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8.162.12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的原始碼
←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jpg|350px|缩略图|右|<big></big>[http://www.genetics.cas.cn/yjsjs/yjsgk/200906/W020090605562934787262.jpg 原图链接][http://www.genetics.cas.cn/yjsjs/ 来自 研究所 的图片]]]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简称:遗传发育所)最早成立于1959年<ref>[http://www.genetics.ac.cn/yjsjs/ 研究所概况],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ref>。2001-2003年,由原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及[[石家庄]]农业现代化研究所整合而成。 遗传发育所面向中国[[农业]]和人口[[健康]]的重大战略需求和生命科学前沿,重点开展基因组结构与调控规律、重大疾病分子机理、品种分子设计、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前沿学科交叉领域的研究,揭示[[水稻]]、[[小麦]]等基因组表达调控规律、阐明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和建立新的品种设计理论与[[技术]]体系,为解决遗传与发育生物学领域重大科学和技术问题做贡献。 ==历史== 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简称遗传研究所)成立于1959年9月25日,其前身是创建于1951年7月的[[中国科学院]]遗传选种实验馆,地址在[[北京]]海淀区复兴门外北蜂窝,借用前燕西农业职业学校校址作为实验室,乐天宇为馆长。 1952年9月,实验馆更名为中国科学院遗传栽培研究室,隶属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1953年2月,遗传栽培研究室由北蜂窝迁入前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的前身),与该所建立合作关系,人员分散到该所的部分研究室。 1955年12月,因中国科学院进行机构调整,遗传栽培研究室中的栽培部分调整到前西北农业生物研究所,1956年5月“遗传栽培研究室”更名为“遗传研究室”,仍归植物研究所领导,由前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祖德明]]<ref>[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18980&do=blog&quickforward=1&id=628121 中国著名遗传学家故事:祖德明(1905—1984)],科学博客圈</ref>兼任遗传研究室主任。1958年3月搬进中关村,借用[[力学]]所大楼的一部分为实验室和办公室,并在附近创设了一个有40余亩耕地的临时性农场。 1958年10月,经院党组批准,由祖德明、梁正兰、谷峰秀和陈英组成遗传研究室领导小组,为组建遗传研究所准备了条件。1958年12月,遗传研究室领导小组向中科院裴丽生秘书长并院党组提交了遗传研究室扩建为遗传研究所的报告。1959年6月17日,第7次院常务会议通过并报请国家科委批准。1959年9月25日,[[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分别正式行文,组建成立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 新成立的遗传研究所全所研究人员41名,技术人员60名。在原来主要从事作物栽培和遗传育种研究基础上增加了[[动物]]、[[微生物]]遗传研究内容。设置了五个实验室:一室主要研究植物有性过程的遗传变异规律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二室主要研究生活条件对[[植物]]性状形成和发育的作用;三室主要研究遗传物质的结构、功能及诱变规律;四室主要研究无性过程的遗传变异规律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五室主要研究电离辐射的遗传效应及其机制与防护。 ==视频== ===<center>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遗传发育所宣传片</center> <center>{{#ev:youku|XODMyMzU4MDUy|560|center}}</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300 科學總論]] [[Category:303 科學教育及研究]]
返回「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