立]]林业区划分会、树木生理生化专业委员会。 1984年,学会成立了造林分会、林业情报专业委员会。 1985年2月,经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批准,成立咨询服务部。同年,成立了森林昆虫分会、树木学分会、森林气象专业委员会。 1986年,成立了经济林分会、林业[[计算机]]应用分会。 1987年,成立了水土保持专业委员会、林业史分会。 1988年,林业部撤销中国林学会分党组;学会成立了森林水文及流域治理分会、林业科技管理专业委员会。 1989年,学会设立森林防火[[专业]]委员会、木材科学分会。 1990年,设立了桉树专业委员会。 1992年,设立了[[竹子]]分会。 1993年,设立了城市森林分会。 1996年,《森林与人类》由中国林学会与《中国林业报社》合办,期刊编辑部迁入《中国林业报社》。 1997年,经批准成立党总支。 2005年,设立了[[森林公园]]分会、灌木分会、银杏分会、林业科技期刊分会。 2006年,设立了生物质材料科学分会。 2011年,设立了森林食品科学技术专业委员会、竹藤[[资源]]利用分会。 2014年6月,成立组织联络部。同年,设立林下经济分会、古树名木分会、杉木专业委员会。 2015年,设立了珍贵树种分会。11月,由中国林学会、国家林业局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北京林业大学等单位共同参与建设中国林业智库。 2016年,设立[[松树]]分会、盐碱地分会;造林分会更名为森林培育分会。 2021年3月20日,发起成立科创中国·乡村振兴联合体。 2022年6月26日,森林生态价值实现与绿色发展高层论坛在[[湖南]][[长沙]]召开。会上,中国林学会发布了“十三五”期间林草科技十大进展。 ==学术成就== ===林业智库=== 中国林业智库由中国林学会作为发起人和依托单位,[[国家林业局]]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北京林业大学、国家林业科学数据中心、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北京中广群星至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作为共同发起和核心支持单位,共同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林业智库,构建决策咨询理论政策研究平台、技术服务创新驱动平台、科技评价公共服务平台、信息[[数据]]集成共享平台、生态文化传播教育平台等五个工作平台。首批专家团队由林业、农业、环境、水利、生态的14位院士和50多名知名、资深专家组成。 ==学术交流== ===中国林业学术大会=== 截至2017年5月,中国林业学术大会共举办5届。第五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共设29个分会场,汇集2600余名林业科技[[专家]]学者,收到论文1390多篇、交流报告590余篇。 ===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 截至2016年10月,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共举办了12届。在第十一届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年会上共设8个专题分会场,分别围绕美丽中国与森林培育、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林木遗传育种、野生动植物与湿地景观[[设计]]、智慧林业与森林经营管理、林业生物质高效综合利用、森林灾害的发生规律与治理新技术、和谐林业发展、竹子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等内容组织学术报告。来自科研、教学、[[管理]]和生产单位的600多名林业青年科技工作者参加了年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300多名学生也参加听会。 ===现代林业发展高层论坛=== 2015年在北京举行的现代林业发展高层[[论坛]],围绕中国绿色发展与“十三五”规划、对外开放与林业全球化、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林业税费改革、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转型中的林业发展、生态保护背景下林下经济发展等议题开展了特邀报告和专题报告。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林学会、分会(专业委员会)、国家林业局各有关司局及直属单位,林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领导]]和专家,企业代表,梁希科学技术奖获奖代表,共计250多人参加了论坛。 2011年在北京举行的现代林业发展高层论坛,围绕森林质量与森林可持续经营、中国绿色发展理论与实践、非木质林产品研究和利用、城市森林质量与人居环境、森林经营与绿色增长、中国木材安全等议题做了特邀报告和专题报告。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林学会,国家林业局各直属单位,林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领导和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和第四届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获奖代表共260余人参加了论坛。 ==学术期刊== ===《林业科学》=== 《林业科学》是中国林学会主办的林业基础性和高科技[[学术期刊]],创刊于1955年。主要刊登森林培育、森林生态、林木遗传育种、森林保护、森林经理、森林与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经济林、水土保持与荒漠化治理、林业可持续发展、森林工程、木材科学与技术、林产化学加工工程、林业经济及林业宏观决策研究等方面的文章,设有学术问题讨论、研究简报、科技动态、新书评介等栏目。 《林业科学》被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题目数据库、中国科技文献(万方)库、中国科技文献(维普)库、中国生物学文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科技引文数据库、中国林业科技文献库、[[美国]]《工程索引》(Ei)、荷兰《文摘与引文数据库》(Scopus)、俄罗斯《文摘杂志》(AJ)、美国《化学文摘:光盘版》(CA)、美国《剑桥科学文摘:自然科学》(CSA)、[[英国]]《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CABI)、英国《动物学记录》(ZR)、联合国粮农组织文库、(AGRIS),以及波兰《哥白尼索引》(IC)、《日本科学技术社数据库》(JST)、美国《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UIPD)等检索机构收录。 ===《森林与环境学报》=== 《森林与环境学报》创刊时间为1960年,主办单位是[[福建农林大学]]、中国林学会。被中文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首批入编期刊、万方数据(China info)科技期刊群列入来源期刊;并被中文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国际农业科技情报系统数据库(AGRIS)、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中心数据库(CAB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万方数字化期刊群(全文收录)、《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林业文摘》、《竹类文摘》等收录。 ===《林产化学与工业》=== 《林产化学与工业》是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和中国林学会林产化学化工分会共同主办的学术类期刊。被美国《工程索引》(EI)、美国《化学文摘》(CA)核心期刊、[[荷兰]]《文摘与引文数据库》(Scopus)、美国“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英国《英联邦农业和生物科学文摘》(CABAbstracts)、英国《林产品文摘》(FPA)、英国《全球健康》、英国《皇家化学学会系列文摘》(RSC)、俄罗斯《文摘杂志》(PЖ)、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文摘》来源期刊、《中国农业核心期刊概览2010》等收录。 ===《森林与人类》=== 《森林与人类》是中国绿色时报社、中国林学会、中国绿化基金会主办的国家级期刊,获2002年被[[中宣部]]、科技部和中国科协联合命名为全国科普先进集体,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 ===《竹子学报》=== 《竹子学报》是由国家林业局竹子[[研究]]开发中心、中国林学会竹子分会、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是[[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参考文献== [[Category: 社會組織類]]
返回「
中国林学会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