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21.244.24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中国风 的原始碼
←
中国风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古典建筑.jpg|350px|缩略图|右|<big>古典建筑</big>[https://hbimg.huabanimg.com/d3ed0f2bc779b4916ff878e4dcf885f7f1cab1da5dfaa-KN6F1q_fw658 原图链接][https://huaban.com/pins/1728347588 来自 花瓣 的图片]]] '''中国风'''(英语:Chinoiserie)也译成“中国风情”、“东洋风情”,在艺术史上是一个专有名词。此风格起源于十七世纪,在十八世纪成为风行全[[欧洲]]的国际时尚,表现在各种艺术类型,并在各地发展出不同特色。 中国风的“[[中国]]”主要指以中国为主体的东洋世界,除了中国,日本、[[韩国]]、[[东南亚]]也是相关的创作题材。这种艺术风格专指欧洲人以东洋文化作为灵感来源,并添加想像的新创作。中国风艺术品充满幻想,有时甚至表现出欧洲人想像中,和乐美好、理想文明的中国世界来作为欧洲国家改革的范本。中国风揉合了东方与西方的特质,混用各种创作元素,是东西文化交流的结果。这股风潮到了十九世纪中后期,逐渐与所有来自异国地区的文化,转用到其它欧洲艺术形式之中,统称为更多元、更大范畴的异域风情(Exoticism)。 中国风风格(Chinoiserie)虽在十七世纪风行,这个词却在十九世纪才正式出现。 Chinoiserie 的词根是 Chine(中国),但事实上,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人对“中国”的定义不明确,往往使用“中国”、“东洋”、“东方”、“远东”等不同的概念陈述以中国为主体的东洋世界,依不同脉络而有不同认定。十七、十八世纪时代在[[路易十四]]财产目录里,已时常出现 “façon de la Chine”(中国式)或 “à la chinoise”(中国品)等字样。到了十九世纪Chinoiserie一词才正式出现在[[法国文学]]作品里。[[巴尔札克]]于1836年发表的小说《禁治产》(L'Interdiction),首次用 Chinoiserie 指称具有中国风味的装饰工艺品。自此之后,Chinoiserie 就泛指依据中国风味制作的物品。1878年 Chinoiserie 正式收录在《学术辞典》(Dictionnaire de l'Académie)里:“名词,艺术品,家俱,或其它奇异珍品,皆是来自中国,或依据中国品味而制作<ref>[http://www.sohu.com/a/335243009_680428 200年多前法国宫廷流行的“Chinoiserie”到底什么样?带你一探究竟!] ,搜狐网, 2019-8-21</ref>。” ==近代欧洲的中国风== 中国自[[明朝]]中后期隆庆开关起后,为数不少的欧洲传教士前往中国传教,有部分传教士回到欧洲,并将中国的各种文化、经典等带到欧洲,致使欧洲在17世纪初18世纪末时(此时中国正值明朝灭亡到清朝康雍乾盛世时期)曾长时间流行“中国热”,在这长达100多年的时间内欧洲对中国的许多方面均十分追捧,对中国风(法语:Chinoiserie)的狂热追逐曾经是当时欧洲社会的普遍时尚。 其实早在14世纪时,当元朝[[忽必烈]]攻入欧洲时,就把中国[[丝绸]]上的图样传至欧洲,且被天主教会所沿用,常出现于祭衣和背心上。事实上,在[[马可波罗游记]]之后,欧洲对中国的认识主要借由欧洲本地商人与使者来传递。十七世纪中叶以后,更是由[[耶稣]]会传教士的记录与报导把中国资讯带回欧洲。经由不断的记录与报导,他们更正传统欧洲人对中国的认知,改变中国在欧洲的形象,十八时期的中华帝国以最理想的形式与形象被介绍到欧洲,是具有高度文化与高度文明的大帝国。十八世纪几乎全欧洲都受到中国风艺术风潮的影响,包括意、西、葡、法、荷、德、英、瑞典、丹麦、匈牙利、波兰、俄国等地区都有中国风艺术,横跨南欧、西欧与东欧。中国风被运用的范围非常广泛,包含工艺器物、绘画、版画、[[雕刻]]、建筑、[[园林]]、绿地与城市规划等等各种范畴。包括陶瓷器皿、挂毯、壁饰、漆柜、漆屏、[[屏风]]、乐器、床、桌、[[族徽]]、纺织、丝绸、刺绣、油画、镶嵌画、壁画等等,其它还有室内装潢、家居装饰,园林建筑有宫殿、亭、台、楼、阁、曲桥、奇岩怪石、[[石雕]]、砖、雕、彩绘、木雕等设置,以及中国风村落,如[[日耳曼]]地区卡瑟尔(Kassel)威海姆苏赫山地园林(Bergpark Wilhelmshöhe)内中国村(Chinesisches Dorf Mou-lang),瑞典、俄国中国村等等,另外就是中国风自然风景园林在欧洲的盛行<ref>[http://www.xinhuanet.com/science/2017-12/29/c_136854956.htm 欧洲园林中的“中国风”],新华网, 2017-12-29 </ref>。 1700年,为庆祝新世纪的到来,“太阳王”路易十四在法国[[凡尔赛宫]]金碧辉煌的大厅里举行盛大的舞会时曾身着中国式服装,坐在一顶中国式[[八抬大轿]]里出场,使得全场顿时发出一片惊叹声。这种中国风尚体现在当时整个欧洲社会中,并渗透到了欧洲人生活的各个层面,如日用物品、家居装饰、园林建筑等。受中国风影响的洛可可风格与中国式园林亦在欧洲各国王室流行。欧洲的中国风尚在18世纪中叶时达到顶峰,直到19世纪以来才消退。 18世纪的西方,对于东方的认知多半是从他人叙述或[[游记]]等了解,进而想像出来的东方色彩,因此许多器物及[[绘画]]会同时出现波斯、中国、印度、日本及南洋的图像元素。如《皇帝出巡》系列[[壁毯]],其上的描绘结合了中国人物、热带植物、还有些不像东方又不像西方的服装与轿子,以及怪异的寺庙。 ==现代中国风== 21世纪以来中国风尚的文化和艺术开始再次流行于现代中国社会中,包括广告、电影、音乐、服饰、[[建筑]]等。例如: 中国风格广告是在广告创意中融入中国特色的剪纸<ref>[https://www.zhongguofeng.com/jianzhi/51099.html 十款中国风手工京剧脸谱剪纸工艺品],国风网,2017-9-8</ref>、[[京剧脸谱]]、中国书法、[[写意画]]、门神等中国元素的广告。 中国风格或中国式建筑是以木结构为特色的独立的建筑艺术,采用的工艺一般为手工木艺、[[木雕]]、[[砖雕]]、[[石雕]]、[[丹青|彩绘]]等。 中国风格音乐是一种用过宫、商、角、征、羽这5种声调来编曲的[[音乐]]乐种。 中国风格服饰是在流行时尚服饰中加入中国传统服饰的[[设计元素]]。 中国风格动画是以中国[[水墨山水]]风格为特色而绘制的动画。 中国风格电影是在西方电影(如[[好莱坞]]电影)中加入有中国特色的场景或剧情,最常见的手法有中国式建筑、[[武术]]等。 ==视频== ===<center> 中国风 相关视频 </center>=== <center>国际金奖中国风短片《桃花源记》 ?</center> <center>{{#iDisplay:u07942o0z3z|560|390|qq}}</center> <center> 走向世界T台的中国风,惊艳了全世界! </center> <center>{{#iDisplay:v075523829b|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900 藝術總論]]
返回「
中国风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