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油气资源研究中心 的原始碼
←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油气资源研究中心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center><img src=http://p0.itc.cn/images01/20200708/785a8c6109434f209a2b8245356b571e.pn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www.sohu.com/a/406427300_100087514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small> |}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油气资源研究中心'''组建于2006年,地处[[兰州市]],是国家级社会公益性研究机构,前身是1960年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是中国国内最早开展油气地质学基础理论研究的综合性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油气资源研究中心主要从事油气地质学、油气地球化学、油气地球物理学、气体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储层地质学及储层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 截至2021年1月,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油气资源研究中心拥有地质学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ref>[https://www.sohu.com/a/405051601_730726?_f=index_pagefocus_5&_trans_=000014_bdss_dkmwzacjp3p:cp= 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区别主要是什么?总结得太精辟了] ,搜狐,2020-07-02 </ref>培养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地球化学、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构造地质学、固体地球物理学和[[地质]]工程专业等5个硕士研究生培养点。 ==历史沿革== ===合并前=== 1956年,成立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西北[[地质]]研究室。 1960年2月18日,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正式建立。 1991年,中国科学院[[气体]]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成立。 ===合并后=== 1999年6月,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整合,成立[[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2004年9月7日,院党组决定将[[兰州]]地质所与北京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进行整合。同年,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电离层研究室整体调整到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2005年,中国科学院气体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油气[[资源]]研究室整合。 2006年12月,成立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兰州油气资源研究中心。 2009年4月,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油气资源研究室更名为中国科学院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 2013年10月,[[甘肃省]]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成立。 2016年6月24日,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在兰州成立,整合了兰州油气资源研究中心,中心更名为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油气资源[[研究]]中心。 ==科研条件== ===人员编制=== 根据2021年5月中心官网显示,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油气资源研究中心有研究员17人,副研究员<ref>[https://www.sohu.com/a/465080743_120237341 副研究员是什么级别] ,搜狐,2021-05-07 </ref>29人,青年创新促进会成员7人,青年创新骨干25人。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3人):范桥辉、陈红汉、郑国东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段毅、郑建京 甘肃省领军人才(1人):段毅 [[研究员]](17人):陈国俊、陈红汉、段毅、范桥辉、吉利民、李立武、李中平、史基安、妥进才、王琪、王晓锋、王永莉、夏燕青、张晓宝、郑国东、郑建京、周世新 副研究员(18人):杜社宽、郭建明、雷天柱、李树同、吕成福、马素萍、邱军利、史宝光、苏龙、孙国强、陶辉飞 王万春、魏志福、吴保祥、薛莲花、张明峰、张顺存、张中宁 高级[[工程师]](5人):杜丽、房嬛、李晓斌、王作栋、吴应琴 ===科研部门=== 根据2021年5月中心官网显示,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油气资源研究中心有中科院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下属有4个[[研究]]机构。 中科院重点实验室(1个):中国科学院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 甘肃省重点实验室(1个):甘肃省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 研究中心研究机构(4个):油气地质研究室、油气地球化学研究室、油气[[地球物理]]研究室、分析测试部 ===设备仪器=== 根据2021年5月中心官网显示,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油气资源研究中心地球化学分析测试中心拥有气体同位素质谱、稀有气体同位素质谱、无机质谱、有机质谱、高温高压模拟仪等各类大型[[仪器]]设备48台(套),总价值超过1.1亿元。 ==科研成就== ===科研成果=== 截至2021年1月,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油气资源研究中心承担和完成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973及攀登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际合作项目、中科院及省部委重点项目及[[企业]]合作项目200余项。发表研究论文2000余篇,出版学术专着37部,科研报告170余份,获国家和省部级重大科技成果50余项。 ==人才培养== ===学科建设=== 截至2021年1月,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油气资源研究中心设有地质学博士后流动站,有学术学位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博士点3个,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硕士]]点4个和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个。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 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博士点(3个) 地球化学,[[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构造地质学 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硕士点(4个)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地球化学]],构造地质学、固体地球物理学(学术硕士点) 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个) [[地质工程]](专业硕士点) 博士后流动站(1个) ==教学建设== 根据2017年11月中心官网显示,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油气资源研究中心有[[博士生导师]]14人,硕士生导师15人;在学研究生75人 ;中心为学生提供奖助学金待遇,硕士研究生国家助学金6000元/人·年,研究所奖学金6000元/人·年,国科大学业奖学金8000/人·年,助理津贴7200—9600元/人·年。 2009年,李中平获得中科院朱李月华优秀[[博士]]生奖学金。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油气资源研究中心统一使用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形象标识。 1955年为沙坡头沙漠研究试验站建站日期,也是文献情报中心(原中国科学院兰州图书馆)成立时间,即1955年为西北研究院各单元往上追溯的最早建立日期,表明了西北研究院[[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年份下方以书的造型为背景,既代表着文献情报中心,又代表着那些扎根西部、不畏艰险、乐于奉献、追求卓越的知识分子和广大的科研工作者。 从logo整体造型来看,内圈共有5种颜色代表西北研究院由5个单元组建而成。上方蓝色区域代表高原大气;中间的白色区域代表冰川冻土;下方绿色区域代表着寒区旱区生态与农业,条纹状取自盐湖造型,[[黄色]]的区域代表沙漠,褐色的部分代表油气地质。设计中不同的颜色基本涵盖了我院的研究方向,如冰川、冻土、沙漠、高原生态、[[盐湖]]、油气地质、高原大气和资源环境信息等。 从logo深层寓意来看,下方黄色区域中的5个小区域代表盐湖,也代表西北研究院的5个单元,条纹状既像铁路又像阶梯,“铁路”寓意着我院在青藏铁路和包兰铁路建设中所取得的突出成就,获得2项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阶梯”既寓意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代表文献情报中心,同时也寓意着西北研究院整合后在新的起点上,围绕服务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和[[西部大开发]]战略,进一步攻坚克难、团结协作、继往开来、勇攀高峰,向着更高、更远、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 ===精神文化===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油气资源研究中心面向国家能源资源战略需求为导向,针对制约中国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的勘探理论与关键技术难题,聚焦在深层油气和非常规油气基础地质理论,开展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研究,支撑国家战略需求,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Category: 社會組織類]]
返回「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油气资源研究中心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