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1.45.9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中山大学附属小学 的原始碼
←
中山大学附属小学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center><img src=https://p2.itc.cn/q_70/images03/20211104/783f18ef29e6403b95ad669b87e160a5.jpe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www.sohu.com/a/499217917_120091004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small> |} '''中山大学附属小学'''于1911年建校,原名为岭南大学附属小学,后更名为中大附小,期间又几易校名,1979年,重新恢复校名中大附小。学校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良好的育人环境迎接新时代的挑战,为培养高素质的后备人才,建成与中山大学相匹配的个校而一如既往地奋发努力。 2022年5月9日,中山大学附属小学通过一则教师招聘[[公告]],宣布:中山大学附属小学转制为中山大学主办的公办小学。 ==校训== 校训:爱国 进取 [[勤奋]] 守纪。 ==校风== 校风:团结 开拓 尊师 爱友。 ==校歌== 红棉似火,绿草如茵,迎着晨风走进[[校园]]。 水珠飞溅,池水荡漾,伴着书声朗朗。 中山学府里我学步,老师教我打开知识宝库。 继承先辈的[[革命]]宏愿,挺胸昂首,中大附小迈大步。 ==简介== 中大附小坐落在钟灵毓秀的中大校园<ref>[https://www.sohu.com/a/193073665_743246 创建文明校园“六个好”标准],搜狐,2017-09-19</ref>内,具有得天独厚的[[文化]]氛围和育人环境。 ==办学规模== 学校环境优雅,教学设施、设备良好,校园占地面积为10231平方米。建筑总面积为8615平方米,分为教学区、图书馆、运动区及教师办公区。校园文化建设集思想性、[[艺术]]性、娱乐性、实用性于一体,达到了"绿化、美化、净化"的标准,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积极向上、和谐优美、[[科学]]有趣的环境氛围和活动条件。一流的教学设备和教学环境为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ref>[https://www.sohu.com/a/428385315_120822368 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而不应该是一种教育模式 ],搜狐,2020-10-30</ref>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师资力量== 学校把提高教师素质作为办学兴校的[[根本]],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目前,全校有32个教学班、学生1480余人、教职员工75人,其中研究生及本科学历教师占教师[[人数]]的45%。高级教师占教师人数的68%,教师平均年龄32岁,是一支年轻而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 ==办学宗旨== 学校以"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扎实而宽泛的知识和能力基础"为办学宗旨,历年来,学校始终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为依据,扬长避短、着眼于学生整体和长远发展,积极为每位学生自由和完善发展创造条件,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根本目的,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走以教学为中心的素质教育之路、优化课程结构,较早就从一年级开设英语和计算机,进行体现该校办学特色的课程改革,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培养"独立性、自觉性、创造性、自律性",达到"优化基础、培养素质、发展专长"的素质教育目标。学生以"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发展"为努力方向,勤奋学习,积极进取,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学生多人多次在省、市、区各学科、文艺、体育、科技的竞赛中获得好成绩,尤其是学校实力雄厚的[[合唱团]]、舞蹈队、田径运动队、[[机器人]]竞赛队等多次在各级比赛中夺冠。 依托中大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教育资源,大力拓展教育渠道,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专家进校帮教育。学校多次邀请中大以及社会名界的专家、学者为师生作专场报告,使[[教师]]的教育理念,专业素养,[[现代化技术]]素养等各方面都有了质的进步。 学校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良好的育人环境迎接新时代的[[挑战]],为培养高素质的后备人才,建成与中山大学相匹配的个校而一如既往地奋发努力。 ==发展沿革== 中山大学附属小学原名岭南大学附属小学,而岭南大学附属小学的前身是岭南大学基督教青年会会员于1909年创办的蒙养学塾。蒙养学塾办理完善,学生有一百多人,教员十多人。 年,小学由原岭南大学基督教青年会转交岭南大学接办,至此,岭南大学拥有大、中、小学三部。 岭南大学仿照欧美一些学校的学生管理方法,在中小学生的管理中,小学和相当于高等小学的中学低年级编入童子军。童子军意在[[训练]]儿童之品性,培养其对户外游戏及户外生活的兴趣,养成严守纪律的作风。 岭南大学在创办至二十世纪初,经费除学费收入外,皆出自外国教会和海外华侨[[捐款]]。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小学收回岭南大学办理后,按《壬戍学制》改为六年,办学成绩显著,定为模范小学,供各校[[参观]],并作为大学教育科学生实习之地。小学在行政管理上自成一个行政单位。幼稚园附属小学管理。 年院系调整,中山大学迁至岭南大学校址(即现中山大学校址)—新港路135号。中山大学附属小学与岭南大学附属小学(原岭南附小由岭南小学、青年会小学、[[儿童]]工艺所三间小学在解放后合并而成)合并成中山大学附属小学。中大附小人事关系隶属中山大学人事处管辖。 年后参加[[海珠]]区教育部门所组织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在文革期间,中大附小由海珠区教育局接管,并改名为七一小学(1968年9月—1969年底),后又该名为海珠区新港路小学(1970年8月—1979年8月),期间包揽了整个新港地段的适龄儿童,学生人数达1300多人,每个教学班人数达60多人。 年8月复办为中山大学附属小学,恢复了只招收中山大学教职工本校子女的原则。1988年以后,在国家政策许可的范围内,[[根据]]中山大学有关规定,开始有条件地招收一些校外生。 年9月,学校根据中山大学布局调整,自筹经费,搬迁新校。 年中山大学根据《教育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意见》和《广东省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规范分离性意见》的精神,对中大附小的办学管理机制进行改革,中山大学附属小学形成了国有民办的办学[[管理]]机制。 2022年5月9日,中山大学附属小学转制为中山大学主办的公办小学。 ==参考文献== [[Category:520 教育總論]]
返回「
中山大学附属小学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