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3.59.112.16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中国沙棘 的原始碼
←
中国沙棘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中国沙棘</big> ''' |- | <center><img src=http://img1.iplant.cn/gotoimg/236/E8CF59D6364AE830.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www.iplant.cn/info/%E4%B8%AD%E5%9B%BD%E6%B2%99%E6%A3%98?t=p 来自 植物智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中国沙棘 学 名:Hippophae rhamnoides subsp. sinensis Rousi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 纲:原始花被亚纲 目:桃金娘目 科:[[胡颓子科]] 属:[[沙棘属]] 种:沙棘 亚 种:中国沙棘 命名者及年代:Rousi,1971 |} '''中国沙棘'''(zhōng guó shā jí),学名:Hippophae rhamnoides subsp. sinensis Rousi,俗名:'''酸刺、黑刺、酸刺柳、黄酸刺、醋柳''',异名:Hippophae salicifolia subsp. sinensis Hippophae rhamnoides var. procera Hippophaë rhamnoides subsp. sinensis ,是[[胡颓子科]]、[[沙棘属]]、沙棘的亚种。落叶灌木或乔木,棘刺较多,粗壮,顶生或侧生;嫩枝褐绿色,老枝灰黑色;芽大,金黄色或锈色。单叶通常近对生,与枝条着生相似;叶柄极短。果实圆球形,橙黄色或桔红色;种子小,阔椭圆形至卵形。花期4-5月,果期9-10月。 中国沙棘分布于中国[[河北]]、[[内蒙古]]、[[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四川]]西部。常生于海拔800-3600米温带地区向阳的山嵴、谷地、干涸河床地或山坡,多砾石或沙质土壤或黄土上。 中国沙棘是优良的保土固沙植物及薪炭林树种;果实含有大量维生素和脂肪,可加工成果酱、果汁等各种沙棘制品,供食用或药用;种子可榨油;叶和嫩枝梢可作为饲料;树皮、叶、果含单宁酸,可分别用于染料及椅胶原料。 <ref>[http://www.iplant.cn/info/%D6%D0%B9%FA%C9%B3%BC%AC 中国沙棘], 植物智, 2020-01-18</ref> ==中国沙棘植物学史== 该亚种过去定为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inn.,所有记载中国植物的书籍及对中国沙棘的研究都用这个名字。1971年芬兰A. Rousi比较研究后才作一个亚种存在,而且仅产于中国北部及西部。 A. Rehder根据幼嫩枝条和叶片上面具白色星状柔毛定为高沙棘变种Hippophae rhamnoides var. procera Rehd.(高可达18米,分布山地坡谷和河谷)。A. Rousi认为星状柔毛不是区分亚种或变种的主要依据,因此合并在该亚种内作异名。 ==中国沙棘形态特征== 中国沙棘是 落叶灌木或乔木,高1-5米,高山沟谷可达18米,棘刺较多,粗壮,顶生或侧生;嫩枝褐绿色,密被银白色而带褐色鳞片或有时具白色星状柔毛,老枝灰黑色,粗糙;芽大,金黄色或锈色。 单叶通常近对生,与枝条着生相似,纸质,狭披针形或矩圆状披针形,长30-80毫米,宽4-10(-13)毫米,两端钝形或基部近圆形,基部最宽,上面绿色,初被白色盾形毛或星状柔毛,下面银白色或淡白色,被鳞片,无星状毛;叶柄极短,几无或长1-1.5毫米。 果实圆球形,直径4-6毫米,橙黄色或桔红色;果梗长1-2.5毫米;种子小,阔椭圆形至卵形,有时稍扁,长3-4.2毫米,黑色或紫黑色,具光泽。花期4-5月,果期9-10月。 ==中国沙棘产地生境== 中国沙棘分布于中国河北、内蒙古、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四川西部。常生于海拔800-3600米温带地区向阳的山嵴、谷地、干涸河床地或山坡,多砾石或沙质土壤或黄土上。中国黄土高原极为普遍。 ==中国沙棘繁殖方法== 果实采摘与种子调制 中国沙棘为灌木或小乔木,刺多,采果困难,但沙棘浆果具有成熟不落的特点,在冬季冻果时采收容易。采果时,选择树冠紧凑、刺少、果大、丰产、果实品质好的母树。一种方法是寒冷的冬季早晨在树下铺垫上麻袋,然后用木棍敲打,收集落在麻袋上的冻果;另一种方法是用“小手扒子”采收,小簸箕接着,收集的果实簸净树叶、枝刺等杂物。在室内用水洗净,放人塑料桶内,捣烂,过滤出果汁。洗净果渣,漂出果皮、杂质,取出种子,阴干,去除杂物,就得到纯净种子,果实出种率7-8%,种子千粒重9-10克。调制好的种子,气干状态下贮藏,供来年播种。 种子催芽 中国沙棘种皮富含油脂,不易吸水。因此催芽是播种前的重要环节。混沙催芽,时间5月中旬左右。首先将沙棘种子用0.1%的高锰酸钾消毒10分钟,清洗后放到50℃的热水中,不停地搅动到温度30-32℃停止。浸种一昼夜,捞出种子,控出多余的水分,浸好的种子与含水量60%的细河沙混合均匀,种沙比1:3,然后装入透气的编织袋内,放在1-18℃的地方,每天翻1次,保持含水量60%,7天左右开始裂嘴,裂嘴率在50-60%进行播种。 播种 中国沙棘属小粒种子,选土壤质地疏松、排水良好的圃地作为播种区。采用床播,播种量90千克/公顷,播种后覆土2毫米,镇压,覆盖苇帘,及时浇透水,保持土壤湿润。15-20天幼苗出齐,出苗后为防止立枯病,应喷施多菌灵800倍液1次,同时把苇帘支起20厘米,进行通风透光,7天撤掉苇帘。5-8月进行除草、松土、浇水等田间管理,保持床面无杂草、疏松、湿润。8月进行叶面追肥1次,喷施0.3%磷酸二氢钾,促进苗木木质化,苗高10-15厘米。 换床 中国沙棘幼苗较小,达不到造林标准,需要换床培育1年,换床时间4月末,密度200株/平方米,换床后浇透水,幼苗正常生长后停止浇水,防止幼苗徒长,不木质化。5-8月田间管理,保持床面无杂草。9月苗木平均高50厘米左右,达到造林标准。 ==中国沙棘栽培技术== 造林地选择 中国沙棘为阳性树种,造林地选择阳坡、半阳坡,坡度<150,排水良好的全光皆伐迹地或退耕还林地作为中国沙棘经济林的造林地。 整地 造林前一年进行秋整地,整地方式为穴状整地,创穴要打碎土块,清除穴内树根、石块等杂物,穴面呈丘形。整地规格35厘米×35厘米×25厘米,株行距1.5米×2.0米,密度3330株/公顷。 造林 造林时间5月1-10日,顶浆造林。沙棘苗木高度50厘米左右,根系长度保留25厘米左右,根系过长需要修剪。栽植时挖好坑,苗木放在中央,根系舒展,培好土,踏实。 幼林抚育管理 为保证营造的沙棘经济林有良好的生长环境,造林后要加强幼林抚育管理,抚育3年8次,分别为3、3、2次。抚育标准,扩穴抚育50厘米×50厘米,割灌抚育,全面割出幼林内的灌木和杂草。 为了保证中国沙棘果实的高产稳产,需要对树冠整形和修剪。整形采用自然圆头法。首先对3年生的沙棘开始修剪,修剪时对每株沙棘培育3-5个骨干枝,均匀地分布在周围的空间上,构成结果面。修剪时采用疏剪、短截、摘心等,使枝条分布均匀,促进结果。具体做法是去旧留新,密处疏剪,旺枝留空,清膛留地,树冠圆满。 中国沙棘经过多年生长后树体老化,需要进行更新。采用平茬更新是有效的方法。一般中国沙棘林龄12年左右时进行平茬,老树伐掉,保留伐根上的健壮萌条培养新的幼树,同时也保留根系水平生长过程中不同时期萌生出的幼树,特别是雌株幼树。调整幼树分布和雌雄株比例,一般雌雄比例达到6:4或7:3比较合理,但雄株要均匀分布在林分中,利于授粉,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中国沙棘主要价值== 中国沙棘是优良的保土固沙植物及薪炭林树种;果实含有大量维生素和脂肪,可加工成果酱、果汁等各种沙棘制品,供食用或药用;种子可榨油;叶和嫩枝梢可作为饲料;树皮、叶、果含单宁酸,可分别用于染料及椅胶原料。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370 植物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中国沙棘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