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5.56.18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中山大学附属中学 的原始碼
←
中山大学附属中学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中山121.jpg|thumb|right|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127/6636bc2fbc894783876138b18e4b178a.jpeg 原图链接] [https://www.sohu.com/a/277975992_688419 图片来自搜狐网] ]] '''广州市中山大学附属中学'''于1924年开办,和中山大学一样具有光荣的历史传统,后因历史变迁,成为[[华南地区]]名校——省实和华附的前身<ref>[http://www.honf.net/school/583.html 中山大学附属中学(中大附中)] </ref> 。1993年9月,以“国有民办的新机制”复办,成为中山大学新的组成部分。学校坚持走内涵发展的道路,确立“以学生发展为目的,以学校发展为中心,以教师发展为基础”的办学理念,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科研强校]]”的办学方针,树立“[[科技教育]]”办学特色,以“[[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全面的科学文化基础、突出的个性特长”为培养目标。 ==历史沿革== 十年建校,十年树人,学校执着地在基础教育的领域寻找和谐、寻找支撑、寻找增长点。从办学一开始,就自觉纳入公办学校评价体系,主动接受市、区教育行政部门督导评估.以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为原 则,在各方面与省重点学校看齐。 复办初期,该校借用中山大学原成人教育学院地下、地上两间课室,由中山大学总务处提供学校门口对面一套平房作办公室,开设初一两个班,共68名学生,教职工只有10来人。 1999年,教学大楼拔地而起,古朴、庄重、气派,建筑风格与中山大学氛围相一致;实验楼、宿舍楼相继改建完工,运动场、办公楼陆续建成,一座现代化的完全中学矗立在中山大学园西区,成为中大校园内 又一道亮丽的风景。 2000年,广州市民办学校教学工作现场会在该校召开,该校严格的管理,高质量的教学,鲜明的办学特色,一流的教学设施,经济和社会两个效益同步增长赢得到会领导、专家和同仁的一致好评,有力地促进 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引起了社会各界对社会力量办学体制的广泛关注。 2001年评为海珠区一级学校。 2002年评为广州市一级学校。 2003年评为广东省首届十佳民办中学。 2004年,专业楼竣工,标志着学校基本建设及配套建设完成。学校重新调整各专用场室,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基本分离,课室和功能室基本分离,教学辅助用室力求分类集中,布局统一规划,更加方便教 学、方便管理。依照省一级学校标准,按学校规模配齐理化生实验室、阅览室、美术室、音乐室等功能室,并进一步提高各场室的利用率。各功能室的布置更加突出其教育性、知识性和艺术性。学校整体设计 校园文化建设,更加突出办学特色,彰显[[中山大学]]深厚的文化底蕴;[[教学楼]]的楼层文化建设、宿舍楼的宿舍文化建设处处启示学生追求真善美……学校充分利用每一个角落,精心营造更加美好的育人环境,充分发挥校园环境这一隐性课程的教育作用。 2005年,广州市首届民办中小学德育工作交流会在该校举行;学校被评为档案综合管理省特级单位;中考再创辉煌,全科优秀率等9项指标列全区第一名,1项指标列全市第一名,在海珠区领先优势更加明显; 高考创历史新高,优秀率超过区内三所省一级学校。 2006年初以获得“[[学生喜欢]]、[[家长放心]]、上级满意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后劲的优质学校”、“各级领导和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奋斗的心血结晶”、“中大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的评价,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 2007年,中大附中海珠区中考平均分第一,优秀率第一,在有110个地段生的情况下,超过第二名珠江中学32分。 2008年,中大附中当之无愧地蝉联海珠区中考优秀率、总分、各科平均分第一名,并入选广州市中考十强初,是海珠区学校中唯一获此殊荣的。 2010年,中大附中高烨同学创造了广州中考状元-有784的高分,并且中大附中包揽海珠区中考前十名。中大附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 2013年,中大附中教辅楼竣工验收,该建筑可容纳初三、高一、高二的班级上课,并提供多功能厅供各种集会使用,增加的楼梯口可加快紧急情况下人员疏散速度。 2013年,中大附中教育教学成绩显著。高中毕业班评估连获市二等奖,在同类学校中名列榜首,每年高考远超市、区预测目标,高考本科率逐年大幅增加,充分显示了中大附中“低进高出,高进优出”的教学加 工能力。中大附中韩国籍考生任彗辰同学被清华大学录取。 ==办学成果== 学生考试成绩 2007学年中考再次获得海珠区第一名,在区内领先优势更加明显;高考成绩稳步提升,“一本”上线比率和“二本A”上线比率在海珠区列区属高中第二位,林焕同学理科635分在区内列第一名。 在广州市招生竞争、生源分流愈演愈烈的情况下,该校以先进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得天独厚的育人环境、一流的教学设备、淳厚的校风学风和教风、鲜明的办学特色和突出的教育教学质量,吸引了大批优 质生源。2008年报考初一级的考生超过3000人,社会生录取人数与报名人数之比超为1:12;高一年级录取列第二批,多年来分数线一直在民办学校中遥遥领先。 ==办学条件== ===办学规模=== 中山大学附属中学于1924年开办,和中山大学一样具有光荣的历史传统,后因历史变迁,成为华南地区名校——省实和华附的前身。1993年9月以国有民办的新机制复办,成为中山大学新的增长点。该校坚持走内涵发展的道路,以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为原则,确立“以学生发展为目的,以学校发展为中心,以教师发展为基础”的办学理念,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科研强校”的办学方针,树立“科技教育”办学特色,以“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全面的科学文化基础、突出的个性特长”为培养目标,2006年评为“广东省(民办)一级学校”,2007年评为“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2009年被广州地区赠誉为“广东省‘十佳’[[民办中小学]]”和“[[最具竞争力民办中学]] ”。 学校现有学生1500多人,初中、高中共35个教学班,其中初中24个班,高中13个班。学校现有占地面积2.034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9633万平方米。按中山大学资源共享的规定和规划,中山大学附属中学与中 山大学西区食堂、西大球场、游泳馆、梁球锯礼堂、大学图书馆等场室资源共享,完全满足该校教育教学需要。 ===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教职工130人,专任教师104人,教师平均年龄36岁,本科以上学历100%,研究生学历14人(含博士1人),留学归国教师2人;高级教师32人,一级教师49人,二级教师26人;中共党员35人。近三学年 中,语文等7个学科评为市先进科组,体育等2个学科评为区先进科组;17人在省、市、区各类学术团体担任理事、会长、成员等各类职务;先后有2人评为广州市先进教育工作者,4人获广州市本学科的十佳青 年教师等称号,3人评为广州市骨干教师,6人评为海珠区优秀教师,4人评为广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个人;教师参与编写学科教材、教参和教辅资料35项;学校现承担国家级重点课题5项,省级课题1项,市 级课题7项;教师获奖或在各级刊物发表的教育教学论文及教学设计国家级46项、省级35项、市级44项。 ===教学设施=== 该校地处钟灵毓秀的中山大学校园,教学设施水平先进,共享大学师资、设备和场馆等教育教学资源。学校于2000年起按省一级学校标准全面更新教学设施和教学设备,建立了校园千兆以太网络,并不断更新 完善;每间课室都装备了液晶投影机、电脑和多媒体讲台系统,为每一位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学校建立了信息管理、多媒体教学、视频直播或点播、图书管理、教学资源库、网络办公系统等系统平台,实 现了教学、办公和管理的全面数字化、网络化。 ==文化传统== 办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目的,以学校发展为中心,以教师发展为基础; 办学目标:依托中山大学内涵发展、精品学校、精英教育; 战略方针:质量立校、特色兴校、科研强校; 办学特色:科技教育、初中英语实验班、双外语班(德语&日语)、数学奥班、高中新课程实验班。 ★学校一直坚持不懈地培养学生如下的品行:礼貌,教养,忠诚,明智,节制,理性,规则,勇气,正义,公正,慷慨,怜悯,仁慈,感激,谦虚,宽容,真,善,美,爱,尊重,尊严,责任感,是非观和价值观; ===素质教育=== 中大附中初中毕业班工作连续七年获市、区评估一等奖,2004年中考成绩在全区40多所公办、民办初中当中,优秀率排名第一位;高中毕业班工作连续五年获广州市二等奖;每年有优秀高中毕业生被保送重点 大学,且考上重点及本科A类的学生逐年显著增加。 2007学年该校学生参加教育行政等部门组织的各类竞赛,获国家级奖18项29人次,获省级奖19项56人次,获市级奖25项91人次,获区级奖27项148人次。学生违法犯罪率和非正常流动率均为0,偏常生转化率均 在90%以上,德育考核优良率均在98%以上。 ===学校荣誉=== 该校先后协助市区教研室举行教研活动60多次,广州市首届民办中小学德育工作交流会、广东省第二届中小学智能机器人竞赛活动均在该校举行;该校在市区组织的新课程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中献课20多人次; 先后接待广州市42中、顺德一中等市内外学校以及北京、湖北、香港等全国各地的教育考察团乃至美国、澳大利亚等国际交流六百多人次、五百多所学校……。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广州日报》、广东 卫视、广州电视台等40多家主流媒体多次对该校专题报导,该校社会声誉与日俱增。 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全国中学教育科研联合体常务理事学校”、“中央电化教育馆‘十一·五’教育技术研究重点课题实验学校”、“广东省首届十佳民办中学”、“广东省特级 综合档案管理单位”、“广东省实施新课程实验学校”、“中山大学先进党支部”、“广州市绿色学校”、“广州市发展性教学评价试点学校”、“广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集体”、“广州市科技教育电脑机器人特色项 目学校”、“广州市科技教育电脑作品制作特色项目学校”、“海珠区学校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广州市地震科普示范学校”、“海珠区平安校园优秀等级学校”等。 ==现任领导== 党支部书记、校长 [[严钦熙]] 党支部委员、副校长 [[马春秀]] 副校长 [[刘勇斌]] ==其他信息== 学校地址: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 西门直入约150米,中大新科技楼后) ==视频== 中山大学附属中学宣传简介 {{#iDisplay:d0359jjp6zi | 560 | 390 | qq }} == 参考文献 == {{Reflist}} [[Category:520 教育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中山大学附属中学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