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1.21.212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中国转向内在 的原始碼
←
中国转向内在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中国转向内在</big> ''' |- | [[File:0 (7)35467890-987678.jpg|缩略图|居中|[https://pic.baike.soso.com/ugc/baikepic2/707/20170610140245-1125631499.jpg/0 原图链接][https://baike.sogou.com/PicBooklet.v?relateImageGroupIds=&lemmaId=83231310&now=https%3A%2F%2Fpic.baike.soso.com%2Fugc%2Fbaikepic2%2F707%2F20170610140245-1125631499.jpg%2F0&type=1#simple_0 来自搜狗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中国转向内在》讲述在两宋之际的战乱动荡中,政治凌驾于经济、文化之上,专制皇权膨胀为绝对独裁,一些倾向保守的知识分子转向儒学,以道德重建为救亡图存之道,这种保守主义思想终于被树立为国家正统,这就是影响后世中国近千年之久的“理学”。 ==基本内容== 书名:中国转向内在 译者:[[赵冬梅]] 出版时间:2002年1月 定价:12 元 ISBN:9787214031082 丛书:[[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作者:美 [[刘子健]]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页数:197 页 装帧:平装 副标题:两宋之际的文化内向 ==内容介绍== 《中国转向内在——两宋之际的文化内向》(美)刘子健著,赵冬梅译,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 在北宋与南宋之间,中国文化发生了一次重大的转型,即从外向的汉唐文化转向内向的宋明文化。对这个转型,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给予了不同的诠释,美国宋史研究学者刘子健教授在他的《中国转向内在——两宋之际的文化内向》一书中,对转型的诸多问题作了新的诠释。首先,关于两宋之际文化转型的性质。美国早期汉学家曾普遍把宋代中国成为“近代初期”,其根据是这一时期出现了欧洲近代前夜的一些特征,如大城市兴起、市民阶层形成、市民文化繁荣、手工业发展、贸易发达、纸币出现、文官制度成熟等。但作者不同意这样的看法,认为形同而实异,那些被描述为近代化的东西不仅没有导出近代化,而且新的意识形态——新儒家文化凝结为一种顽固的文化类型,成为后期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因此,宋代以后的中国文化只是在旧的基础上发生新变化,这本身又成为传统的一部分。 其次,关于两宋文化转型的根据。作者对两宋文化的转型不满足于仅作思想史、文化史的分析,而是从历史变化的层面寻找其根本原因。他认为,两宋文化转型的基本原因是专制权力的扩张与强化,而这种扩张和强化是通过君相关系的一系列变化来实现的。在北宋及以前,君主专制往往通过被称为股肱大臣的宰相团队来实现,但是,这种情形在南宋高宗时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女真人的入侵面前,主降派首领秦桧把另一位宰相赵鼎搞下台,而使自己成为宰相,由他一人向高宗负责。这样,君主的权力空前膨胀,体制上不再有任何形式的约束。从此,知识分子意识到,政治必须从影响君主开始,其余皆为其次。所以,新儒家的泰斗朱熹对皇帝强调“格物”以“致知”,进而达到“正心”、“诚意”。既然君主绝对专制的局面已经形成,君主的道德观念、思想意识就决定一切,在这种情形下,为了实现治国、平天下,就只有让君主皈依儒家学说“内圣”的一面。这样,中国的文化逐步转向内向。 再次,关于两宋文化转型的影响。新儒学原本是少数知识分子挣扎和奋斗的产物,它经历了争论、被宣布为异端、最终上升为国家正统思想意识的过程。但是,从历史的发展来看,新儒家的胜利是一场得不偿失的胜利。由于新儒家从“外王”转向了“内圣”,造成了他们对现实的隔膜与生疏,“平时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成了他们的生存状态与真实写照。伴随着这种变化,在宋以后,宗法、贞节、孝道等观念大行其是,科举时文占据了士人的精神生活,这些导致中国政治文化长期处于稳定与停滞状态。也正因如此,起于明末清初的实学思潮成了一股文化解放思潮,在主流文化的压抑之下艰难地发展着,以致早期睁眼看世界的知识分子都要上溯顾(炎武)、黄(宗羲)。 由于刘子健主要从历史的角度诠释两宋文化的转型,对发生这种转型的内在文化理路较少顾及,宋代民族矛盾导致文化的巨大顿挫也是构成文化转型的重要因素。北宋以儒治国,号称“半部《论语》治天下”,但北宋被异族逐出中原、皇帝被异族所掳、割地输银的惨酷现实不能不在儒士心理上发生巨大震撼,对所信奉的儒家文化作出深刻的反省,其结果走向内向。 这点与该书结合起来看,对两宋文化的转型就会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刘子健认为不是专制政体而是新儒家提供的改变社会的方式——个人的道德修养构成两宋文化转型的根本原因的观点,改变了惯常的有关中国文化的叙事方式,其学术意义是不可低估的。 本书为“海外中国研究丛书”之一。 (王保顶) ==作者简介== 刘子健(James T.C.Liu),生于1919年,已故。早年求学于燕京大学、美国匹兹堡大学和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历史学教授。长期活跃于美国东亚研究学界,研究范围遍及宋代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重要论著的专书有《中国转向内在》、《两宋诗研究汇编》、《欧阳修的治学与从政》、《宋代的改革——王安石及其新政》、《传统中国》和论文多篇。其中,《中国转向内在》一书在美国汉学界影响甚巨。 3图书目录编辑 序言 导言 第一部分 从北宋到南宋 一、关注差异 线索与方法 资料与假设 二、宋代学术 文学 经学 史学 三、宋代儒学 思想与制度 不同派别的新传统思想 第二部分 12世纪 四、道德保守主义 亡国之耻的震撼 变革之门的关闭 保守主义者的正统要求 五、专制政体与宰相们 走马灯般的宰相(1127-1134) 宰相团队(1135-1136及以后) 权相长期独掌朝纲(1139-1156) 别有用场的前宰相(1161-1162) 六、个案研究:从辉煌到流放 谁有资格做榜样? 初擢签书枢密院事 宰相团队和国家政策 道德保守主义者的政治风格 从巅峰到谷底 第三部分 新儒家成为正统:得不偿失的胜利 七、道德挂帅的新儒家:从争论、异端到正统 分析架构 道德先验论者自命正统 思想的传播与道德的结合 不合时宜的生活方式 失算的“伪学”之禁 从危机到国家正统 余论 注释中所用简称 参考书目 ==丛书信息== 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共178册), 这套丛书还有 《中国社会史》,《上海罢工》,《洪业》,《宋代江南经济史研究》,《人物、角色与心灵》 等。<ref>[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097745/ 中国转向内在]豆瓣网</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011 圖書學]]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中国转向内在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