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5.22.20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 的原始碼
←
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jpeg|有框|右|<big>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会议)</big>[https://www.jsu.edu.cn/images/18/10/31/1klgvqodd9/6AF896361F3A07F809E8D3200DEDA645.jpg 原图链接][https://www.jsu.edu.cn/info/1076/11236.htm 来自 吉首大学 的图片]]] '''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于1981年11月成立于[[昆明]],已故着名民族学家马曜担任首任会长。中国西南民族学研究会成立30余年以来,已经发展成为拥有成员遍布全国12个省区市、45个单位会员和近千名个人会员的重要学术组织[[团体]],是全国唯一一家总部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地方性学会,在2012年评比中,被评为3A级会员单位。 中国西南民族学会研究领域涉及全国34个[[少数民族]],空间区域面积占全国三分之一以上行政区域单位,半数以上的民族自治区域和少数民族人口,学术研究资源丰富,研究队伍强大,成果丰硕;已出版上百部相关着作;形成包括藏学、彝学、壮学、纳西学、白学、傣学、哈尼学、布依学、侗学、苗学、瑶学、土家学等单一民族为研究对象主体的学科和跨区域、跨民族的研究趋势,创立了以“西南学派”为代表的[[民族学]]人类学派、地缘民族学派的学术派别<ref>[https://www.sohu.com/a/192097942_176673 学术江湖的七大派别],搜狐,2017-09-15</ref>,是全国最重要的民族学人类学研究团体之一。 ==发展历史== ===成立背景=== 1980年10月在[[贵州]]贵阳召开了中国民族学界的代表大会,并成立了“中国民族学研究会”(1984年10月改称为“中国民族学学会”)。会上决定成立“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筹委会”,马曜任“筹委会”主任,李绍明任秘书长,何耀华、童恩正、李干芬、周光大、平措次仁等人任委员。随后开始了“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的筹建[[工作]]。 ===成立历史=== 第一届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于1981年11月在[[昆明]]成立,并举行了首届年会,选举马曜为理事长,顾问有吴泽霖、黄现璠等民族学<ref>[https://www.sohu.com/a/246160119_625727 民族学?民俗学?这几个容易混淆的专业千万别搞错!],搜狐,2018-08-09</ref>界重镇 。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是在国家民政部注册登记、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的全国性一级学术[[团体]]。 ==发展状况== 1981年至1985年,学会总部设在云南民族学院;1985年至1988年设在贵州省民族研究所;1989年至2003年设在[[云南省]]社会科学院。2004年 1月7日下午,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总部回迁云南民族大学,回迁揭牌仪式在[[云南民族大学]]学生会堂前隆重举行。中共云南省委副书记、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名誉会长丹增发来了贺信。截至2005年底,有团体会员456个,个人会员508人。 ==学术成就== 学会成立24年来,始终致力于对西南地区34个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经济]]、文化、[[艺术]]、[[宗教]]、语言文字的研究,关注西南民族地区改革开放及现代化建设中重要的理论和实际问题,为中央和滇、川、黔、桂、藏、渝、湘、鄂八省区市党政领导机关的科学决策服务,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视频== ===<center> 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中国西南地区的神秘民族,1400多年不通婚,繁育后代方式的很奇葩!</center> <center>{{#iDisplay:s0848dn4j5e|560|390|qq}}</center> <center>四川印记|1951年6月1日西南民族学院成立</center> <center>{{#iDisplay:a0908dyntzl|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非營利機構]]
返回「
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