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91.62.6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中性白血球 的原始碼
←
中性白血球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中性白血球'''<br><img src="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ss2.meipian.me%2Fusers%2F61873226%2F82a7403ef0794107998ad534a57e9f41.jpg%3FimageView2%2F2%2Fw%2F750%2Fh%2F1400%2Fq%2F80&refer=http%3A%2F%2Fss2.meipian.me&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auto?sec=1697251403&t=75ce8d29008cc08e1aa1e4776700fed5"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meipian.cn/1wocb2gc 圖片來自美篇]</small> |}'''[[中性白血球]]'''为血液中血细胞成分。中性白细胞(Neutrophil,或Neutrophil granulocyte,又译[[中性粒细胞]])是血液中血细胞成分之一。<ref>[https://m.xinglinpukang.com/ask/40810943.html 工作细胞中的白细胞]杏林普康</ref>用苏木素-伊红染色,中性白细胞的染色颗粒为粉红中性。 ==特征== ===定义=== 血液含有[[白细胞]](又称白血球)、红细胞(又称[[红血球]])、[[血小板]]等[[血细胞]]。白细胞为无色有核细胞,按白细胞形态可分为粒细胞、[[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三类。粒细胞因细胞质中所含颗粒性质不同,又分为嗜中性、嗜酸性及嗜碱性粒细胞。 ===主要成分=== [[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的70%,是外周血循环和免疫系统中含量最丰富的白细胞。各类白细胞百分比为: ●[[嗜中性粒细胞]]50~70%, ●[[嗜酸性粒细胞]]0.5~5%, ●嗜碱性粒细胞0~1%, ●淋巴细胞20~40%, ●[[单核细胞]]3~8%。 (“嗜中性粒细胞”即[[中性白细胞]]) 健康成人白细胞总数为4000~10,000/立方毫米。外周[[血涂片检查]]中,中性粒细胞平均量为330飞升,直径为12-15微米。与[[嗜酸性细胞]]和[[嗜碱性细胞]]一起,合称多核粒细胞。 正常中性粒细胞的范围各[[实验室]]有别,但[[中性粒细胞计数]]在2.5-7.5×10/升的属正常范围。非活化的中性粒细胞在外周血中的平均半衰期约为4-10小时。<ref>[https://www.zupu.cn/citiao/149529.html 中性粒细胞,其他图文简介]族谱网</ref> ==功能== 白细胞是抵抗[[微生物]]侵入的第一道防线,具有变形与吞噬能力,在抵抗疾病、保护机体方面非常重要。 ==化学趋向性== 中性粒细胞经历的一个过程为化学趋向性。这些[[吞噬细胞]]通常存在于外周血中,但是在感染或发炎时,特别是受到细菌等微生物侵入机体导致[[感染]]时,会引发[[趋化因子]]的产生(这些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8,干扰素-g,和补体C5a),细胞表面的受体能探测化学因子的梯度引导中性粒细胞的迁徙,中性粒细胞会离开血管而趋向炎症或损伤部位的迁徙,吞噬细菌,这一过程称为“趋化作用”。 细菌被细胞内所含的多种[[酶]]分解消化。严重时粒细胞本身亦随之坏死,成为所谓脓细胞。 ==流行病学== 许多生理、病理因素,均可引起中性白胞的动力学变化。生理因素变化多为一时性的;病理性增多可见于各种化脓性细菌感染、严重[[组织]]创伤、急性出血或溶血、急性中毒、[[白血病]]等。 中性白胞所占比例较大,故中性白胞增多与减少对白细胞总数影响最大,也就是说,白细胞总数变化多反映中性白胞变化。在临床中,不仅要了解白细胞总数,还应知道各类细胞数目所占百分比和形态变化。 ==参考文献== [[Category:410 醫藥總論]] [[Category:418 藥學;藥理學;治療學]]
返回「
中性白血球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