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7.183.10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中式 的原始碼
←
中式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中式</big>''' |- |<center><img src=https://p5.ssl.qhimgs1.com/sdr/400__/t0167d5cb8d89697065.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www.zcool.com.cn/ 来自 站酷网 的图片]</small> |} '''<big>中式<big>'''汉语词汇,读音为zhōng shì,意思是指[[科举]] [[考试]]被[[录取]]。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中式 <ref>[https://baike.so.com/doc/5338321-5573761.html 中式风格]</ref> 注音 ㄓㄨㄙ ㄕㄧˋ 拼音 zhōng shì ==解释== ⒈ 中国 [[式样]]。⒉ 符合[[规格]]。⒊ 科举考试[[合格]]。 ==出处== 曹聚仁 《万里行记·食在扬州》:"在 香港,一盘菠萝牛柳,可算是西式中菜,也可说是中式西菜, 广东 馆子有, 川 扬 馆子有, 北京 馆子也有。" 汉 桓宽 《盐铁论·错布》:"吏匠侵利,或不中式,故有薄厚轻重。" 《东观汉记·光武纪》:"旧制上书,以青布囊素裹封,书不中式不得上。" 《新五代史·杂传·张篯》:"坐马不中式,有司理其价值, 籛 性鄙,因郁郁而卒。" 《明史·选举志二》:"三年大比,以诸生试之直省,曰乡试,中式者为举人。" 《清史稿·礼志八》:"顺治 初,会试中式举人集 天安门 考试。" 茅盾 《童年·父亲的抱负》:"没有考第三场,自然'中式'无望。" ==參考來源== {{Reflist}} [[Category:揭密生活]]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中式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