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29.23.11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中華民國國軍 的原始碼
←
中華民國國軍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中華民國陸軍'''<br><img src="https://www.easyatm.com.tw/img/4/c3c/nBnauM3X3QDMzYjM4AzM2AzN0QTM5ADM1MTNzQTNwAzMwIzLwMzLzA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easyatm.com.tw/wiki/%E4%B8%AD%E8%8F%AF%E6%B0%91%E5%9C%8B%E9%99%B8%E8%BB%8D 圖片來自百科知識]</small> |} '''中華民國國軍'''('''Republic of China Armed Forces''')是[[中華民國]]的[[國家]][[武裝部隊]],由[[中華民國國防部]]管轄,是目前[[臺灣地區|臺澎金馬]]地區主要防衛組織。背景為[[辛亥革命]]時期的革命軍與[[北洋政府]]時期的[[北洋軍]]<ref>[http://pedia.cloud.edu.tw/Entry/Detail/?title=%E5%8C%97%E6%B4%8B%E8%BB%8D%E9%96%A5&search=%E6%88%B0%E5%BE%8C 北洋軍],教育百科</ref> 。其前身為[[孫中山]]與[[蔣中正]]等人於1924年6月16日所創立的「'''[[國民革命軍]]'''」,史稱'''黃埔建軍''';1946年[[制憲國民大會]]通過《[[中華民國憲法]]》,將國民革命軍編入[[中華民國中央政府]]統領的“全國陸海空軍”,開始實行[[軍隊國家化]]並改為現名。中華民國國軍主要由[[中華民國陸軍|陸軍]]、[[中華民國海軍|海軍]]、[[中華民國空軍|空軍]]等三大軍種所組成,戰時可納入[[海洋委員會海巡署|海巡]]、[[中華民國警察|警察]]等執法機關為輔助戰力。近年實施[[精實案]]、[[精進案]]、[[精粹案]],並大規模[[裁軍]],總兵力由60萬人精簡至21.5萬人;將[[中華民國海軍陸戰隊|海軍陸戰隊]]戍守之[[東沙島]]、[[南沙群島|南沙]][[太平島]]交予海巡管理。雖然[[海洋委員會海巡署]]不是國軍下轄單位,但少部分[[軍人]]會被分發或借調到海巡服務。目前[[軍事#常備役|常備部隊]]18萬8千人,學生、入伍、受訓、住院調療及留職停薪1萬9千人,以及文職、聘雇8千人,共21萬5千人;列管後備軍人238萬人,轄區面積(領土+領海)約71,880.06平方公里。 在此之前,中華民國是採用徵兵制,服役役期兩年。而[[軍官]]採志願制為主,僅招收少部分義務役男子,國家辦有[[預官考試]],招考[[大學]]、[[專科學校|專科]]以上學歷的役男,通過考試錄取為預備軍官者,在受訓結束後,授予[[少尉]][[軍官]]階級。[[士官]]國家辦有預士考試,招考大學、專科以上學歷的役男,通過考試錄取為預備士官者,在受訓結束後,授予[[下士]][[士官]]階級。隨著時代演進,服役役期被縮短。直至2017年,[[志願役與義務役併用制]]成為全體士官兵所依循的兵役制度,逐漸走向[[徵兵]]與[[募兵]]雙軌制。2018年1月1日起,開始實施[[募兵制]],非志願役而達到役齡的常備役男性則改服4個月軍事訓練役(訓期改前5週新兵基本訓,後11週初級至中級專長訓,無須下部隊,可自願到外島受訓)。 == 歷史 == [[國民革命軍]][[北洋軍]][[北洋軍閥]][[民國軍閥]][[國軍十大王牌軍]]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同盟國中國戰區中國陸軍總司令部]] ===背景===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各地革命黨人與新軍紛紛起義響應宣布脫離[[清朝]]政府尋求獨立並承認中華民國政府。 1912年中華民國正式成立後,[[南京臨時政府]]作為當時領導民國的中央,革命軍紛紛歸附中華民國政府的統領,中華民國軍隊因此而誕生。同年清帝遜位,[[孫中山]]讓位給[[袁世凱]]成為總統,[[北京臨時政府]]成立,由袁所統領的北洋軍勢力因此也歸附中華民國軍隊的旗下。經過選舉立憲後,[[北洋政府]]正式掌權中華民國,其治下軍隊成為當時中國武裝力量之“中華民國國軍”(常稱[[北洋軍]])。 1925年,[[中國國民黨]]師法[[蘇聯共產黨]]的「以黨建校,以校領軍」模式,並參考[[蘇聯]]軍事制度創設[[國民革命軍]]。早期,國民革命軍的將領和軍官由中國國民黨在[[廣州]]創設的[[黃埔軍校]]培養訓練,軍隊亦效忠[[中國國民黨]],為[[國民革命軍北伐|北伐]]、[[對日抗戰]]、[[國共內戰]]的國民政府軍事主力,亦為中華民國國軍的前身。 後來[[制憲國民大會]]於1946年通過之《[[中華民國憲法]]》第十三章規定,全國陸海空軍須超出個人,地域及黨派關係以外,效忠國家,愛護人民。貫徹[[軍隊國家化]]之普世民主原則。與此類似的名稱還有同樣簡稱為“國軍”(更多情况下簡稱為“革命軍”)的[[國民革命軍]],因其為[[國民政府]]所屬軍隊(當時的國民政府是由[[中國國民黨]]執政領導),故在1947年行憲后改組為中華民國國軍。1948年5月20日正式由總統兼任三軍統帥。 === 國軍行动歷史 === 以下是与中华民国国军直接相关的战争与战役。 [[北伐战争]] [[抗日战争]] [[国共内战]] *1946年-1947年,[[临江战役]],交战方[[中共军队|中国共产党军队]]。 *1947年,[[陕北战役]]、[[孟良崮战役]]、[[运城战役]]、[[东北1947年夏季战役]]、[[东北1947年秋季战役]]、[[东北1947年冬季战役]]、[[莱阳战役]]、[[北塔山事件]]。 *1948年,[[豫东战役]]、[[长春围困战]]、[[济南战役]]、[[遼西會戰]]、[[徐蚌會戰]]、[[平津战役]]、[[太原战役]]。 *1949年,[[渡江战役]]、[[衡宝战役]]、[[广西战役]]、[[厦门战役]]、[[古寧頭戰役]]、[[登步岛战役]]、[[南泉战役]]、[[成都战役]]。 *1950年,[[海南岛战役]]、[[万山群岛战役]]、[[西北馬家軍]]。 *1951年,[[泰緬孤軍]]反攻雲南。 *1953年,[[東山島戰役]]。 *1954年,[[九三炮战]]。 *1955年,[[一江山岛战役]][[大陳撤退]]。 *1958年,[[金門炮戰]](第二次[[臺灣海峽危機]])、[[九二四空戰]] 、[[九二海战]]。 *1960年,[[六一九砲戰]]、[[江拉基地保衛戰]],交战方[[泰緬孤軍]]對[[緬甸國防軍]]、[[中國人民解放軍]]。 *1965年,[[八六海战]]、[[东引海战]]、[[烏坵海戰]]。 *1960年-1975年,[[越南戰爭]]。 *1979年-1990年,[[大漠計畫]]。 *1995-1996年[[臺灣海峽飛彈危機]]。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590 軍事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中華民國國軍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