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19.154.86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丹土遗址 的原始碼
←
丹土遗址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丹土遗址</big> ''' |- | [[File:丹土遗址.png|350px|缩略图|居中|[http://www.rznews.cn/viscms/u/cms/rzw/201804/23212357skkr.png 原图链接][http://www.rznews.cn/viscms/lishirenwen9298/20180423/380774.html 来自 日照新闻网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C0C0C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称''': 丹土遗址 '''地 点''': 山东日照五莲县城东南约37.5公里 '''面 积''': 28.8万平方米 '''发现时间''': 1934年 '''出土石器''' : 石斧、石铲、石锛、石凿、石镰 '''所属国家''': 中国 '''年 代''': 距今4800年 |} '''丹土遗址''',位于[[五莲县]]城东南约37.5公里处,发现于1934年。遗址自发现以来,已进行了多次考古发掘,发现了[[大汶口文化]]晚期、[[龙山文化]]早期、龙山文化中期等三个连续扩展的城址。包含有大汶口、龙山、[[周代]]、[[汉代]]等文化遗存,出土了[[玉器]]、[[石器]]、[[骨器]]、[[陶器]]等大量[[珍贵文物]],其中玉器主要有[[玉钺]]、[[玉铲]]、[[玉刀]]、[[玉璇玑]]、[[玉琮]]等,陶器主要有[[盉]]、[[鼎]]、豆、[[鬶]]、[[蛋壳陶]]等,尤其是出土的大量史前玉器在[[鲁东半岛]]乃至全国罕见,具重大考古科研价值。丹土遗址是我国古代同时期文化遗址中不多见的,为研究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两支文化的关系,遗迹城市的起源与发展,民族交融[[历史]]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被誉为“亚洲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海岱地区最早的城市”<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b7814d0102x5px.html 儿时记忆,让王献唐挖出古城],新浪博客 2017-5-25</ref>。 1977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f>[http://qingdaonews.com/node_157687/content_11552952_all.htm 丹土遗址],青岛新闻网 2016-4-8</ref>。 ==遗址结构== 丹土遗址总面积约28.8万平方米,丹土村坐落在遗址的偏南部位,村址占地约4.4万平方米。经考古学家多次考察,确认为该遗址属[[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大约开始于公元前2500年前后,系[[父系氏族公社]]制时期,后逐步延续到[[奴隶制社会]]时期。 1973年,丹土村民在村西北盖房清基时,清理出数座房屋遗址,它是氏族部落较早的房遗址<ref>[http://bddsb.bandao.cn/pc/bddsb/20170124/ArticelA25002YQ.htm 潮河镇里有丹土],2017年01月24日 来源:半岛都市报</ref>。据考,该遗址时按照一定的规划建造的,可分为居住区、各种手工业作坊区和葬墓区,规模巨大,属于龙山文化晚期的一座城镇的雏形。在丹土村的东北方向,由大片红烧土,所谓“丹土”,即红土之意,村名来源于此。 据勘探,该文化层厚约2.2米,保存着不同文化时期的大量遗迹遗物。其遗迹面积之大,内涵之丰富,延续性之长,实属我省沿海一带遗址之冠。 大汶口时期:[[大汶口文化]]城平面略呈椭圆形,东西长400余米,南北宽300余米,城内面积9.5万平方米;城壕宽约10米,深约2.5米;城墙仅墙基部分,墙体残宽约5米,残高约1米。墙的建筑形式为分层堆筑,夯层比较平整,每层厚约0.1-0.2米。 龙山文化早期:[[龙山文化]]早期城平面也略呈椭圆形,东西长450余米,南北宽300余米,城内面积11万平方米;城壕宽约20米,深约3米;城墙建筑在大汶口文化城壕沟之上,仅存墙基部分、墙体残宽约10米,残高约1.5米。墙的建筑形式也为分层堆筑,但夯层多倾斜,每层厚约0.-0.3米不等。同大汶口文化城不同的是,龙山文化早期城的东、西、北三面各发现了城门通道。 ==出土文物== 从发现丹土遗址以来,经陆续勘探,从断崖塌土中出土了大量保存完好的[[石器]]、[[陶器]]、[[玉器]]和[[青铜器]],标志着各个不同时期的不同文化。 出土的石器由:[[石斧]]、[[石铲]]、[[石锛]]、[[石凿]]、[[石镰]]等。这些石器都石经过人工磨制而成,器物通体光滑,刃部锋利,有的还留有人们使用过的痕迹。出土的玉器有[[玉钺]]、[[玉璜]]、[[玉琮]]、[[璇玑]]等。这些玉器制作技艺精湛,非能工巧匠而不能。玉琮,其形外方内圆,是商周时代的宗教物。璇玑,根据古文献记载是一种古代的[[天文仪器]]。[[玉璜]],形装象璧的一半,古代贵族朝聘、祭祀、丧葬时所有的礼器,也作装饰用。在出土的[[青铜器]]中,有[[铜鼎]]、[[铜剑]]、[[铜戈]]等。铜鼎、铜镉都是古代炊具,铜剑、铜戈是当是作战的武器。丹土遗址通过多次发掘,发现了大汶口文化晚期、龙山文化早期、中期的三个连续扩展的城址<ref>[http://www.china.com.cn/aboutchina/data/wwbhdw/txt/2006-12/12/content_7495502.htm 丹土遗址],中国网 2006-12-12</ref>,其中大汶口文化晚期的城址距今4800年以上,是山东省第一个经科学发掘最早的城,这对研究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以及鲁东南、苏北沿海一带东痍文化的起源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主要价值== 丹土遗址出土的典型玉器数量之多,如此之精美,让人观之为叹,在这里不一一赘述。这些玉器充分说明了只有城市文明发展到了一定阶段,才出现象征权力的贵族专用礼器——玉器,像玉刀、玉铲,以其形体之大,非一般百姓所能拥有,它应属于部落首领或领袖。特别是镶嵌[[绿松石]]的玉铲<ref>[http://www.sohu.com/a/21204570_124636 大汶口-龙山文化与良渚文化玉器文化展] ,搜狐网 2015-7-3</ref>,代表着我国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镶嵌工艺,且天衣无缝,体现了相当高的镶嵌工艺水平。 通过发掘情况看,丹土遗址是大汶口文化城址和龙山文化城址相叠压的一处遗址,目前在我国古代同时期文化遗址中尚不多见,大量遗物的出土,对于研究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两支文化的关系,以及[[城市]]的起源与发展、[[民族]]交融[[历史]]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视频== ===<center> 丹土遗址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 五莲县博物馆---丹土遗址 </center> <center>{{#iDisplay:v0393za5cmn|560|390|qq}}</center> <center> 新杏坛 4000多年沉积丹土遗址出土多类文物 </center> <center>{{#iDisplay:b0154yq90kj|560|390|qq}}</center> <center>历史的呼唤(上)—— 五莲县</center> <center>{{#iDisplay:h0166fdyick|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790 文物考古總論]] [[Category:670 中国地方志总论]] [[Category:684 名勝古蹟]]
返回「
丹土遗址
」頁面