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88.132.7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丹东之死 的原始碼
←
丹东之死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丹东之死.jpeg|有框|右|<big></big>[https://img9.doubanio.com/view/subject/s/public/s1631554.jpg 原图链接][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760082/ 来自 豆瓣网 的图片]]] 《'''丹东之死'''》,德国[[历史剧]]。格·毕希纳作。1835年在美茵河畔法兰克福出版。1909年收入柏林出版的2卷《全集》第1卷。中译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出版,傅维慈译。 本书收编于《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 ==内容简介== 《丹东之死》为作者代表作,也是生前出版的唯一作品。全剧分4章。于1835年1—2月间花5周时间仓促写成,时值受警方迫害,写成后即出逃。按出版商意见,为能获得检查当局通过,由卡·古茨柯夫作过100余处修改。古茨柯夫事后说:“毕希纳的”真丹东“难以付印,剩下的仅是必不可少的部分”。后加的副标题《[[法国]]恐怖统治的戏剧》也未经作者本人同意。 剧本内容取材法国大革命的史实,叙述法国于1793年建立以罗伯斯庇尔为代表的革命政权后,原是革命元老的丹东依仗对革命有功,脱离人民群众,沉湎于酒色享受。罗伯斯庇尔在雅各宾俱乐部里与丹东等人展开激烈辩论,强调实行恐怖政策和坚决打击敌人的必要性,丹东则反对使用激进的民主专政手段,并和德莫林等人进行叛变革命的活动。为此,议会辩论通过了逮捕丹东的决议,交付革命[[法庭]]审讯。丹东在法庭竭力申辩自己无罪,并指责雅各宾党人没有解决民众的生活问题,试图骗取群众对他的同情。群众从他脱离人民和享乐腐化的事实中认清了他,站到了罗伯斯庇尔一边。丹东终于被判叛国罪,在革命广场上斩首处决。剧本反映法国大革命的局限性,揭示革命意志薄弱者终将遭到人民的唾弃。剧中许多辩论和对话,大多是革命法庭上的发言记录,具有强烈的真实性。 ==作者介绍== 格·毕希纳(Georg Buchner,1813—1837),德国[[剧作家]],小说家。生于达姆斯塔特的戈德劳一医生家庭。1831年入斯特拉斯堡大学攻读医学,受法国大革命思想影响,开始接触民主运动。1833年入吉森大学攻读历史和哲学。次年在吉森建立秘密革命组织《人权协会》,撰写和印刷《黑森快报》,提出“对茅屋——和平!对宫廷——斗争!”的口号,指出贫富悬殊是社会的主要矛盾,饥饿问题要用暴力来解决。1835年因叛徒告密逃去斯特拉斯堡,开始文学创作。1836年移居苏黎世,获苏黎世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应聘任讲师。生前著有历史剧《丹东之死》,讽刺喜剧《莱翁采和莱娜》、悲剧《沃伊采克》及[[中篇小说]]《棱茨》,并译有法国作家雨果的两个剧本。 ==相关信息== 《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以“齐全、新颖、系统、科学、稳定”为编纂原则<ref>[https://www.doc88.com/p-2751295827790.html (论文)百科全书的编纂体制与体例],道客巴巴,2015-07-08</ref>,选收了1985年以前出版的[[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综合性科学、社会和[[人文科学]]、文学艺术等方面500多个学科(包括主要学科及其分支学科)的名著,以及世界各大[[宗教]]的重要典籍。其中有科学上各主要学派<ref>[https://www.docin.com/p-1759559556.html 第十讲科学学派_图文],豆丁网,2016-10-18</ref>的代表作,[[文学]]艺术上各主要流派的代表作,宗教上各主要宗派的主要典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重要著作。 ==视频== ===<center> 丹东之死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斯特拉斯堡的回忆,你觉得这是法国还是德国</center> <center>{{#iDisplay:r32693tp32h|560|390|qq}}</center> <center>历史上的今天:1749年8月28日 德国著名诗人、剧作家歌德诞生</center> <center>{{#iDisplay:x0015o3kr8z|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040 類書總論;百科全書總論]]
返回「
丹东之死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