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9.214.22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中耳 的原始碼
←
中耳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中耳</big> ''' |- | [[File:TimgSDFGHJKL;.jpg|缩略图|居中|[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603966722478&di=e230ac073746d47f68e865d63cedebae&imgtype=0&src=http%3A%2F%2Fdingyue.nosdn.127.net%2FzqUE3SEuqcAghcsY%3DircoATl9RDHn2OQ%3DT%3DGI5jEPZiOK1542268203167.jpg 原图链接][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4%B8%AD%E8%80%B3&step_word=&hs=0&pn=0&spn=0&di=97680&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2&ie=utf-8&oe=utf-8&in=&cl=2&lm=-1&st=-1&cs=134490449%2C2712821514&os=1514604360%2C4097458458&simid=4148340735%2C548341446&adpicid=0&lpn=0&ln=1194&fr=&fmq=1603956627486_R&fm=result&ic=&s=undefined&hd=&latest=©right=&se=&sme=&tab=0&width=&height=&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3A%2F%2Fdingyue.nosdn.127.net%2FzqUE3SEuqcAghcsY%3DircoATl9RDHn2OQ%3DT%3DGI5jEPZiOK1542268203167.jp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xtw5x7j_z%26e3Bp7xt_z%26e3Bv54_z%26e3BvgAzdH3Fetjok-8nabcb8amcan9da-8nabcb8amcan9dal9cl_z%26e3Bip4s&gsm=1&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force=undefined来自 百度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中耳位于颞骨岩部内,包括鼓膜内侧的鼓室和[[鼓膜]]上方的鼓室上隐窝。前方借咽鼓管通咽腔,后上方借乳突窦口通乳突小房,鼓室内覆黏膜,与咽鼓管、[[乳突小房黏膜]]相续。中耳内容如下:听小骨:[[锤骨]]、砧骨和镫骨;镫骨肌和[[鼓膜张肌]];鼓索神经(面神经的分支);鼓膜神经丛。 ==基本信息== *中文名;中耳 *鼓室;居颞骨岩部内 *鼓室壁;上壁(盖壁):为一薄层骨板 *结构;听小骨有3块,锤骨、砧骨和镫骨 ==中耳周围组织结构== 鼓室的壁 鼓室呈棱形或狭长的盒子状,边缘凹陷,有一底、一顶和四壁。 顶是一层薄的骨板即[[鼓室]]盖,鼓室盖分隔颅中窝的硬脑膜和鼓室;底(颈静脉壁)是一层薄的骨板,分隔鼓室与颈内静脉上球;外侧(膜)壁几乎全部由凹陷的鼓膜形成,上部是鼓室上隐窝的[[骨板]],鼓膜包绕锤骨柄,锤骨头位于鼓室上[[隐窝]]内;内侧(迷路)壁分隔[[中耳]]和[[内耳]],可见耳蜗基部形成的突起;前壁(颈动脉壁)分隔鼓室和颈动脉管,其上部是咽鼓管及鼓膜张肌管开口;后壁(乳突壁)上部有乳突窦口通[[乳突小房]],联系鼓室和乳突,面神经管在乳突窦口内侧,乳突小房与鼓室后壁间下降。 乳突窦位于颞骨乳突内,和鼓室一样,顶部与颅中窝之间以[[鼓室]]盖分隔,底部借小孔通乳突小房。乳突窦和乳突小房内覆黏膜,与中耳[[黏膜]]相续,[[乳突窦]]前邻面神经管。 咽鼓管 [[咽鼓管]]连接鼓室和鼻咽腔,向后下开口于鼻腔下鼻道,其后外1/3为骨性,其余部分为[[软骨]]性。咽鼓管内覆黏膜,向后与[[鼓室黏膜]]相续,向前与鼻咽部黏膜相续。 空气可经[[咽鼓管]]自由出入鼓室,平衡鼓室和外界的气压,保证鼓膜自由运动。正常情况下软骨性支架形成的咽鼓管壁贴附在一起,所以须在腭帆提肌收缩牵拉咽鼓管一侧,腭帆张肌收缩牵拉咽鼓管另一侧时,才使咽鼓管主动开放。这些都是软腭的[[肌肉]],因此常用打哈欠及吞咽等动作来平衡鼓膜两侧[[气压]]。 咽升动脉(颈外动脉分支之一)、脑膜中动脉和上颌动脉的分支翼管动脉分布于[[咽鼓管]]。面神经和舌咽神经形成的[[鼓膜神经]]丛发出分支分布于咽鼓管,来自翼腭[[神经节]]的神经纤维也支配咽鼓管。 听小骨 鼓室内的听小骨形成从鼓膜到卵圆窗的听骨链,[[卵圆窗]]是位于鼓室内壁上的椭圆形开口,由镫[[骨底]]封闭,内连内耳骨迷路。听小骨在发育过程中最早骨化,出生时已完全成熟,听[[小骨]]坚硬致密。锤骨附在鼓膜上,镫骨附在卵圆窗上,两骨之间是砧骨,分别与它们形成关节。听小骨与其他骨不同的是,外覆鼓室黏膜,而不是骨膜。 锤骨 锤骨头为圆形,位于鼓室上隐窝,颈位于鼓膜松弛部下面,柄被鼓膜包绕,[[柄尖]]位于鼓膜脐处,并随之一起运动。锤骨头与砧骨关节,鼓膜张肌腱在锤骨头附近插入[[锤骨柄]],鼓索[[神经]]跨过锤骨颈内表面,锤骨通过长的突起和附在鼓膜上的柄发挥杠杆作用。 砧骨 砧骨体较大,位于鼓室上隐窝内,与[[锤骨头]]相关节,长脚与锤骨柄平行,内侧端通过突向外侧的豆状突与镫骨相关节,[[砧骨]]短脚通过韧带附在鼓室后壁。 镫骨 镫骨是最小的听小骨,镫骨头通过前后脚连到镫骨底,后者贴附于鼓室内壁的卵圆窗上。镫骨底面积远小于鼓膜面积,通过这一过程,振动的力量被放大10倍以上,因此,听小骨的作用是放大鼓膜[[传递]]声波的[[振动]]力量,降低振幅。<ref>[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2122851228200931867.html 中耳有哪几个部分组成的?”],百度, 2019-01-24</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390 人類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中耳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