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2.130.12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中生代 的原始碼
←
中生代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中生代2.jpg|500px|缩略图|右|<big>中生代的地球主人</big>[http://www.cnfossil.com/attachments/2012/10/1_2012101309393813Gbw.jpg 原图链接][http://www.cnfossil.com/viewnews-2606.html 来自 化石网 的图片]]] '''中生代'''(Mesozoic)是[[显生宙]]的三個[[地质时代]]之一,可分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三个[[地質年代]]。中生代最早是由[[意大利]][[地質學家]]Giovanni Arduino所發表,當時名為第二紀(Secondary),以相對於現代的[[第三紀]]。在[[希臘文]]中,中生代意為「中間的」+「生物」。中生代介於[[古生代]]與[[新生代]]之間。由於這段時期的優勢動物是[[爬蟲類動物]],尤其是[[恐龍]],因此又稱為爬行動物時代(''Age of the Reptiles'')。 中生代也是[[板塊]]、[[氣候]]、生物演化改變極大的時代。在中生代開始時,各大陸連接為一塊[[超大陸]]-[[盘古大陆]]。盤古大陸後來分裂成南北两片,北部大陆進一步分为[[北美]]和[[欧亚大陆]],南部大陆分裂为[[南美]]、[[非洲]]、[[印度]]與[[馬達加斯加]]、[[澳洲]]和[[南极洲]],只有澳洲没有和南极洲完全分裂。中生代的氣候非常溫暖,對動物的演化產生影響。在中生代末期,已見現代生物的雛形。 ==年代== 中生代的年代為2.51亿年前至6600万年前,開始於[[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結束於[[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为止,前後橫跨1.8億年。中生代可以分為以下三個[[紀]]: * [[三疊紀]]:2億5190萬年前到2億130萬年前 * [[侏羅紀]]:2億130萬年前到1億4500萬年前 * [[白堊紀]]:1億4500萬年前到6600萬年前 中生代的上界限是[[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滅絕了當時的90%到96%的海洋生物,與70%的陸生生物,也是[[地質年代]]中最嚴重的[[生物大滅絕]]事件<ref>[https://new.qq.com/omn/20191108/20191108A0PH5G00.html 史上发生的五次物种大灭绝,二叠纪大灭绝最严重,90%以上的物种消失],腾讯网,2019-11-08</ref>,因此又稱為大死亡(The Great Dying)。中生代的下界限是[[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可能是由[[猶加敦半島]]的[[希克蘇魯伯隕石坑|希克蘇魯伯撞擊事件]]造成,此次滅絕事件造成當時的50%物種消失,包含所有的非[[鳥類]][[恐龍]]。 ==板塊== [[古生代]]晚期的大陸位置相當不明確,而科學家已能大致推算出中生代的各大陸位置。在中生代開始時,各大陸連接為一塊[[超大陸]]-[[盘古大陆]]。盤古大陸後來分裂成南北两片,北方的[[勞亞大陸]],與南方的[[岡瓦納大陆]],之间是[[特提斯海]]。各大陸的分裂形成[[大西洋]]沿岸的[[大陸邊緣|被動大陸邊緣]],例如[[美國]]的東部海岸。 在中生代期間,各大陸逐漸移動到接近現在的位置。勞亞大陸分裂为[[北美]]和[[欧亚大陆]],南方的岡瓦納大陆分裂为[[南美]]、[[非洲]]、[[印度]]與[[馬達加斯加]]、[[澳洲]]和[[南极洲]],只有澳洲没有和南极洲完全分裂。印度在[[新生代]]時期與[[歐亞大陸]]碰撞、聚合,形成[[喜馬拉雅山脈]]。 ==氣候== [[三疊紀]]的全球氣候較為乾旱,季節性變化大,尤其是[[盤古大陸]]內部;自[[石炭紀]]晚期開始,全球的氣候逐漸變得乾旱。這段時期的[[海平面]]低,可能助長了極端的氣溫。由於[[水]]的[[比熱]]高,大體積的水體可以穩定氣溫,尤其是[[海洋]],而鄰近大規模水體的陸地氣溫變化較小。由於盤古大陸的內陸區域離海洋很遠,這些地區的氣溫變化非常大,可能有廣大的沙漠。大量的[[紅層]]與[[蒸發岩]](例如[[鹽]]),支持這個理論。 在[[侏羅紀]]時期,海平面開始上升,原因可能是[[海底擴張]]的加速。新形成的海洋地殼,使海平面上升至現今的海拔200公尺左右。此外,盤古大陸開始分裂,形成[[特提斯洋]]。氣溫逐漸上升、穩定。由於各大陸接鄰海洋,沙漠縮小,大氣中的[[溼度]]增加。 白堊紀的氣候狀況較不確定,也較多爭議。[[大氣層]]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使[[熱帶]]與[[極區]]的[[溫度梯度]]較為平順,各地區的氣溫差異不大。平均氣溫高於現今約[[攝氏]]10°。在白堊紀中期,赤道地區的海洋底層溫度約為攝氏23°,對於許多海洋生物可能過於溫暖,鄰近赤道海洋的陸地反而成為沙漠。海洋低層的[[氧氣]]循環系統,可能因此緩慢、中斷。因此,大量的生物有機體無法順利分解,進而大量堆積,最終沉積成[[油頁岩]]。 但是,不是所有的現存資料可以支持以上假說。即使全球的氣候溫暖,極區的[[冰帽]]、[[冰河]]仍最造成氣溫的變動;但目前並沒有發現白堊紀有冰帽、冰河存在的證據。[[定量模型]]可能無法重建出白堊紀的平坦溫度梯度。 在中生代時期,大氣層中的[[氧氣]]含量約12-15%,低於現今的20-21%。某些科學家甚至提出12%的氧氣含量,因為這是自然燃燒的最低氧氣濃度。但是一個2008年的研究,認為自然燃燒的最低氧氣濃度是15%。 ==生物== 三疊紀-侏羅紀滅絕事件 ===三叠纪=== 發生於[[二疊紀]]末期的滅絕事件,滅絕當時地球的大部分生物,使許多生物在事件後開始[[輻射適應]]。大型[[草食性]]與[[肉食性]][[恐頭獸類]]的消失,形成許多空缺的[[生態位]]。繼續存活的[[二齒獸類]]、[[犬齒獸類]]佔據部分生態位。在二疊紀末滅絕事件後數百萬年,大型[[主龍類]][[爬行動物]]成為中生代的陸地優勢動物,包含:[[恐龍]]、[[翼龍類]];水中的爬行動物則有:[[魚龍類]]、[[蛇頸龍類]]、[[滄龍類]]。 三叠纪的恐龙体型较小,主要生活在炎热贫瘠的环境中。早期出现的恐龙包括[[艾雷拉龙]]、[[板龙]]、[[钦迪龙]]<ref>[http://www.zhklw.com/dinosaur/chindesaurus.html?WebShieldDRSessionVerify=5GXlLCZwQwib56pEdRIZ 钦迪龙【魔鬼龙】_三叠纪肉食恐龙],恐龙网, 2015-7-26</ref>、[[腔骨龙]]、[[始盗龙]]等。 ===侏罗纪=== [[侏罗紀]]晚期與[[白堊紀]]的氣候變遷,造成另一次輻射適應。巨大的植食性蜥脚类恐龙(腕龙、梁龙)和大型肉食性恐龙(异特龙)出现。这一时期的常见植物包括针叶树、猴谜树和蕨类植物。 主龍類的多樣性在侏儸紀時期達到高峰,[[鸟|鸟类]]和[[胎盤類]][[哺乳动物]]也開始出現並持續發展。 部分科學家認為昆蟲的一些器官相當適合被子植物,尤其是[[口器]],而認為昆蟲與被子植物同時開始多樣化。但是昆蟲的口器的出現時間早於被子植物,也早於昆蟲開始多樣化的時間,因此昆蟲的口器是基於其他原因而演化出現的。 ===白垩纪=== 随着大陆持续分裂,白垩纪的恐龙开始往不同的方向演化,产生了暴龙、三角龙和禽龙以及其他新物种。翼龙和昆虫佔領着天空。 白堊紀早期(145 - 100 百萬年前)陸地逐漸被擴張的海洋分隔,因此也導致大多數(除了南美洲之外)[[蜥腳下目]]走向滅絕。部分會進行跳島的恐龍,如[[美扭椎龍]],演化出適應[[歐洲]]沿岸以及島嶼生活的特徵。許多恐龍也演化以填補侏儸紀-白堊紀滅絕事件所空下來的生態區位,例如[[鯊齒龍]]以及[[棘龍]]。其中最成功的物種為[[禽龍]],幾乎散佈至全球各洲。四季重新開始出現,使得極地在某些時節會變得十分寒冷,但是有些恐龍例如[[雷利諾龍]]與[[木他龍]]仍然生存於極地的森林之中。極地對於鱷魚來說太過於寒冷,因此最後的[[離片椎目]]物種[[酷拉龍]]得以在此存活。翼龍開始演化出更大型的物種像是[[古神翼龍]]以及[[鳥掌翼龍]]。[[哺乳動物]]繼續興盛:真三尖齒獸類eutriconodont出現了體型較大、類似[[貂熊]]的掠食者爬獸Repenomamus及戈壁錐齒獸Gobiconodon;[[獸亞綱]]也開始有[[後獸下綱]]及[[真獸下綱]]的物種出現;[[多瘤齒獸目]]的土鼠亞目cimolodont在此時的化石紀錄十分普遍。 [[被子植物]]在白堊紀早期也开始发展,自[[熱帶地區]]開始出現,白堊紀的全球氣溫允許被子植物分佈到[[極區]]。白堊紀早期出现的有[[木蘭科|木兰]]<ref>[http://edu.guanhuaju.com/a/2019/0412/832309.html 花中活化石——“木兰”],冠华居,2019-04-12 </ref>和[[西番莲]]。在白堊紀末期,被子植物已經成為許多地區的大型優勢植物,若以[[生物量]]計算,各地的優勢植物仍是[[蘇鐵]]、[[蕨類]],直到[[白堊紀末滅絕事件]]的發生。 在中生代的進程中,早期的大型動物逐漸減少,而小型動物的數量逐漸增多,包含[[蜥蜴]]、[[蛇]]、可能還有[[哺乳類]]、[[靈長類]]的祖先。白堊紀末滅絕事件更加重這種傾向,大型的主龍類消失,而鳥類與哺乳類繼續存活至今。 中生代末发生了白垩纪灭绝事件,50%的生物灭绝,包括所有的恐龙。大多学者认为有一颗[[彗星]]撞击地球,引起特大气候变化,很多动物,尤其是冷血动物,无法适应低温而灭绝。可是为何当时[[鳄鱼]]一类的冷血动物却存活,还是无法得知。 ==视频== ===<center> 中生代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 三叠纪地球,恐龙时代即将到来,地球各处出现龙类祖先 </center> <center>{{#iDisplay:d0708fhwy1i|560|390|qq}}</center> <center>侏罗纪恐龙世界鸟瞰 </center> <center>{{#iDisplay:d03386cpne4|560|390|qq}}</center> ==參考文献== [[Category:350 地球科學總論;地質學總論]]
返回「
中生代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